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5338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半潜运输船舶,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半潜运输船舶技术领域。一种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部船体和一个中间载货浮板,两个端部船体连接在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并可拆分;两个端部船体可独立航行,并具备下潜上浮能力,中间载货浮板具备独立下潜作业能力,并能被端部船体遥控进行下潜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半潜运输船在下潜过程中稳性和储备浮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下潜过程中船舶剧烈摇晃使得操作人员容易产生失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半潜运输船舶,尤其涉及,属于半潜运输船舶

技术介绍
半潜运输船是一种拥有巨大的载货甲板面积,具有部分下潜能力,可运输和装卸超长、超重、且不可分离的超大特殊货物,特别是海洋工程平台的特种工程船。其在装卸作业时船体绝大部分可以潜入水下,而航行时则处于正常吃水状态。半潜船利用自身的压载系统,使船体的载货甲板下潜没入水中,待承载物被拖至甲板上方后,再通过压载系统使船体上浮,将承载物托举出水面并系固;当承载物运达目的地后,带着承载物下沉,解开系固,待承载物浮起与半潜船分离后,半潜船撤离并自行浮起,运输作业即告完成。半潜船还是水下救捞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配合大型起重船进行起重打捞,较之常规的浮筒打捞具有更快速、安全等优势。但是半潜运输船的下潜作业,是海运界公认的风险极高的作业过程。目前世界上少数拥有半潜运输船舶的公司,即使事先做了大量验算,也无法担保作业安全的万无一失。其风险主要产生于,主甲板浸水的一刹那,水线面突然减小,由此带来船舶的稳性突降。因此这类作业往往是在缴纳了高额保险费用后,选择在极佳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作业。即使如此,此前也依然发生过半潜船在下潜作业过程中,因上述原因而发生倾覆并沉没的恶性事故。因此,当前的半潜运输船,普遍存在下潜过程中稳性和储备浮力不足的问题。在主甲板浸水的短时间内,由于水线面的急剧减小和甲板面上波浪运动的双重作用,导致船舶的稳性急剧恶化。同时由于半潜运输船的压载泵的排量很大,在下潜过程中任何一丝操作失误都会导致船舶剧烈的晃动,使后续的下潜作业很难进行。此外,当前的半潜运输船往往都是基于特定货物进行定制,揽货灵活度较低,经济性较差。进而造成运费居高不下,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洋开发事业的进程。针对以上问题,当前常见的方法,一是在尾部设置若干浮箱,以在下潜的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水线面,从而为全船提供浮力储备,提高稳性。二是通过增加首部船体线型的丰满度,来达到增加水线面积的目的,进而提高全船稳性。这种应对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尾部浮箱虽然可以增加水线面面积,但是相比主甲板浸水后产生的水线面积突减,比例依然很小,所以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此外,浮箱如果尺度过大,对于装卸货又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首部船体线型即使外飘,其带来的水线面增加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同时,如果首部线型过于丰满,航行时会极大的增加阻力,进而降低航速,同时对于抛锚作业不利;3、当前既有的半潜运输船,都是采用的一体化刚性船体,大多采用前部船体(包括上建处所、机器处所)加后部载货平台(主要包括压载舱)式的布局模式。其尺度都是根据事先既定的海工货物尺度来量身订做,因此船舶的揽货灵活度比较低,每年能够执行的运输任务极其有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上述的不利因素大大增加了船东的运营风险,同时也导致保险公司大幅提高对此类船舶的保险费用。同时,由于定制性过强,灵活度较低,增大了船东的前期投入成本与后期的保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的半潜运输船,普遍存在下潜过程中稳性和储备浮力不足的问题,现有的应对措施又会带来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当前的半潜运输船往往都是基于特定货物进行定制,揽货灵活度较低,经济性较差,进而造成运费居高不下,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洋开发事业的进程。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的半潜船船体模式,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包括两个端部船体和一个中间载货浮板,两个端部船体连接在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并可拆分;两个端部船体可独立航行,并具备下潜上浮能力,中间载货浮板具备独立下潜作业能力,并能被端部船体遥控进行下潜作业。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是一种具有组合式船体的半潜运输船,两个端部船体与中部载货浮板可以分离。中间载货浮板可以在端部船体的远程控制下,独立完成下潜作业,下潜作业时,中间载货浮板无船员,避免了半潜作业事故可能带来的安全性后果,解决了下潜过程中船舶剧烈摇晃使得操作人员容易产生失误的问题;同时,中间载货浮板承载面的利用率高,整体稳性较高。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端部船体与中间载货浮板通过船用标准化的连接机构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部设有浮箱1,进一步提高稳性,同时不会对装卸货物产生影响。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载货浮板呈矩形。一种上述的半潜运输船舶进行码头装载的方法,中间载货浮板靠泊码头,待货物转移到中间载货浮板之上后,两个或其中一个端部船体再来与之对接,进行航行前准备。进一步的,两个端部船体与中间载货浮板连接为一体,到达作业海域后,具有以下两种作业模式:I)两个端部船体和中间载货浮板保持连接,共同下潜,此时三个船体的压载系统同时工作,共同下潜,中间载货浮板的压载系统的电力由两个端部船体的电站供应,由一个端部船体担任下潜控制中枢,统一控制各船体共同下潜,当水下救捞作业货物体积重量较小时,可以采用这种作业模式;2)两个端部船体与中间载货浮板脱开,彼此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后,遥控中间载货浮板独自下潜/上升,中间载货浮板完成半潜装载后,两个端部船体再分别与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进行对接,当水下救捞作业货物体积重量较大时,可以采用这种作业模式;进一步的,在第2)种作业模式下,两个端部船体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同时为半潜载货浮板提供电力;其中一个端部船体担任下潜控制中枢,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操控中间载货浮板下潜/上升。如此,中间载货浮板仅需设置可接受遥控的下潜所需的控制与泵站系统,而无需配置电力系统,简化中间载货浮板的非下潜作业的配置结构,有利于提高其下潜作业的可靠性。由于电力系统功率较大,采用两个端部船体同时为中间载货浮板提供无线电力,由于海面空间广阔,无线电力产生的辐射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大大提高了半潜运输船下潜过程中的稳性和储备浮力。2)半潜运输船对货物的适应范围广泛,无需对特定货物进行定制,揽货灵活度高,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型,降低了运费,促进了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3)船员救捞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能够降低半潜救灾的保险费用,为船东节约成本。4)极大的提高了下潜船体的水面线,从而提高稳性,同时不增加航行阻力,两全其美。5)能源、控制信号传输都进行了优化。6)当中间载货浮板靠泊在码头进行装卸货作业时,两个端部船体可以执行其他既定任务,从而大大增强了灵活性,提高船东的收益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浮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采用组合式船体的新型半潜运输船。包括两个端部船体和一个中间载货浮板,两个端部船体均可独立航行,并具备下潜上浮能力,中间载货浮板具备独立下潜作业能力,可以在被遥控的状态下,完成下潜作业。三个部分通过标准化的连接机构实现连接。两个端部船体均配备自航所需的控制与动力单元,和下潜所需的控制与泵站系统。中间载货浮板配备可接受遥控的下潜所需的控制与泵站系统。在码头装货时,可以仅有中间载货浮板靠泊码头,待货物转移到中间载货浮板之上后,两个端部船体再来与之对接,进行航行前准备。在运输航行过程中,三个船体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当到达作业海域后,新型半潜运输船有两种下潜模式:1、两个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部船体和一个中间载货浮板,两个端部船体连接在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并可拆分;两个端部船体可独立航行,并具备下潜上浮能力,中间载货浮板具备独立下潜作业能力,并能被端部船体遥控进行下潜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个端部船体和一个中间载货浮板,两个端部船体连接在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并可拆分; 两个端部船体可独立航行,并具备下潜上浮能力,中间载货浮板具备独立下潜作业能力,并能被端部船体遥控进行下潜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部船体与中间载货浮板通过船用标准化的连接机构进行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载货浮板的两端部设有浮箱(I)。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载货浮板呈矩形。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运输船舶进行码头装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载货浮板靠泊码头,待货物转移到中间载货浮板之上后,两个或其中一个端部船体再来与之对接,进行航行前准备。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为马强黄丞莫继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