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045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机油泵泵体、泵轴、转子部件、安全阀和保护阀。机油泵泵盖封盖在机油泵泵体的底部,泵轴、转子部件设置在机油泵泵体空腔体内。转子部件套设在泵轴上。泵轴的输入端连接在机油泵泵体的轴座孔上,泵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泵泵盖的轴座孔上。机油泵泵体右上方设有偏心台,安全阀和保护阀设在偏心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安全阀与保护阀相结合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小机油泵失效的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技术水平,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可取代其它的保护装置,如主油道安全阀等,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易于安装,通过试运行结果测定不影响机油泵的工作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出售的柴油机中,大多采用转子式机油泵。这种转子式机油泵,有些设有安全阀,有些在下一级机油通路中设有安全阀。可是这些安全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由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较高,且要求对机油压力调整较广,所以选用的弹簧规格均较长,钢球也易磨损;2)安全阀之后的压力为零,无法对安全阀形成有效的保护。安全阀失效后,发动机机油压力出现问题,轻则导致发动机短时润滑不良等情况,重则拉瓦、拉缸,发动机损坏。转子式机油泵因为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发动机上广泛应用。如何解决好机油泵失效的问题,则是市场发展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1、机油泵泵体2、泵轴3、转子部件4、安全阀弹簧5、第一钢球7a、第一阀塞8a、保护阀弹簧6、第二钢球7b和第二阀塞Sb ;机油泵泵体2中心为空腔体。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机油泵泵体2以轴座孔为中心周边均布四个安装孔。机油泵泵体2右上方设有偏心台,偏心台上分别设有安全阀座孔12和保护阀座孔13,且两孔的孔口均设有螺纹口。安全阀座孔12为通孔,保护阀座孔13为沉孔,且两孔之间横贯着泄油道I 9。泄油道I 9左接安全阀座孔12的腰部,右接保护阀座孔13的底部。保护阀座孔13的腰部设有泄油道II 10。泄油道II 10的一端口接在保护阀座孔13左侧边,另一端口通向机油泵泵体2的体外。机油泵泵盖I中心为空腔体,其外部轮廓与机油泵泵体2相同。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沿腔体径向上设有泵腔油道11。泵腔油道11与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相通。机油泵泵盖I通过螺栓连接封盖在机油泵泵体2的底部,机油泵泵盖I的空腔体与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相对应。泵腔油道11与安全阀座孔12的底部对应相通。泵轴3、转子部件4设置在机油泵泵体2空腔体内。转子部件4套设在泵轴3上。泵轴3的输入端连接在机油泵泵体2的轴座孔上,泵轴3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泵泵盖I的轴座孔上。安全阀座孔12的孔径与是保护阀座孔13的孔径相同,安全阀座孔12孔深为保护阀座孔13的孔深的2倍。安全阀弹簧5的弹簧中径、弹簧丝直径与保护阀弹簧6弹簧中径、弹簧丝直径相同,安全阀弹簧5的弹簧长度是保护阀弹簧6弹簧长度的2倍。第一钢球7a、安全阀弹簧5依次设置在安全阀座孔12内,且通过第一阀塞8a螺纹连接封盖在安全阀座孔12孔口上组成安全阀。第二钢球7b、保护阀弹簧6依次设置在保护阀座孔13内,且通过第二阀塞Sb螺纹连接封盖在保护阀座孔13孔口上组成保护阀。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由于采用了这种安全阀与保护阀组合一体的转子式机油泵结构,可以大大减小机油泵失效的可能;2.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技术水平,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可取代其它的保护装置,如主油道安全阀等,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3.本技术结构紧凑、易于安装,通过试运行结果测定不影响机油泵的工作和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二维主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0021 ] 图4为图2的D-D剖视图。图中序号,I机油泵泵盖、2机油泵泵体、3泵轴、4转子部件、5安全阀弹簧、6保护阀弹簧、7a第一钢球、7b第二钢球、8a第一阀塞、8b第二阀塞、9泄油道1、10泄油道I1、11泵腔油道、12安全阀座孔、13保护阀座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图3、图4。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1、机油泵泵体2、泵轴3、转子部件4、安全阀弹簧5、第一钢球7a、第一阀塞8a、保护阀弹簧6、第二钢球7b和第二阀塞8b ;参见图2、图3、图4。机油泵泵体2中心为空腔体。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机油泵泵体2以轴座孔为中心周边均布四个安装孔。机油泵泵体2右上方设有偏心台,偏心台上分别设有安全阀座孔12和保护阀座孔13,且两孔的孔口均设有螺纹口。安全阀座孔12为通孔,保护阀座孔13为沉孔,且两孔之间横贯着泄油道I 9。泄油道I 9左接安全阀座孔12的腰部,右接保护阀座孔13的底部。保护阀座孔13的腰部设有泄油道II 10。泄油道II 10的一端口接在保护阀座孔13左侧边,另一端口通向机油泵泵体2的体外。机油泵泵盖I中心为空腔体,其外部轮廓与机油泵泵体2相同。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沿腔体径向上设有泵腔油道11。泵腔油道11与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相通。机油泵泵盖I通过螺栓连接封盖在机油泵泵体2的底部,机油泵泵盖I的空腔体与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相对应。泵腔油道11与安全阀座孔12的底部对应相通。泵轴3、转子部件4设置在机油泵泵体2空腔体内。转子部件4套设在泵轴3上。泵轴3的输入端连接在机油泵泵体2的轴座孔上,泵轴3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泵泵盖I的轴座孔上。安全阀座孔12的孔径与是保护阀座孔13的孔径相同,安全阀座孔12孔深为保护阀座孔13的孔深的2倍。安全阀弹簧5的弹簧中径、弹簧丝直径与保护阀弹簧6弹簧中径、弹簧丝直径相同,安全阀弹簧5的弹簧长度是保护阀弹簧6弹簧长度的2倍。第一钢球7a、安全阀弹簧5依次设置在安全阀座孔12内,且通过第一阀塞8a螺纹连接封盖在安全阀座孔12孔口上组成安全阀;第二钢球7b、保护阀弹簧6依次设置在保护阀座孔13内,且通过第二阀塞Sb螺纹连接封盖在保护阀座孔13孔口上组成保护阀。实施例1:本技术的设计理念如下:在新型转子式机油泵中的安全阀旁附设有保护阀。由于保护阀弹簧6比安全阀弹簧5短,故保护阀的开启压力比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小,而保护阀的开启压力比发动机正常工作压力略高。这样,当安全阀开启后,所卸载的机油需通过泄油道I 9,然后顶开保护阀弹簧6,通过泄油道II 10进行泄油。由于安全阀开启时,受冲击大,且安全阀弹簧5较长,钢球易受损、弹簧易失效。在安全阀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由于保护阀的存在,使泄油道I 9内一直存在压力,有助于安全阀弹簧5恢复弹性,且压紧第一钢球7a,会大大减少失效可能。其次,由于保护阀弹簧6弹力较小,且较短,弹簧失效和钢球受损的可能性都大大减小。实施例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4,当泵腔油道11的油压过高,油压达到大于安全阀弹簧5预定开启的压力,通向安全阀座孔12的压力油顶起第一钢球7a,压力油从泄油道I 9泄油。由于安全阀弹簧5长度大于保护阀弹簧6弹簧长度,故安全阀预定的压力大于保护阀预定的压力,所以从泄油道I 9泄出的油压大于保护阀弹簧6的预定开启压力,将会顶起第二钢球7b,使压力油从泄油道II 10泄油。当泵腔油道11压力低于安全阀弹簧5预定开启压力时,安全阀弹簧5回弹,第一钢球7a复位,泄油道I 9关闭,保护阀弹簧6也会复位,这时泄油道I 9内的压力保持在发动机正常压力值范围内。一旦安全阀弹簧5和第一钢球7a出现故障,如弹簧卡滞和钢球异常磨损等,保护阀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会有助于安全阀弹簧5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1)、机油泵泵体(2)、泵轴(3)、转子部件(4)、安全阀弹簧(5)、第一钢球(7a)和第一阀塞(8a);所述机油泵泵体(2)中心为空腔体;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机油泵泵体(2)以轴座孔为中心周边均布四个安装孔;所述机油泵泵体(2)右上方设有偏心台,偏心台上分别设有安全阀座孔(12)和保护阀座孔(13),且两孔的孔口均设有螺纹口;所述安全阀座孔(12)为通孔,保护阀座孔(13)为沉孔,且两孔之间横贯着泄油道Ⅰ(9);所述泄油道Ⅰ(9)左接安全阀座孔(12)的腰部,右接保护阀座孔(13)的底部;所述保护阀座孔(13)的腰部设有泄油道Ⅱ(10);所述泄油道Ⅱ(10)的一端口接在保护阀座孔(13)左侧边,另一端口通向机油泵泵体(2)的体外;所述机油泵泵盖(1)中心为空腔体,其外部轮廓与机油泵泵体(2)相同;所述机油泵泵盖(1)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沿腔体径向上设有泵腔油道(11);所述泵腔油道(11)与机油泵泵盖(1)空腔体相通;所述机油泵泵盖(1)通过螺栓连接封盖在机油泵泵体(2)的底部,所述机油泵泵盖(1)的空腔体与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相对应;所述泵腔油道(11)与安全阀座孔(12)的底部对应相通;所述泵轴(3)、转子部件(4)设置在机油泵泵体(2)空腔体内;所述转子部件(4)套设在泵轴(3)上;泵轴(3)的输入端连接在机油泵泵体(2)的轴座孔上,泵轴(3)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泵泵盖(1)的轴座孔上;所述第一钢球(7a)、安全阀弹簧(5)依次设置在安全阀座孔(12)内,且通过第一阀塞(8a)螺纹连接封盖在安全阀座孔(12)孔口上组成安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钢球(7b)、保护阀弹簧(6)和第二阀塞(8b);所述第二钢球(7b)、保护阀弹簧(6)依次设置在保护阀座孔(13)内,且通过第二阀塞(8b)螺纹连接封盖在保护阀座孔(13)孔口上组成保护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I)、机油泵泵体(2)、泵轴(3)、转子部件(4)、安全阀弹簧(5)、第一钢球(7a)和第一阀塞(8a); 所述机油泵泵体(2)中心为空腔体;机油泵泵体(2)的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机油泵泵体(2)以轴座孔为中心周边均布四个安装孔;所述机油泵泵体(2)右上方设有偏心台,偏心台上分别设有安全阀座孔(12)和保护阀座孔(13),且两孔的孔口均设有螺纹口 ;所述安全阀座孔(12)为通孔,保护阀座孔(13)为沉孔,且两孔之间横贯着泄油道I (9);所述泄油道I (9)左接安全阀座孔(12)的腰部,右接保护阀座孔(13)的底部;所述保护阀座孔(13)的腰部设有泄油道II (10);所述泄油道II (10)的一端口接在保护阀座孔(13)左侧边,另一端口通向机油泵泵体(2)的体外; 所述机油泵泵盖(I)中心为空腔体,其外部轮廓与机油泵泵体(2)相同;所述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端面上设有轴座孔,沿腔体径向上设有泵腔油道(11);所述泵腔油道(11)与机油泵泵盖(I)空腔体相通; 所述机油泵泵盖(I)通过螺栓连接封盖在机油泵泵体(2 )的底部,所述机油泵泵盖(I)的空腔体与机油泵泵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汪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