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往复移动装置10具有在设置于支撑台11的导轨12自如往复移动地安装的移动块13,与滚珠转动槽21a、21b一起形成滚珠转动通路24a、24b的滚珠转动槽23a、23b设置于移动块13的基端部,连通于滚珠转动通路24a、24b的滚珠循环孔25a、25b设置于基端部。在移动块13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设置有使滚珠转动通路24a、24b和滚珠循环孔25a、25b连通的返回块32a、32b。移动块13移动至从导轨12的前端部突出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线往复移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使多个滚珠介于移动块(block)和导轨之间,使移动块沿导轨进行直线往复移动。
技术介绍
为了使被加工物、夹具的被搬送物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使用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使装载有被搬送物的滑块、平台等的移动块沿支撑台的导轨进行往复移动。在支撑台上,在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突出端通过连结杆而连结于移动部件的前端部,移动部件通过驱动杆的往复移动而进行直线往复移动。驱动杆以气动汽缸、电动机为驱动源而被驱动。使多个滚珠介于移动块和导轨之间,当经由滚珠将移动块安装于导轨时,能够以较小的转动阻力使沿导轨往复移动的移动块驱动。多个滚珠组装于由设置于移动块的大致半圆形状的转动槽和设置于导轨的大致半圆形状的转动槽所形成的滚珠转动通路内,当移动块被驱动时,滚珠在滚珠转动通路内一边旋转一边移动。作为经由滚珠而将移动块安装于导轨的滚珠滑块,有以下2种类型。一种为与滚珠转动通路分开地设置返回孔即滚珠循环孔,使滚珠在滚珠循环孔和滚珠转动通路之间循环的无限导向型。另一种为滚珠不循环的有限导向型。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无限导向型的滚珠滑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7104号公报现有的无限导向型的滚珠滑块中,使滚珠转动通路和滚珠循环孔连通的返回盖部件设置于移动块的两端部。因此,当使移动块移动至从导轨的端部迫近突出(迫>9出+)的位置时,滚珠会从滚珠转动槽落下,因此不能使移动块驱动至移动块的端部从导轨突出的位置。例如,在将用于驱动移动块的驱动源组装于设置有导轨的支撑台的类型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中,当将由驱动源驱动并从支撑台的前端突出的驱动杆连结于移动块时,移动块从支撑台和导轨的前端部迫近突出。实际上形成这种迫近突出的构造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上成为以下的构造。需要使通过支撑台内部的驱动源而往复移动的驱动部件从形成于导轨的狭缝突出从而使滑块、驱动部件卡合于移动块的内面,导轨的构造变得复杂。当导轨、滑块的构造变得复杂时,其高度也变高,不能使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达成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是使在设置于支撑台的导轨中自由往复移动地安装的移动块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珠转动槽,与形成于所述移动块的内面、所述导轨进入的导向槽的侧面相对地形成于所述导轨的侧面;第二滚珠转动槽,形成于所述导向槽的基端部侧,在与所述第一滚珠转动槽之间形成滚珠转动通路;多个滚珠,组装于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形成的滚珠循环孔以及所述滚珠转动通路;返回盖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基端部,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基端部侧的滚珠返回通路;以及返回块,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中间侧的滚珠返回通路,所述直线往复移动装置通过所述滚珠,将所述移动块导向至使所述移动块的前端部从所述导轨的前端部突出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块的内面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形成安装凹部,所述安装凹部安装有所述返回块。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块的内面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安装有所述返回块。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滚珠转动槽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将所述第二滚珠转动槽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所述导向槽的两侧面。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两侧的两个所述返回盖部件相互通过连结部形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两侧的两个所述返回块通过连结部形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滚珠循环孔形成在相对于所述滚珠转动通路沿所述导轨的表面的水平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形成有返回槽的导向嵌合孔分别设置于所述返回盖部件和所述返回块,且在嵌合于所述导向嵌合孔的返回导向件,设置与所述返回槽形成所述滚珠返回通路的返回槽。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安装于所述返回盖部件和所述返回块的所述返回导向件形成为相同形状。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驱动杆连结于所述移动块的前端部,通过从所述支撑台的前端面突出的驱动杆使所述移动块往复移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中,通过设置于导轨的第一滚珠转动槽和设置于移动块的基端部侧的第二滚珠转动槽形成滚珠转动通路。与滚珠转动通路连通的滚珠循环孔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使滚珠转动通路和滚珠循环孔连通的中间侧的滚珠返回通路设置于移动块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因此,使滚珠转动而能够使移动块移动至相比导轨的前端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能够使移动块移动至相比导轨的前端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驱动移动块的驱动杆设置于支撑台,且能够使驱动杆连结于移动块的前端部。由此,与在支撑台的内部连结驱动源和移动块的情况相比,不会使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构造复杂,而能够使其厚度变薄从而使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小型化。由于导轨设置于支撑台,因此能够使用于驱动驱动杆的驱动源迫近突出至导轨的内部,能够使包含导轨和支撑台在内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尺寸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的(A)为从上方观察移动块后退移动状态中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的(B)为从下方观察图1的(A)所示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的(A)为从上方观察移动块前进移动状态中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的(B)为从下方观察图2的(A)所示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A)的截面图。图4为图3中的4-4线截面图。图5为图3中的5-5线截面图。图6为从上方观察返回盖部件、返回块、以及拆下他们后的状态的移动块的内面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返回盖部件的扩大立体图。图8为返回导向件及拆下返回导向件状态的返回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图6所示的返回块的扩大立体图。图10为返回导向件及拆下返回导向件的返回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表示返回盖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为从相反侧观察图11所示的返回盖部件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返回块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为从相反侧观察图13所示的返回块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移动块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6为表示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7为表示直线往复移动装置的驱动源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直线往复移动装置10具有支撑台11。如图4及图5所示,在支撑台11的图中的上表面,导轨12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上面侧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沿导轨12直线往复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移动平台即移动块13。为了驱动移动块13,在支撑台11的内部组装有驱动源。通过该驱动源驱动的驱动杆14如图2所示从支撑台11的前端部突出。作为驱动源,使用以驱动杆14为可动部件的线性电机15,如图4及图5所示,线性电机15具备:安装于驱动杆14的磁铁16和以包围该磁铁16的方式组装于支撑台11内的线圈17。连结块18通过螺钉部件19被固定于驱动杆14的前端,连结块18通过螺钉部件19a被固定于移动块13的前端。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使在设置于支撑台的导轨中自由往复移动地安装的移动块进行直线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珠转动槽,与形成于所述移动块的内面、所述导轨进入的导向槽的侧面相对地形成于所述导轨的侧面;第二滚珠转动槽,形成于所述导向槽的基端部侧,在与所述第一滚珠转动槽之间形成滚珠转动通路;多个滚珠,组装于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形成的滚珠循环孔以及所述滚珠转动通路;返回盖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基端部,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基端部侧的滚珠返回通路;以及返回块,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中间侧的滚珠返回通路,所述直线往复移动装置通过所述滚珠,将所述移动块导向至使所述移动块的前端部从所述导轨的前端部突出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6 JP 2011-2755201.一种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使在设置于支撑台的导轨中自由往复移动地安装的移动块进行直线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滚珠转动槽,与形成于所述移动块的内面、所述导轨进入的导向槽的侧面相对地形成于所述导轨的侧面; 第二滚珠转动槽,形成于所述导向槽的基端部侧,在与所述第一滚珠转动槽之间形成滚珠转动通路; 多个滚珠,组装于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形成的滚珠循环孔以及所述滚珠转动通路;返回盖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基端部,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基端部侧的滚珠返回通路;以及 返回块,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且形成有使所述滚珠转动通路和所述滚珠循环孔连通的中间侧的滚珠返回通路, 所述直线往复移动装置通过所述滚珠,将所述移动块导向至使所述移动块的前端部从所述导轨的前端部突出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块的内面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形成安装凹部,所述安装凹部安装有所述返回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往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块的内面的长度方向中间区域形成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安装有所述返回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克如,斋藤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金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