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干燊楠专利>正文

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25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座体,具有一底板,底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二个夹持部,该至少二夹持部之间设有间隔,底板与两侧的夹持部形成一包夹空间以置放胶带,相对的两侧夹持部之间向上形成一开口,该开口的长度短于底板的长度;以及一胶带,是由复数个胶片组成,各胶片的胶面一端设有无胶的手持部,各相邻上下层的手持部是前后交错设置叠成,胶带两端分别包夹于底板两侧夹持部之内;当一胶片由无胶的一端向上拉起时,胶片底面粘胶可将下方胶片无胶的一端向上拉动,脱离其上方的夹持部而置放于该夹持部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剥式胶带,尤指一种可单独使用或多个连结而易于弯折成多边形,便于撕取胶带,且可减少材料浪费,适用于阅览资料上的粘贴及做为标记识别的剥式胶带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资讯不断地累积成长和传播,虽然传播的途径很多,但大抵以书本为主,当我们在阅览书本或整理资料时,很难一气呵成全部看完或整理完毕,因此以书签夹记标示,或以胶带粘贴后,部分外露做为识别,供做资料记录,以方便后续寻找。上述以胶带粘贴做为标记的,不但可明确显示夹记的位置,且可加以简单的注记或标示,以为强化识别的效果,由于应用上相当普遍,目前已有简单且易于携带的组合文具出现。常用剥式胶带结构,其包括一具有复数个胶片的的胶带及一夹座,该夹座设有一底板,底板前后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弯折一夹持部,该底板两侧的夹持部与底板形成一包夹胶带了的置放空间,制造时,是先将胶带置于上述的置放空间内,再将底板两侧的夹持部折置包夹,以使胶带两端分别容纳于底板两侧的夹持部内。上述的剥式胶带结构虽可夹持胶带及达到连续抽拉胶片的功效,然尚有下列缺点,待改良克服1、该剥式胶带结构的夹座是为长形片体由前后两端弯折而成,当成型后,由于夹持部与底板为连体的限制,该夹座在过度弯折时会产生不规则的扭曲现象,而无法弯折成圈状,仅能局限以单片形式存在,因此该剥式胶带改良结构仅能平置,无法圈成筒状以直立置放,以供从不同角度抽取胶片。2、其剥式胶带结构的夹座弯折制造时,仅以一片长形片体加以加工,在材料上相当浪费,不符合经济效益;且由于其为单片状,其内含有放置空间狭浅,夹座容纳胶片的数量有限。3、常用夹座的夹持部宽度与底座的宽度相同,而为连续性片体,在胶带完全置入于置放空间内后,如果胶片脱落而无法顺利带出时,因胶带两端同时被夹持部封住,欲重新将胶带一端拉出时,相当不方便。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剥式胶带结构不仅易于弯折成多边形,便于撕取胶带,且可减少材料的浪费,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了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其胶片的宽度大于一夹持部的宽度,使胶片边缘露出于夹持部包覆范围之外,而易于撕起。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仅能藉由底板前后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二个具有间隔的夹持部,以减少材料的浪费。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使其在单独使用时方便携带,或在多个连续并列相接时,可弯折成多边形,以增加胶片的容纳数量,且从不同角度抽取胶片。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设的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包括一胶带及一具有底板的座体,座体底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二个夹持部,该至少二夹持部之间设有间隔,底板两侧的夹持部与底板形成一包夹空间以置放胶带,相对两侧夹持部之间向上形成一开口,该开口的长度短于底板的长度;胶带是由复数个胶片组成,各胶片的胶面一端设有无胶的手持部,各相邻上下层的手持部是前后交错设置叠成,而使胶带两端分别包夹于底板两侧夹持部之内;当一胶片由无胶的一端向上拉起时,胶片底面粘胶可将下方胶片无胶的一端向上拉动,脱离其上方的夹持部而置放于该夹持部上。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藉由底板同侧的二夹持部之间形成一间隔,可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且由于该间隔及间隔下方的刻沟,使其成品可单片裁切后易于携带,亦可多个并列后,由间隔处向后弯折成多边形,不仅增加胶片的容纳数量,且方便抽取胶片使用。2、本技术实施时,其同侧的二夹持部留有间隔,且胶片的宽度是大于一夹持部的宽度,可使得胶片边缘露出于夹持部包覆范围之外,当胶带两端同时包夹于夹持部内部时,可由胶片边缘轻易将胶片拉起。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胶片由手持部向上拉起时的侧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胶片将下方胶片的手持部向上拉动时的侧面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剥式胶带改良结构1包括一座体2及一胶带3;其中该座体2具有一底板21,底板2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二个夹持部22,该一夹持部22是由底板21一侧向上延伸一距离后,再向内水平弯折而呈倒L形,并与底板21另一侧的夹持部22相互镜射,上述二夹持部22是分别位于底板21外缘,使得同侧的二夹持部22之间形成一间隔23,可减少材料的浪费,底板21两侧的夹持部22与底板21形成一包夹空间25以置放胶带3,底板21相对两侧夹持部22之间向上形成一开口26,该开口26的长度a短于底板的长度b,以限制胶带3置于上述的包夹空间25内。该胶带3是由复数个胶片31组成,各胶片31的底部胶面311一端设有无胶的手持部312,各相邻上下层的手持部312是前后交错设置叠成,使胶带3两端分别包夹于底板21两侧夹持部22之间,该胶片31的宽度c大于一夹持部的宽度d,使得胶片31边缘313露出于夹持部22包覆范围之外,当胶带3两端同时包夹于夹持部22内部时,可由胶片31边缘313轻易将胶片31拉起。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在实施时,是将一胶片31由无胶的手持部312向上拉起,胶片31底面的粘胶将下方胶片31无胶的手持部312向上拉动,脱离其上方的夹持部22而置放于该夹持部22上,如此可供连续拉起胶片31使用。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座体4每一侧亦可设有二个夹持部41,该同侧的二夹持部41外侧留空43,而二夹持部41间具有一间隔42,该间隔42下方设有麝香沟44,以供座体4由间隔23处向后弯折。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藉由底板同侧的二夹持部之间形成一间隔,可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且由于该间隔及间隔下方的刻沟,使其成品可单片裁切后易于携带,亦可多个并列后,由间隔处向后弯折成多边形,不仅增加胶片的容纳数量,且方便抽取胶片使用。2、本技术实施时,其同侧的二夹持部留有间隔,且胶片的宽度是大于一夹持部的宽度,可使得胶片边缘露出于夹持部包覆范围之外,当胶带两端同时包夹于夹持部内部时,可由胶片边缘轻易将胶片拉起。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技术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易于弯折成多边形,便于撕取胶带,且可减少材料浪费的剥式胶带改良结构,极具实用的价值,故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的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座体,具有一底板,底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二个夹持部,该至少二夹持部之间设有间隔,底板与两侧的夹持部形成一包夹空间以置放胶带,相对的两侧夹持部之间向上形成一开口,该开口的长度短于底板的长度;以及一胶带,是由复数个胶片组成,各胶片的胶面一端设有无胶的手持部,各相邻上下层的手持部是前后交错设置叠成,胶带两端分别包夹于底板两侧夹持部之内;当一胶片由无胶的一端向上拉起时,胶片底面粘胶可将下方胶片无胶的一端向上拉动,脱离其上方的夹持部而置放于该夹持部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式胶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部是由底板一侧向上延伸一距离后,再向内水平弯折成倒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燊楠
申请(专利权)人:干燊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