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7496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驱动槽具有伴随链节板的旋转使联接销移动的驱动区域和一边使链节板旋转一边维持联接销的位置的怠速区域,传递链具有在联接销处于怠速区域时,从链节板的半径方向外侧与链节板抵接的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空调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辆用空调装置搭载于车辆内前方。车辆用空调装置以通过蒸发器对由送风风扇送风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冷却的方式构成。在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空气混合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了蒸发器的空气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空气混合阀门被送往加热芯加温后,与剩余的空气混合而生成规定温度的调和空气。所生成的调和空气被供给车辆内的各出风口。向车辆的各出风口供给的调和空气的流量调节通过改变设于容纳蒸发器等的壳体内的模式门的姿势来进行。通过改变模式门的姿势,改变形成于壳体内的流路的开口率,调节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排出量。模式门的姿势的改变如日本特开2007 — 147033号所示,通过转动经由联杆部件之一的传递链与模式门的旋转轴连接的链节板来进行。在链节板上形成有滑动自如地嵌合有上述传递链的销(以下称为联接销)的驱动槽,通过链节板的转动,上述联接销在驱动槽内移动,模式门的姿势被改变。但是,模式门具有被称为所谓的中间开度的姿势。在该姿势中,模式门将两条流路开放。例如在将一个流路的开口率设为50%、将另一个流路的开口率设为50%的情况下,模式门成为中间开度。通常,模式门虽然在关闭任一个流路的情况下成为与壳体内的一部分抵接而被支承的状态,但在中间开度的情况下成为不被壳体支承的状态。因此,在中间开度的情况下,模式门成为容易受到外力而振动的状态,产生异常噪音的可能性增大。模式门特别是在中间开度下容易振动,有时在不是中间开度的姿势下也振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 - 147033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的构成,即,相对于传递链设置弹簧部,在模式门为容易振动的姿势的情况下,通过按压弹簧部来抑制传递链及模式门的振动。但是,在日本特开2007 - 147033号公报中记载的构成将弹簧部向与驱动槽嵌合的联接销的轴向相同的方向按压。因此,在按压弹簧部的情况下,由于联接销向离开驱动槽的方向移动,故而有可能无法准确地从驱动槽向联接销传递驱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抑制模式门的振动且将来自形成于链节板上的驱动槽的驱动力向与模式门相连的联杆部件准确地传递。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模式门,其对形成于壳体内的空气流路进行开闭;旋转驱动机构,其改变所述模式门的姿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驱动源;链节板,其通过所述驱动源被旋转驱动并且具有驱动槽;传递链,其具有与所述驱动槽滑动自如地嵌合的联接销并且与所述模式门连接,所述驱动槽具有伴随所述链节板的旋转使所述联接销移动的驱动区域和一边使所述链节板旋转一边维持所述联接销的位置的怠速区域,所述传递链具有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从所述链节板的半径方向与所述链节板抵接的突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突部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从所述链节板的半径方向外侧与所述链节板抵接。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多个所述空气流路,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所述怠速区域时,所述模式门位于所述多个空气流路都未关闭的中间开度。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链节板具备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与所述突部抵接的突出肋。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空气流路具有设有蒸发器的冷却流路和形成于所述冷却流路的下游并设有加热芯的加热流路,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所述冷却流路;所述加热流路;形成于所述冷却流路的下游且将所述加热芯旁通的旁通开口 ;形成于所述加热流路和所述旁通开口的下游,使通过所述加热流路的暖风和通过所述旁通开口的冷风合流的混合部,所述模式门为配置在所述混合部的旋转式门。根据上述各方面,由于在联接销位于驱动槽的怠速区域时,通过使突部与链节板抵接来抑制模式门,故而能够抑制模式门的振动。另外,根据上述各方面,通过使突部从链节板的侧方与链节板抵接来抑制模式门的振动。因此,即使在链节板和突部抵接的情况下,联接销也不向离开驱动槽的方向移动。因此,不会产生无法从驱动槽准确地向联接销传递驱动力的情况。因此,根据上述各方面,能够抑制模式门的振动,且能够将来自形成于链节板的驱动槽的驱动力准确地向与模式门相连的联杆部件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立体图;图3A是图1的A部的局部详细视图;图3B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A的详细视图的详细视图;图3C是传递链的立体图;图3D是表不突部和突出肋的关系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链节板的链槽及突部的轨迹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可识别的大小,适当改变各部件的比例尺。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S的概略构成图。另外,图2是车辆用空调装置S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S采用空气混合方式,包括:壳体1、蒸发器2、滑动门3、加热芯4、旋转式门5 (模式门)、板式门6、旋转驱动机构7。壳体I形成了车辆用空调装置S的外形。在壳体I的内部形成有设置蒸发器2的冷却流路(空气流路)la、设置加热芯4的加热流路(空气流路)lb、将冷风和暖风合流而生成规定温度的调和空气的混合部lc。在该壳体I上设有除霜开口 Id、换气开口 Ie及脚部开口 If (热风开口)。除霜开口 Id与相对于未图示的车窗设置的出风口连通。另外,所生成的调和空气经由除霜开口 Id从出风口排出。换气开口 Ie与朝向乘坐者的上半身开口的出风口连通。脚部开口 If与朝向乘坐者的脚部开口的出风口连通。另外,在壳体I的内部形成有暖风用开口 lg、冷风用开口 Ih (旁通开口)、加热用开口 li。暖风用开口 Ig以能够从设有加热芯4的加热通路Ib向混合部Ic供给暖风的方式构成。冷风用开口 Ih以能够从设置有蒸发器2的冷却通路Ia向混合部Ic供给冷风的方式构成。加热用开口 Ii以能够从冷却通路Ia向加热流路Ib供给冷风的方式构成。SP,冷风用开口 Ih为形成于冷却流路Ia的下游且用于将加热芯4旁通的开口。蒸发器2设于壳体I内的冷却通路Ia内,承担在车辆上搭载的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蒸发器2经由未图示的内外气取入部吸入并通过送风风扇取入空气,将该被取入的空气进行除湿及冷却而生成冷风。滑动门3设于壳体I内的蒸发器2的下游侧。该滑动门3在冷风用开口 Ih及加热用开口 Ii之间以可通过齿条齿轮机构进行滑动的方式构成,并以可调节冷风用开口 Ih及加热用开口 Ii的开口比例的方式构成。S卩,滑动门3在冷风用开口 Ih的开口比例增大时,使加热用开口 Ii的开口比例变小。反之,在加热用开口 Ii的开口比例增大时,使冷风用开口 Ih的开口比例变小。这样,能够通过滑动门3调节开口的比例。因此,通过使滑动门3滑动能够调节供给到混合部Ic的冷风量及暖风量,生成所希望温度的调和空气。加热芯4设于壳体I内的加热通路Ib内。而且,加热芯4以从车辆上搭载的发动机送出的被发动机加热的冷却水即温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式门,其对形成于壳体内的空气流路进行开闭;旋转驱动机构,其改变所述模式门的姿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驱动源;链节板,其通过所述驱动源被旋转驱动并且具有驱动槽;传递链,其具有与所述驱动槽滑动自如地嵌合的联接销并且与所述模式门连接,所述驱动槽具有伴随所述链节板的旋转使所述联接销移动的驱动区域和一边使所述链节板旋转一边维持所述联接销的位置的怠速区域,所述传递链具有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从所述链节板的半径方向与所述链节板抵接的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6 JP 2013-036002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模式门,其对形成于壳体内的空气流路进行开闭; 旋转驱动机构,其改变所述模式门的姿势,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驱动源;链节板,其通过所述驱动源被旋转驱动并且具有驱动槽;传递链,其具有与所述驱动槽滑动自如地嵌合的联接销并且与所述模式门连接, 所述驱动槽具有伴随所述链节板的旋转使所述联接销移动的驱动区域和一边使所述链节板旋转一边维持所述联接销的位置的怠速区域, 所述传递链具有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从所述链节板的半径方向与所述链节板抵接的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在所述联接销位于怠速区域时,从所述链节板的半径方向外侧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山浩一吉川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