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吸附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598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具有基体和固定在基体的表面的分子链的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依次具备对具有基体和固定在基体的表面的分子链,且分子链含有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的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加热的干热处理工序和在利用液体或蒸汽湿润化的状态下对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加热而得到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湿热处理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蛋白质吸附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白质吸附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柱及组件。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5中公开有涉及用于精制大量蛋白质的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蛋白质的精制方法,其包含使用多孔膜进行过滤的工序,所述多孔膜在细孔表面具有接枝链且在该接枝链上固定有阴离子交换基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多孔吸附介质,其用吸附材料覆盖多孔基体材料而形成,所述吸附材料具有键合了伯胺基键而形成的交联聚合物。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通过吸附而引起物质分离的含有多孔交联凝胶的复合材料,所述多孔交联凝胶延伸有多个孔的支承体构成部件及配置在该支承体构成部件的孔中且充满该支承体构成部件的孔。在专利文献4中提供一种带正电的多孔膜,其由具有阳离子官能团的交联被膜和多孔基体材料构成,可用于过滤、精制如蛋白质、核酸、内霉素之类的生物分子。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可高速吸附精制蛋白质等的吸附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吸附体介由高分子链在高分子基体材料粒子的表面固定了具有蛋白质吸附能力的官能团。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对基体材料的表面进行了改性的例子,其通过导入一般公知的氨基或磺酸基作为可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官能团而形成的被膜来进行。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在高分子多孔基体材料膜表面形成经N-卤化的化合物(聚合物或者聚合物前体)的被膜,使接枝引发剂和单体接触,在基体材料上接枝聚合的方法。进而,公开有一种膜,其通过使作为上述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聚合,然后,向GMA的环氧基导入仲/叔胺产生的叔氨基/季铵基或者利用磺酸离子进行处理而产生环氧基的磺化而得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54226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319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19273号公报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78032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45906号公报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5547575号说明书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Kyoichi Saito, CHARGED POLYPER BRUSH GRAFTED ONTO POROUSHOLLOff-FIBER MEMBRANE IMPROVES SEPARATION AND REACTION IN BIOTECNOLOGY,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LAND,Taylar&Francis,2002,37(3), 535-55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5、6中所公开的,可期待通过吸附材料在吸附性能以及精制处理速度方面实现某种较高程度的水平,所述吸附材料在高分子成形体或其被膜的表面固定了包含具有蛋白质吸附能力官能团的分子链。但是,对具有相关构成的吸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吸附性能变动较大的倾向,所述倾向在吸附材料进行实用化时成为较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刚制造后和长期保管后吸附性能的差容易变大。因此,难以预测吸附穿透的时机,例如难以进行使用了大量吸附材料的精制设备的设计及运转条件的设计,另外,也存在应吸附除去的成分发生泄漏,从而容易产生精制液品质降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涉及一种包含具有蛋白质吸附能力的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并具有在基体表面固定了分子链的蛋白质吸附材料,所述基体材料具有高分子成形体,且改善吸附性能的稳定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将在特定的湿润条件下对吸附材料进行检定处理时的吸附容量的变化率作为指标很有效,基于这样的见解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内容。[I] 一种制造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方法,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具有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分子链,该方法依次具有以下工序:干热处理工序,对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具有所述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所述分子链,且所述分子链含有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湿热处理工序,在利用液体或蒸汽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了湿润化的状态下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从而得到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2]如[I]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干热处理工序之前还具有将所述分子链固定在所述基体表面上的分子链形成工序。[3]如[I]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的牛血清白蛋白或溶菌酶的动态吸附容量为5mg/mL以上。[4]如[I]?[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热处理工序中包括在40°C?130°C下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加热I小时以上。[5]如[I]?[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湿热处理工序包含在利用液体或蒸汽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了湿润化的状态下,在40°C?120°C下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加热30分钟以上。[6]如[I]?[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湿热处理工序后,保持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湿润化状态。[7] 一种蛋白质吸附材料,其具有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分子链,且所述分子链含有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其中,在进行如下检定处理时,该检定处理前后,该蛋白质吸附材料的动态吸附容量变化率在±5%以内,所述检定处理是在50°C下对经过含lmol/L氯化钠的20mM Tris-盐酸缓冲液湿润化的该蛋白质吸附材料加热8小时。[8]如[7]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分子链与形成所述基体的化合物共价键合。[9]如[7]或[8]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基体为多孔体。[10]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基体为中空纤维状。[11]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为叔氨基。[12]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分子链为通过接枝聚合形成的直链状的高分子链。[13] 一种组件,其具备[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14] 一种柱,其具备[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吸附材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具有蛋白质吸附能力的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且具有固定在基体表面的分子链的蛋白质吸附材料,所述基体材料具有高分子成形体,且可以改善吸附性能的稳定性。由于吸附性能稳定,因此,即使在构成使用了吸附材料的大型精制装置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精制设备的设计及运转条件的设计,且精制液品质降低的风险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蛋白质吸附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来实施。图1是表示蛋白质吸附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吸附材料I包含基体3和固定在基体3表面的分子链5,所述基体3具有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分子成形体。分子链5含有具有蛋白质吸附能力的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分子链5形成吸附层6。本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成形体的一个例子为形成有细孔7的多孔体,在含有蛋白质的溶液通过细孔7时,蛋白质10主要基于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的作用而吸附于吸附材料I。进行如下检定处理:在50°C下对利用含有l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方法,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具有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分子链,该方法依次具有以下工序:干热处理工序,对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具有所述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所述分子链,且所述分子链含有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湿热处理工序,在利用液体或蒸汽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了湿润化的状态下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从而得到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5 JP 2011-2746191.一种制造蛋白质吸附材料的方法,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具有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分子链,该方法依次具有以下工序: 干热处理工序,对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具有所述基体和固定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所述分子链,且所述分子链含有弱电解性离子交换基团; 湿热处理工序,在利用液体或蒸汽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了湿润化的状态下加热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从而得到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干热处理工序之前还具有将所述分子链固定在所述基体表面上的分子链形成工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白质吸附材料的牛血清白蛋白或溶菌酶的动态吸附容量为5mg/mL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热处理工序中包括在40°C?130°C下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加热I小时以上。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湿热处理工序中包括在利用液体或蒸汽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进行了湿润化的状态下,在40°C?120°C下对所述处理前吸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原直志佐藤优太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