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文专利>正文

立体锁紧螺母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45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旋入螺栓的立体锁紧螺母组。在上螺母的与下螺母相对的面,设有外径比与螺栓旋合的中央螺纹孔大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其相对于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轴心方向向外突起,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和中央螺纹孔连续且螺距一致的内螺纹部,外周面形成有比中央螺纹孔的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在下螺母的与上螺母相对的面,设有和大外径螺纹部相旋合的大内径螺纹孔,其相对于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大内径螺纹孔和大外径螺纹部被旋合成在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大内径螺纹孔的底部之间留有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立体锁紧螺母组可从所述下螺母侧旋入螺栓,在立体锁紧螺母组旋入螺栓后,上螺母被相对于下螺母旋入规定角度,最终达到立体锁紧的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锁紧螺母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被固定的结构松脱的立体锁紧螺母组。
技术介绍
紧固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尤其以螺纹进行固定的结构最为常见。但紧固件本身由于振动等各种外力的作用会出现松脱的现象,这样会由于紧固件的松脱造成各种影响,这种影响或大或小会造成各种的隐患,小到设备安全,大到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提供一种立体锁紧螺母组,其可以简便快速地旋入螺栓,并且可以准确有效地发挥防松作用,通过简单方便地操作上螺母就可使该立体锁紧螺母组被适当地锁紧,并通过目视便可简便地确认上螺母的锁紧程度以及上螺母是否被忘记锁紧。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立体锁紧螺母组,包括:形成有和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一中央螺纹孔的上螺母以及形成有和所述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二中央螺纹孔的下螺母,在所述上螺母与所述下螺母相对的面上,设有以第一中央螺纹孔为内径,外径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大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该圆筒形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轴心方向向外突起,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和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连续且螺距一致的内螺纹部,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的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在所述下螺母与所述上螺母相对的面,设有和所述大外径螺纹部相旋合的大内径螺纹孔,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所述下螺母的所述大内径螺纹孔和所述上螺母的大外径螺纹部被旋合成在所述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的底部之间留有规定间隔的设定状态下(规定间隔的定义:是指图中2处,上螺母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下螺母的大内径螺纹孔的底部之间保留的间隔。此间隔处在规定的距离时,上螺母的第一中央螺纹孔和下螺母的第二中央螺纹孔的螺纹处在一致的贯通状态,螺栓可以轻易锁入上螺母和下螺母.根据规格型号的不同,规定间隔的距离也不同。),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所述内螺纹部、所述第二中央螺纹孔构成为可使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从所述下螺母侧旋入所述螺栓的一致螺纹形状,在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以所述设定状态旋入所述螺栓后,所述上螺母被相对于所述下螺母旋入规定角度,以实现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的锁紧最佳状态。在上下两螺母在设定好的状态下以合适的扭矩一起锁入螺栓达到所要求的轴力后,只需将上螺母相对下螺母旋入规定角度(规定角度为大于0°小于360°,当规定角度为180°时放松效果最佳),在垂直轴心方向上的偏心会产生一个横向锁紧作用力。与此同时,中心孔螺纹与大外内径螺纹的螺距的位差,还会产生一个沿轴心方向挤压螺栓的纵向锁紧作用力。这一对相互垂直的锁紧作用力保证了被锁进结构无论在多严酷的环境下都能充分发挥其防松的效果。所述的立体锁紧螺母组,在上螺母的侧面形成有第一标记,在所述下螺母的侧面的与所述第一标记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标记,在所述设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上下对齐。这样上下两螺母被设定好的状态下,可以确保其保持在正确的相对位置上。所述的立体锁紧螺母组,在上螺母与所述下螺母之间设置有将所述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的底部的间隔保持为所述规定间隔的保持装置,采用所述的保持装置是为了控制规定间隔用的。所述的立体锁紧螺母组,其保持装置可以是弹簧或弹簧垫片。这是为防止上下螺母在不经意的情况被改变通常情况下被设定好的状态,在上下螺母之间设有弹簧或弹簧垫片之类的保持装置,以保证上下螺母通常情况下被设定好的状态的相对位置不会轻易被改变。这样就可以简单方便的通过目视判断两螺母是否处在正常的状态。通过确认相对下螺母的上螺母旋入角度便可简单目视出是否正确的锁紧螺母组。通过上下螺母之间设置的弹簧,可以防止设定好的通常状态不被轻易改变,因此可以简单地保证上下两螺母在正确的设定状态下被一起锁入螺栓,使锁入和卸下的操作同时也变得非常简单。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立体锁紧螺母组,其可以简便快速地旋入螺栓,可以准确有效地发挥防松作用,并且简单方便地操作上螺母就可使该立体锁紧螺母组被锁紧,并通过目视便可简便地确认上螺母的锁紧程度以及上螺母是否被忘记锁紧。由下螺母和螺栓锁紧被固定物以达成合适的轴力使整个紧固结构保持稳定,上螺母与下螺母相互作用扣紧螺栓以防止下螺母与螺栓发生相对位移,可以保证轴力不损失以达到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紧固结构都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并在上下螺母之间加入定位用弹簧,不仅能保证上下螺母相对位置稳定不错位,还能在外力作用紧固结构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保护螺栓不受到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的中央纵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中的上螺母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中的上螺母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中的下螺母的纵向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中的下螺母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锁紧螺母组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中,1、上螺母,2、下螺母,3第一标记,4、第二标记,5、弹簧垫片,6、固定物一,7、固定物二,8、防松螺母组,9、螺栓,10、第一中央螺纹孔,11、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2、大外径螺纹部,13、第二中央螺纹孔,14、大内径螺纹孔,15、规定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立体锁紧螺母组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锁紧螺母组,立体锁紧螺母组(8)与螺栓(9)锁紧。立体锁紧螺母组(8)包括上螺母(I)和下螺母(2)。上螺母(I)是一个带有第一中央螺纹孔(10)的多边形螺母(图中表示为六边形)。下螺母(2)是一个带有第二中央螺纹孔(13)的多边形螺母(图中表示为六边形)。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螺母(I)的与下螺母⑵相对的面,设有以第一中央螺纹孔(10)为内径,外径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10)大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相对于上述第一中央螺纹孔(10)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X尺寸,在轴心方向向外突起,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的内周面形成有和上述第一中央螺纹孔(10)连续且螺距一致的内螺纹部,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比上述第一中央螺纹孔(10)的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12)。下螺母(2),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有与上述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的大外径螺纹部(12)相旋合的大内径螺纹孔(14),该大内径螺纹孔(14)带有和大外径螺纹部(12)相同螺距的螺纹,且此螺纹的螺距较第二中央螺纹孔(13)的螺距小。此大内径螺纹孔(14)相对于第一中央螺纹孔(10)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X尺寸。通常上下两螺母被设定好的状态下,上螺母(I)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通过比第二中央螺纹孔(13)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12)与下螺母(2)的大内径螺纹孔(14)相旋合。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和大内径螺纹孔(14)的中心线都相对于第一中央螺纹孔(10)的中心线偏心。上螺母(I)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11)的顶部与下螺母(2)的大内径螺纹孔(14)的底部之间保留有规定的空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锁紧螺母组,包括:形成有和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一中央螺纹孔的上螺母以及形成有和所述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二中央螺纹孔的下螺母,该立体锁紧螺母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螺母与所述下螺母相对的面上,设有以第一中央螺纹孔为内径,外径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大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该圆筒形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轴心方向向外突起,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和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连续且螺距一致的内螺纹部,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的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 在所述下螺母与所述上螺母相对的面,设有和所述大外径螺纹部相旋合的大内径螺纹孔,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 在所述下螺母的所述大内径螺纹孔和所述上螺母的大外径螺纹部被旋合成在所述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的底部之间留有规定间隔的设定状态下,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所述内螺纹部、所述第二中央螺纹孔构成为可使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从所述下螺母侧旋入所述螺栓的一致螺纹形状, 在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以所述设定状态旋入所述螺栓后,所述上螺母被相对于所述下螺母旋入规定角度,以实现所述立体锁紧螺母组的锁紧最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锁紧螺母组,包括:形成有和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一中央螺纹孔的上螺母以及形成有和所述螺栓相旋合用的第二中央螺纹孔的下螺母,该立体锁紧螺母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螺母与所述下螺母相对的面上,设有以第一中央螺纹孔为内径,外径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大的偏心圆筒形突起部,该圆筒形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在轴心方向向外突起,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和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连续且螺距一致的内螺纹部,该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比所述第一中央螺纹孔的螺距小的大外径螺纹部, 在所述下螺母与所述上螺母相对的面,设有和所述大外径螺纹部相旋合的大内径螺纹孔,所述大内径螺纹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央螺纹孔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偏心, 在所述下螺母的所述大内径螺纹孔和所述上螺母的大外径螺纹部被旋合成在所述偏心圆筒形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文李日昕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