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菌菌种Termitomyces sp.CTM-1,其菌种保藏号是CCTCC NO:M201418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培养上述的鸡枞菌菌种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鸡枞菌菌种的液体培养,可获得菌丝体干物产量15.90g/L,菌丝体中脑苷脂A和B的含量分别达到0.29%,d.b.、0.11%,d.b.,含量大大高于野生鸡枞菌,可实现鸡枞菌的人工培养以及工业化生产,克服了野生鸡枞菌子实体资源稀少、采收季节性强、价格昂贵、脑苷脂A和B含量低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菌种制备和菌丝体培养方式同样适合于以其他食用菌为原料、通过液体培养生产富含脑苷脂的菌丝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菌菌种Termitomyces?sp.CTM-1,其菌种保藏号是CCTCC?NO:M2014185。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培养上述的鸡枞菌菌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鸡枞菌菌种的液体培养,可获得菌丝体干物产量15.90g/L,菌丝体中脑苷脂A和B的含量分别达到0.29%,d.b.、0.11%,d.b.,含量大大高于野生鸡枞菌,可实现鸡枞菌的人工培养以及工业化生产,克服了野生鸡枞菌子实体资源稀少、采收季节性强、价格昂贵、脑苷脂A和B含量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菌种制备和菌丝体培养方式同样适合于以其他食用菌为原料、通过液体培养生产富含脑苷脂的菌丝体。【专利说明】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菌菌种及其菌丝体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揪菌菌种及其菌丝体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的剧烈疼痛(如癌性疼痛、顽固性疼痛等)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世界上,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达35.5%,美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中国约有2亿多的疼痛患者,但是约有85%患者的疼痛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目前临床镇痛药存在的问题包括:1麻醉性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但仍有为数不少的疼痛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2目前临床的镇痛药存在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一毒性、成瘾性、耐受性;3镇痛药不仅要减轻和消除疼痛,也需要能保护神经系统,以阻止疼痛应激-疼痛病理性反应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4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因此需要研发多靶点、多效应和叠加效应的镇痛药物。脑苷脂类化合物是单糖或低聚糖与神经酰胺末端羟基结合所形成的苷,是细胞膜/壁的结构成分。陈玲等(专利申请号201210242213.6提供的脑苷类化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专利申请号201310272349.6提供的脑苷类化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发现脑苷脂A和B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脑苷脂A和B作为新型镇痛药物的特点是:对神经性疼痛和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无明显副作用,也没有药物成瘾和药物耐受反应。此外,脑苷脂A和B通过腹腔注射、口服、皮肤涂抹等途径给药,都显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生物利用度高达 46.7%0 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我国第三次国民死亡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亡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统计,1991~1999年间上海地区35~74岁年龄组脑卒中平均年发病率为168.2/10万,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没有脑卒中的有效治疗药。脑苷脂A和B对脑卒中的神经细胞死亡有保护作用(Chi S,Cai W,Liu P, Zhang Z, Chen X,Gao L, Chen L, QiZ.Baifuzi reduces transient ischemic brain damage through an interaction with theSTREX domain of BKCa channels.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1,I (I): el3.PMID: 21364615 ;LiLj Yang R,Sun K,Bai Y,Zhang Z,Zhou L,Qi Z,Qi J,Chen L Cerebroside-A providespotent neuroprote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throughreducing glutamate releaseand Ca2+inf lux of NMDA receptor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1,4:1-11.)。脑苷脂A和B能通过血脑屏障,减小缺血后的脑梗塞面积和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水肿。脑苷脂A和B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由于脑苷脂A和B对神经保护作用的多靶点特性,使得脑苷脂A和B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时间窗> 26小时(专利号ZL200910024861.2提供的一种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白附子脂溶性成分提取物;专利号ZL200910154675.0提供的一种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应用;专利号ZL201110324561.3提供的一种脑苷脂B化合物的应用)。因此,脑苷脂A和B治疗脑卒中的疗效高、特异性强、有效窗口期长、多分子靶点。脑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动物、植物、真菌和海洋生物。由于全世界疯牛病的不断发生,脑苷类化合物来源需要从动物脑转向植物、食用菌等。鸡揪菌是一种肉质细嫩,气味浓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野生珍稀食药用菌,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南太平洋岛屿和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中国只有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的山区能够生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0910154675.0提供的一种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应用)的新工艺能快速、简便、得率高地从鸡揪菌子实体中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纯度在99.0 %以上的脑苷脂A和B。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鸡揪菌与白蚁共生,其子实体仅能在白蚁巢上生长,至今还没有实现鸡揪菌子实体人工培养的产业化。野生鸡揪菌子实体资源稀少、采收季节性强、价格昂贵,并且鸡揪菌子实体中脑苷脂A、B的含量仅有百万分之几(Qi J H, Ojika M, SakagamiY.Termitomycesphins A-D, novel neuritogenic cerebrosides from the edible Chinesemushroom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Tetrahedron, 2000, 56:5835-5841)。这些问题是脑苷脂A、B成药的瓶颈。因此,如何实现人工培养鸡揪菌子实体以提取脑苷脂A和B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揪菌菌种,克服野生鸡揪菌子实体中脑苷脂A和B含量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培养上述富含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揪菌菌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揪菌菌种Termitomyces sp.CTM-1,其菌种保藏号是 CCTCC NO:M2014185o本专利技术的鸡揪菌菌种是从野生鸡揪菌子实体中筛选出来的,野生鸡揪菌子实体于2013年8月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山区采集,编号,置于4-10°C冰箱保存。将采集到的野生鸡揪菌子实体清洗、消毒,用手术刀取子实体的组织,切成约0.1cm3的小块。将组织块(共86块)分别接入装有斜面培养基的试管,置于25°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16d,诱发出各组织的菌丝。斜面培养基按以下方法制备。配方(g/L):马铃薯浸出粉15,葡萄糖20,琼脂20,酵母浸粉2,pH5 ;121°C灭菌20min ;室温条件下冷却至约60 °C,倒制斜面。选择从子实体诱发出来的3株菌51-SM-2、51-St-1、51-P-3为对象,取100 μ L菌液至平板培养基,用灭菌涂布棒将菌液涂布均匀,于25°C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5-6d后,选取边缘整齐、菌丝浓白的单菌落。纯化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菌菌种Termitomyces sp.CTM‑1,其菌种保藏号是CCTCC NO:M201418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冶炼,花卫俊,陈玲,袁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陈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