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581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固定架本体内部设置有置物腔,置物腔内壁贴合有石墨纸,置物腔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固定架本体左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扒齿杆的U形槽,置物腔内远离U形槽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硬质合金块的轴向宽度;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焊缝中气孔的存在,提升焊接质量,降低了劳动力,提升了焊接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
本技术涉及扒齿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带有硬质合金块的扒齿在焊接硬质合金块时,通常需要至少两个操作者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其中,一个操作者利用夹钳将硬质合金块与扒齿基体铸造件进行定位,另外一个操作者通过控制感应加热器对夹持与硬质合金块与扒齿基体铸造件缝隙间的钎料进行加热,从而完成硬质合金块的焊接。整个焊接过程中,两个操作者需要配合默契,保证焊接过程中扒齿与硬质合金块的组合体保持平稳,否则就会影响焊接质量。除此之外,由于此种焊接方式对操作者依赖程度高,稍不注意,焊接部位就会裸露与空气当中,焊缝被氧化,降低焊接质量,继而降低扒齿基体与硬质合金块焊接的紧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带有硬质合金块的扒齿焊接加工焊接过程中,扒齿基体与硬质合金块的焊接对操作者依赖性大、劳动力浪费大,焊接件易被空气氧化,焊接产品均一性和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使扒齿基体与硬质合金块的焊接工艺简单化,减小对操作者的依赖性,降低劳动量,提高焊接效率,同时保证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I),固定架本体(I)内部设置有置物腔(2 ),置物腔(2 )内壁贴合有石墨纸,置物腔(2 )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固定架本体(I)左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扒齿杆的U形槽(4),置物腔(2)内远离U形槽(4) 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5)的宽度小于第一硬质合金块(13)的轴向宽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5)上设置有第一圆锥形定位槽(51)。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板(6)上设置有第二圆锥形定位槽(61)。进一步,所述第一圆锥形定位槽(51)与第一硬质合金块(13)相配合。[0011 ] 进一步,所述第二圆锥形定位槽(61)与第二硬质合金块(14)相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5)设置为可拆卸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板(6)设置为可拆卸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板(5)内侧靠近第一硬质合金块(13) —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板(6)内侧靠近第二硬质合金块(14) 一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在置物腔(2)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焊接时,氮气循环管道(3)内的循环氮气可促进置物腔内的钎剂流动,继而促进焊件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焊料的均匀扩散,加快毛细作用,提高焊接效率;同时,氮气循环管道(3)中循环的氮气避免了钎剂中气泡的产生,继而降低了钎料中气体的存在,避免了焊缝中气孔的存在,提升焊接质量。2、本技术在第一定位板(5)内侧靠近第一硬质合金块(13) —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第二定位板(6)内侧靠近第二硬质合金块(14) 一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同时,置物腔(2)内壁贴合有石墨纸,此种结构使得本技术涉及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可重复利用,提升该工装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浪费。3、本技术通过设置于固定架本体(I)左侧边缘的U形槽(4)对扒齿杆(11)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对扒齿头部(12)与第一硬质合金块(13)及第二硬质合金块(14)构成的组合体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焊接件更为稳定,保证了焊接质量,同时,采用本技术只需I个操作工即可完成硬质合金块与扒齿基体的焊接,降低了劳动力,提升了焊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硬质合金块及扒齿基体的固定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焊接的带有硬质合金扒齿的成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图2及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1),固定架本体(I)内部设置有置物腔(2),置物腔(2)内壁贴合有石墨纸,置物腔(2)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固定架本体(I)左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扒齿杆的U形槽(4),置物腔(2)内远离U形槽(4) 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 )。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板(5)的宽度小于第一硬质合金块(13)的轴向览度。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板(5)上设置有第一圆锥形定位槽(51)。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板(6)上设置有第二圆锥形定位槽(61)。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圆锥形定位槽(51)与第一硬质合金块(13)相配合。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圆锥形定位槽(61)与第二硬质合金块(14)相配合。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板(5)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板(6)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板(5)内侧靠近第一硬质合金块(13) —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板(6)内侧靠近第二硬质合金块(14) 一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置物腔(2)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焊接时,氮气循环管道(3 )内的循环氮气可促进置物腔内的钎剂流动,继而促进焊件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焊料的均匀扩散,加快毛细作用,提高焊接效率;同时,氮气循环管道(3)中循环的氮气避免了钎剂中气泡的产生,继而降低了钎料中气体的存在,避免了焊缝中气孔的存在,提升焊接质量。本技术在第一定位板(5)内侧靠近第一硬质合金块(13) —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第二定位板(6)内侧靠近第二硬质合金块(14) 一侧依次设置有石墨纸和耐热云母片,同时,置物腔(2)内壁贴合有石墨纸,此种结构使得本技术涉及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可重复利用,提升该工装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浪费。本技术通过设置于固定架本体(I)左侧边缘的U形槽(4 )对扒齿杆(11)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对扒齿头部(12)与第一硬质合金块(13)及第二硬质合金块(14)构成的组合体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焊接件更为稳定,保证了焊接质量,同时,采用本技术只需I个操作工即可完成硬质合金块与扒齿基体的焊接,降低了劳动力,提升了焊接效率。本技术涉及的耐磨扒齿成品由扒齿本体及钎焊于其上的硬质合金块构成,在扒齿本体有扒齿杆(11)和扒齿头部(12)构成,扒齿头部(12)圆锥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上钎焊有第一硬质合金块(13)和第二硬质合金块(14),本技术主要应用于第一硬质合金块(13)和第二硬质合金块(14)与扒齿本体的钎焊。利用本技术进行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时,首先将耐磨扒齿基体与硬质合金块装配好,使第一硬质合金块(13)和第二硬质合金块(14)固定于扒齿头部(12)对应的环形槽中,钎料固定于第一硬质合金块(13)与环形槽之间,以及第二硬质合金块(14)与环形槽之间的缝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1),固定架本体(1)内部设置有置物腔(2),置物腔(2)内壁贴合有石墨纸,置物腔(2)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固定架本体(1)左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扒齿杆的U形槽(4),置物腔(2)内远离U形槽(4)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I),固定架本体(I)内部设置有置物腔(2 ),置物腔(2 )内壁贴合有石墨纸,置物腔(2 )底部设置有氮气循环管道(3),固定架本体(I)左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扒齿杆的U形槽(4),置物腔(2)内远离U形槽(4) 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5)的宽度小于第一硬质合金块(13)的轴向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5)上设置有第一圆锥形定位槽(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合金块焊接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板(6)上设置有第二圆锥形定位槽(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耐磨扒齿上硬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刘峰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广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