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震支座,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配合的上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一上连接板与上座板连接、第一下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二上、下连接板的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二下连接板与下座板连接、第二上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抗拉、压隔震能力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鬲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建筑、桥梁上的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的警示之一,就是应当更加关注建筑物减震隔震的研究应用。国内外采用的隔震措施可分为两类:橡胶隔震支座和滑移隔震支座。橡胶隔震支座一般为多层橡胶之间夹以薄钢板,中央加铅芯。这种结构能加长房屋自振周期,使其远离地震波特征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并具自动复位功能。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该体系支座的主体功能即竖向承载和水平剪力和复位都由橡胶实现,因此要求橡胶配方和橡胶支座隔震的加工制作中应兼顾上述的功能实现,其难度极大,不易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运用于工程实践的橡胶隔震支座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运用于机场航站楼如此重要的建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传统滑移隔震支座是在基础或层间等部位设置低摩擦的滑移元件和限位件等,通过相对滑移运动和摩擦耗能而有效限制地震能量向上部传递和向下部反馈,但仅靠摩擦耗能而无其它耗能方式,其地震时位移过大对限位件会造成破坏,同时需单独设置复位机构,施工难度大,目前推广情况不理想。橡胶隔震支座由于设计压力小、仅为10至15MPa,目前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必须解决大型橡胶隔震支座加工工艺问题,特别是橡胶硫化不熟以及成品水平向性能检测的问题,面对生产和检查都困难,要保证产品质量就没有把握了。加之高层建筑在地震时倾复力大,橡胶隔震支座将面临IMPa以上的拉应力,超过I MPa将单独设置抗拉装置,施工难度和成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隔震支座的老化问题将进一步暴露,支座预期的性能参数将大幅下降,地震来临时将非常危险。由于橡胶隔震支座一直处于大吨位的压力作用,一经出现质量问题需将整栋楼同步顶升,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可以说几乎无法更换。专利号为ZL201220601123.7隔震支座即滑移自复位隔震支座,可解决上述两类隔震支座无法克服的难题,其实现的方式是:采用双滑移体系和复位橡胶剪切弹簧融为一体,靠滑移摩擦副提供初始刚度,保证建筑在风载的作用下不受影响,地震来临时,靠摩擦作用消耗地震能量,起到阻尼的效果(为增加阻尼也可在复位橡胶剪切弹簧内设置阻尼材料如灌注铅芯)。地震完成后由复位橡胶剪切弹簧将建筑整体恢复原位。该滑移自复位隔震支座各构件功能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简洁,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便于实现大批量生产。然而采用上述滑移自复位隔震支座的建筑立柱受力将受到考验,由于支座本体与支座滑移上座板接触的受力面相对较小,其传递给建筑立柱的局部应力就会很大,一般会超过通常立柱用C30材料的应力标准,影响建筑立柱的使用寿命。立柱会因此提高级别采用C40和C50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拉、压隔震能力强,质量好,节约成本,大大提高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可大批量生产的隔震支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隔震支座,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一上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的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一上连接板与上座板连接、第一下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二上连接板和第二下连接板的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二下连接板与下座板连接、第二上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上述的上座板底部装有上不锈钢滑板,下座板顶部有下不锈钢滑板,滑移主体顶部、底部分别装有上聚四氟乙烯板、下聚四氟乙烯板。本技术将复位弹簧和受拉部件合二为一,将滑移主体与上、下座板采用翼板的型式并将复位弹簧隐藏在翼板下面或上面,增加滑移主体与上、下座板接触面积。在与上述滑移自复位隔震支座同尺寸的条件下,增加了滑移主体与上座板、下座板接触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建筑立柱的局部应力,实现建筑立柱无需提高级别照常采用C30材料的目的。由于竖向承载力直接由上、下座板和高强度上、下聚四氟乙烯板、滑移主体承受,相比能承受同样竖向荷载的橡胶隔震支座的结构尺寸大为减小,也避免了大型橡胶隔震支座橡胶硫化不易保证和老化的难题;相对传统滑移隔震支座,由于该支座复合有复位弹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滑移隔震支座需单独设置复位机构,施工难度大的难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抗拉、压隔震能力强,质量好,节约材料,大大提高了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零件分离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实施例1隔震支座,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I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2的滑移主体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4、下座板5。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一上连接板6和第一下连接板7的上复位弹簧8。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9。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10。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11。数颗第一螺钉12将第一上连接板与上座板连接、将第一下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二上连接板13和第二下连接板14的下复位弹簧15。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16。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17。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18。数颗第二螺钉19将第二下连接板与下座板连接、将第二上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参见图1、图2,上座板底部装有上不锈钢滑板20、下座板顶部有下不锈钢滑板21。滑移主体顶部、底部分别装有聚四氟乙烯板22、下聚四氟乙烯板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一上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的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一上连接板与上座板连接、第一下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滑移主体的Y向下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二上连接板和第二下连接板的下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下翼板,相对下翼板间形成下导向槽,下座板顶部有与下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下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二下连接板与下座板连接、第二上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有X向上复位弹簧腔和Y向下复位弹簧腔的滑移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与滑移主体滑动配合的上座板、下座板,滑移主体的X向上复位弹簧腔内装有带第一上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的上复位弹簧,滑移主体上相对X向上复位弹簧腔的对应腔壁的位置分别有上翼板,相对上翼板间形成上导向槽,上座板底部有与上导向槽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块,数颗螺钉分别将第一上连接板与上座板连接、第一下连接板与滑移主体连接,滑移主体的Y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