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20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第102013202744.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此以供参考。
技术介绍
增压内燃发动机可包括至少两个汽缸,其中每个汽缸均具有用于排出排气的出口。汽缸的排出管路可经配置形成排气歧管。排气歧管可被连接至涡轮增压器的入口,从而增加更宽的发动机操作范围上的功率密度。一种途径是合并汽缸的排气管路从而形成第一组和第二组,这样一组汽缸排气管路内的动态波现象至少可能对另一组汽缸具有不利影响。另一种途径是将汽缸排气管路合并至涡轮上游的单个总排气管路内。进一步,已知这样的概念,即两个排气歧管能够连接至彼此以及彼此分离。本专利技术人所注意到的上述途径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当汽缸的排气管路可合并至第一和第二组时,会不利地干扰充气交换。这种途径将不允许涡轮在高负荷向进行最佳操作。本专利技术人所注意到的另一个潜在问题是单个总排气管路在涡轮上游提供较大体积的排气并且可削弱较低排气流率时的涡轮操作。另外,连接排气歧管可导致残留气体问题以及引发爆震。
技术实现思路
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潜在途径涉及增压内燃发动机,其具有带至少两个汽缸的至少一个汽缸盖,其中汽缸具有用于排出排气的至少一个出气口。进一步,出气口可与排气管路邻接,且所述至少两个汽缸可按如下的方式配置,即形成具有至少一个汽缸的两组,其中汽缸组的汽缸的排气管路合并形成总排气管路,以致形成排气歧管。两个总排气管路可被连接至双通道涡轮,该双通道涡轮包括安装在涡轮外壳内的可旋转轴上的转子,这样一个总排气管路被连接至涡轮的两个进气口中的一个。其中进气口与涡轮的一 ...
【技术保护点】
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带有至少两个汽缸的至少一个汽缸盖,其中每个汽缸具有用于将排气排出所述汽缸的至少一个出气口,且每个出气口与排气管路邻接;至少两个汽缸被配置成形成两组且每组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汽缸;每个汽缸组的汽缸的所述排气管路在每种情况下合并形成总排气管路,以致形成排气歧管;所述两个总排气管路被连接至双通道涡轮,所述双通道涡轮包括被安装在涡轮外壳内的可旋转轴上的转子,这样在每种情况下一个总排气管路被连接至所述涡轮的所述两个进气口中的一个,其中每个进气口与所述涡轮的一个通道邻接,且所述两个通道通过外壳壁彼此分开地到转子,以致所述两个通道的排气流彼此分开地被引导至所述转子;其中借助于所述转子上游且所述进气口下游的所述外壳壁内的至少一个开口打开,所以所述涡轮的所述两个通道在所述涡轮外壳内能够连接至彼此。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0 DE 102013202744.31.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带有至少两个汽缸的至少一个汽缸盖,其中每个汽缸具有用于将排气排出所述汽缸的至少一个出气口,且每个出气口与排气管路邻接; 至少两个汽缸被配置成形成两组且每组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汽缸; 每个汽缸组的汽缸的所述排气管路在每种情况下合并形成总排气管路,以致形成排气歧管; 所述两个总排气管路被连接至双通道涡轮,所述双通道涡轮包括被安装在涡轮外壳内的可旋转轴上的转子,这样在每种情况下一个总排气管路被连接至所述涡轮的所述两个进气口中的一个,其中每个进气口与所述涡轮的一个通道邻接,且所述两个通道通过外壳壁彼此分开地到转子,以致所述两个通道的排气流彼此分开地被引导至所述转子;其中 借助于所述转子上游且所述进气口下游的所述外壳壁内的至少一个开口打开,所以所述涡轮的所述两个通道在所述涡轮外壳内能够连接至彼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双通道涡轮是双流式涡轮,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上观察,所述两个通道中的一个被布置在另一个顶部,并且被布置成至少沿弧形段以不同半径按螺旋形包围所述转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双流式涡轮的所述两个进气口被布置成在所述外壳内距离所述涡轮的轴在不同半径距离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双通道涡轮是双流涡轮,其中所述两个通道被布置成彼此相邻并且至少沿弧形段以相等半径按螺旋形包围所述转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双流涡轮的所述两个进气口被布置在所述外壳内距离所述涡轮的轴在相同半径距离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外壳壁是被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外壳的不可移动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内燃发动机,其中提供至少一个可移置壁部以用于打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M·金德尔,N·A·斯科恩,V·斯米利亚诺夫斯基,R·斯塔尔曼,A·索梅沃夫,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