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98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57
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用于解决目前塔状构筑物滑模施工存在的钢材浪费问题。它包括上操作平台、上夹持器、下操作平台、下夹持器和液压升降千斤顶,所述上操作平台固定在上夹持器的上方,所述下操作平台固定在下夹持器的上方,所述上夹持器、下夹持器均为由两个半圆形夹持架铰接形成的开口卡环结构,在卡环开口处设置夹持油缸,在上夹持器和下夹持器之间安装一组液压升降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稳定可靠的特点,它进一步降低了塔状构筑物的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了钢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筑物施工操作平台,尤其是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属于建筑施工用具

技术介绍
滑模工艺以其施工成本低、工程进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筒仓结构、储水罐、桥墩、塔形结构等构筑物建设施工中。但是,目前在塔状构筑物滑模施工时通常将液压升降千斤顶安装在支撑杆上,由支撑杆来承受整个滑模施工平台的荷载,因此施工现场的支撑杆一般采用直径为48_、壁厚为3.5mm的钢管材质。由于支撑杆作为工艺辅助结构需要预埋到构筑物的混凝土中,特别是针对造粒塔等高度为100多米的构筑物,支撑杆均匀分布在塔体环型壁上,并且在施工结束后支撑杆不能回收利用,造成了大量钢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避免钢材浪费的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它包括上操作平台、上夹持器、下操作平台、下夹持器和液压升降千斤顶,所述上操作平台固定在上夹持器的上方,所述下操作平台固定在下夹持器的上方,所述上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是,它包括上操作平台(1)、上夹持器(2)、下操作平台(3)、下夹持器(4)和液压升降千斤顶(6),所述上操作平台(1)固定在上夹持器(2)的上方,所述下操作平台(3)固定在下夹持器(4)的上方,所述上夹持器(2)、下夹持器(4)均为由两个半圆形夹持架(11)铰接形成的开口卡环结构,在卡环开口处设置夹持油缸(10),在上夹持器(2)和下夹持器(4)之间安装一组液压升降千斤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是,它包括上操作平台(I)、上夹持器(2)、下操作平台(3)、下夹持器(4)和液压升降千斤顶(6),所述上操作平台(I)固定在上夹持器(2)的上方,所述下操作平台(3)固定在下夹持器(4)的上方,所述上夹持器(2)、下夹持器(4)均为由两个半圆形夹持架(11)铰接形成的开口卡环结构,在卡环开口处设置夹持油缸(10),在上夹持器(2)和下夹持器(4)之间安装一组液压升降千斤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夹持器(2)、下夹持器(4)的夹持架(11)内侧均配装卡瓦(7),所述卡瓦(7)为由一组瓦片拼成的圆环结构,所述瓦片内侧面(7-1)与构筑物(8)的外侧壁匹配,瓦片外侧面(7-2)为楔形圆弧面,所述楔形圆弧面与夹持架(11)内壁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瓦片内侧面(7-1)的摩擦系数大于瓦片外侧面(7-2)摩擦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状构筑物无支撑杆滑模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夹持器(2)、下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伟李群孟庆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