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990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2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油泵总成,包括:前盖,前盖上设置有泵腔;由与机油泵驱动接头连接的曲轴所驱动的内转子;与内转子偏心设置的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设置于泵腔内;机油泵盖,安装在前盖的泵腔位置;前盖和机油泵盖在内转子两侧配合形成有低压泵腔和高压泵腔,前盖在低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进油口,在高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与高压泵腔相通的主油道以及与低压泵腔相通的回油通道;前盖上还形成有一贯通主油道和回油通道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内设置有一能够在主油道内机油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控制调压通道打开的泄压阀。该机油泵总成结构简单,泵油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能供给足量的机油,提供足够的机油压力,保证发动机的润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泵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机油泵总成。
技术介绍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接触表面都在相当高的负荷和滑动速度下工作,如轴与轴承以及气缸与活塞、活塞环等,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摩擦力,从而会增加发动机内部的功率消耗,使零件表面迅速磨损,而且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可能导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润滑系统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输送到各运动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从而使两个摩擦表面并不直接接触,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零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此外,润滑系统除润滑作用外,还有冷却、清洗、密封、防锈和消除冲击负荷作用。在目前的汽车发动机中,常用的机油泵主要有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其中,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外齿轮式与内齿轮式。外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工艺性好,自吸性能好,无论转速高低都能可靠地实现自吸,不容易咬死,可用来输送粘度比较大的液体。但因外齿轮式机油泵工作时齿轮受的不平衡径向液压力大,限制了压力的提高,故目前主要用于中低压系统,且外齿轮式机油泵工作时流量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总成包括: 前盖,所述前盖上设置有泵腔; 能够由与机油泵驱动接头连接的曲轴所驱动的内转子; 与所述内转子偏心设置的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设置于所述泵腔内;以及, 用于将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固定于所述泵腔内的机油泵盖,所述机油泵盖安装在所述前盖的泵腔位置;其中, 所述前盖和所述机油泵盖在所述内转子两侧配合形成有低压泵腔和高压泵腔,且所述前盖在所述低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低压泵腔相通的进油口,在所述高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高压泵腔相通的主油道以及与所述低压泵腔相通的回油通道; 所述前盖上还形成有一贯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回油通道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总成包括: 前盖,所述前盖上设置有泵腔; 能够由与机油泵驱动接头连接的曲轴所驱动的内转子; 与所述内转子偏心设置的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设置于所述泵腔内;以及,用于将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固定于所述泵腔内的机油泵盖,所述机油泵盖安装在所述前盖的泵腔位置;其中, 所述前盖和所述机油泵盖在所述内转子两侧配合形成有低压泵腔和高压泵腔,且所述前盖在所述低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低压泵腔相通的进油口,在所述高压泵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高压泵腔相通的主油道以及与所述低压泵腔相通的回油通道; 所述前盖上还形成有一贯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回油通道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内设置有一能够在所述主油道内机油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控制所述泄压通道打开,以调整进入发动机的主油道的机油压力的泄压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回油通道之间的第一阀孔、径向贯通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泄压通道以及贯穿于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前盖外部的第二阀孔; 所述泄压阀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的结构形状与所述第一阀孔相匹配,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阀孔内移动,以密封或打开所述第一阀孔; 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孔处的螺塞,所述螺塞装配于所述第二阀孔处,并能够密封所述第二阀孔;以及, 设置于所述柱塞和所述螺塞之间,能够在所述柱塞作用下伸缩的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霖翟辉辉林艺龙兰燕杰贺燕铭马童立李红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