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177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固定件,该电线固定件包括用于将电线固定件固定于电机支架上开设的通孔的卡持部,以及用于绑定电线并与卡持部连接的过线部。其中,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第一卡持部穿过通孔后与第二卡持部配合夹持电机支架,以将过线部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线固定件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插入电机支架上的通孔,并将电线穿过过线部即能够实现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上,上述操作工序简单,从而提高了电线安装与电机支架上的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夹持电机支架,从而提高了电线固定于电机支架上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固定件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的电线固定件。
技术介绍
电机支架用于支撑电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机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电线杂乱无章地跨过电机支架。现有的电机支架通常设有过线孔位槽以及电线固定卡扣。安装时,电线穿过过线孔位槽,然后手工按下电机支架卡扣以固定电机线。由于卡扣是由人工手动操作,容易导致电线从固定卡扣和过线孔位之间的缝隙中滑落,因而导致电线固定性低。另一方面,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固定件,不仅提高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的固定强度,而且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固定件,该电线固定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件固定于电机支架上开设的通孔的卡持部,以及用于绑定电线并与所述 卡持部连接的过线部;其中,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第二卡持部配合夹持所述电机支架,以将所述过线部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连接部和两弹性臂,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远离所述连接部,以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连接部呈锐角设置,且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支架的第一侧面抵接。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两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凸条,两所述凸条与所述电机支架的第二侧面抵接。优选地,两所述凸条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凸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所述凸条的另一端可与所述电机支架的第二侧面抵接。优选地,所述过线部与所述卡持部连接,所述过线部包括多个卡线条,多个所述卡线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卡持部连接,多个所述卡线条的第二端相互合拢,且相邻所述卡线条之间形成为所述电线走线的过孔。优选地,所述卡线条的数量设置为4个。优选地,多个所述卡线条的第二端之间没有缝隙。优选地,多个所述卡线条的第二端向内弯折。优选地,多个所述卡线条的第二端向内弯折后形成的角为锐角。本技术提供的电线固定件,该电线固定件包括卡持部和与卡持部连接的过线部。第一^^持部插入电机支架开设的通孔,使得第一^^持部与第二卡持部配合夹持电机支架,实现将卡持部固定于电机支架上。过线部绑定电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线,从而实现了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线固定件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插入电机支架上的通孔,并将电线穿过过线部即能够实现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上。上述安装工序简单,从而提高了电线安装与电机支架上的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夹持电机支架,从而提高了电线固定于电机支架上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线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 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固定件。参照图1至6,图1为本技术电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线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意图;图5为图4 一 角度的结构意图;图6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线固定件,该电线固定件包括用于将电线固定件固定于电机支架I上开设的通孔(图中未标示)的卡持部2,以及用于绑定电线并与卡持部2连接的过线部3。其中,卡持部2包括第一^^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22,第一^^持部21穿过通孔后与第二卡持部22配合并夹持电机支架1,以将过线部3固定于电机支架I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I用于支撑电机。现有的电机支架I通常为钣金件。电机支架I包括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该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分别为钣金件的两侧面。电机支架I上钻孔形成贯穿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通孔。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形状。卡持部2包括第一卡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22。装配时,第一^^持部21由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穿过通孔并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抵接,而第二卡持部22与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抵接。第一^^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22配合并夹持电机支架I,从而使得卡持部2固定在电机支架I上。过线部3用于绑定电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线。第一^^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22配合夹持电机支架1,使得卡持部2固定在电机支架I上。过线部3与卡持部2连接,从而使得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I上。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21由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穿过通孔,使得第一卡持部21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抵接,第二卡持部22与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抵接,再将电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线穿过过线部3,使得过线部3绑定电线,即能够实现将电线固定在电机上。本技术提供的电线固定件,该电线固定件包括卡持部2和与卡持部2连接的过线部3。第一^^持部21插入电机支架I开设的通孔,使得第一^^持部21与第二卡持部22配合夹持电机支架1,实现将卡持部2固定于电机支架I上。过线部3绑定电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线,从而实现了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I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线固定件在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21插入电机支架I上的通孔,并将电线穿过过线部3即能够实现将电线固定在电机支架I上。上述安装工序简单,从而提高了电线安装与电机支架上的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卡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22夹持电机支架I,从而提高了电线固定于电机支架I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电机支架I包括第一侧面11,第一^^持部21包括连接部212和两弹性臂211,两弹性臂211的第一端与连接部212的第一端连接,两弹性臂211的第二端远离连接部212,以使得弹性臂211与连接部212呈锐角设置,且两弹性臂211的第二端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两弹性臂211与连接部2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为加强整个结构的固定强度,优选地,两弹性臂211与连接部212 —体设置。装配时,两弹性臂211与连接部212的第一端连接的部分由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插入通孔。两弹性臂211受到通孔孔壁的挤压后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弹性臂211能够穿过该通孔。当两弹性臂211穿过通孔到达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时,通孔的孔壁解除对两弹性臂211的挤压,使得两弹性臂211恢复,且两弹性臂211的第二端抵接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上。两弹性臂211的第二端抵接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上,而第二卡持部抵接于电机支架I的第二侧面12上,从而实现了第一卡持部21和第二卡持部22配合夹持电机支架I的目的。应当说明的是,当两弹性臂211没有受到挤压力作用时,两弹性臂211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通孔的孔径,以保证装配后的两弹性臂211能够抵接于电机支架I的第一侧面11上。进一步地。电机支架I包括与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第二卡持部22包括两对称设置于连接部212的凸条221,两凸条221与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件固定于电机支架上开设的通孔的卡持部,以及用于绑定电线并与所述卡持部连接的过线部;其中,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第二卡持部配合夹持所述电机支架,以将所述过线部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件固定于电机支架上开设的通孔的卡持部,以及用于绑定电线并与所述卡持部连接的过线部; 其中,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第二卡持部配合夹持所述电机支架,以将所述过线部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连接部和两弹性臂,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远离所述连接部,以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连接部呈锐角设置,且两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支架的第一侧面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两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凸条,两所述凸条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莹臧允舒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