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116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显影单元、墨粉框架以及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一个驱动单元相啮合并接收来至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连接部以及传递部;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单元接触、啮合、分离时分别具有第一动作位置、第二动作位置以及第三动作位置;在第一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小于在第二位置中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且啮合部的轴线基本与显影单元的轴线保持平行;在第三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轴线相对于驱动单元的轴线倾斜。解决了在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进行啮合前两者之间的结构干涉,而处理盒中驱动单元与动力接收单元啮合后进行分离时又不容易地使两者分开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单元。所述处理盒主要包括有显影单元、墨粉以及控粉单元等,以及沿显影单元轴向设置在处理盒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其动力接收单元上设置有动力接收头。通过所述的动力接收头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单元,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显影单元使其运转,参与和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在现存的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工作(即使用者常说的“打印”)之前,使用者需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单元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如图1所示,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上的驱动单元500与处理盒C 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100进行啮合,驱动单元500朝轴向Xl (轴向Xl与显影单元10的轴线大致平行)向动力接收单元100移动,通过与其啮合后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单元100,在传递动力过程中驱动单元500与动力接收单元100基本保持同轴,最后驱动单元500与动力接收单元100分离时则朝轴向Xl的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显影单元、墨粉框架以及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一个驱动单元相啮合并接收来至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连接部以及传递部;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单元接触、啮合、分离时分别具有第一动作位置、第二动作位置以及第三动作位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小于在第二位置中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且啮合部的轴线基本与显影单元的轴线保持平行;在第三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轴线相对于驱动单元的轴线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显影单元、墨粉框架以及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一个驱动单元相啮合并接收来至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连接部以及传递部;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单元接触、啮合、分离时分别具有第一动作位置、第二动作位置以及第三动作位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小于在第二位置中受力面至传递部底面的距离且啮合部的轴线基本与显影单元的轴线保持平行;在第三动作位置时,啮合部的轴线相对于驱动单元的轴线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墨粉框架端部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旋转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另一端与所述啮合部压接以用于迫压所述啮合部使所述啮合部向内缩进而处于所述的第一动作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啮合部与传递部之间的用于使啮合部的轴线基本与显影单元的轴线保持平行的弹性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还包括一限位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戈明曾丽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