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箱门(2),所述箱体(1)的后面板背对箱门(2)的一面上安装有抱箍,所述箱体(1)的后面板正对箱门(2)的一面上安装有绝缘板(3),所述绝缘板(3)上安装有智能配变终端(4)和安装空气开关及接线端子的导轨(5),所述空气开关、接线端子和智能配变终端(4)互连,所述箱体(1)底部开有通行导线的孔(6),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导线与外部开关柜子连接,所述箱门(2)开有观察窗(7),所述观察窗(7)的大小与位置和智能配变终端(4)显示屏的大小与位置相适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网智能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城市开始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时,需要采集低压开关柜内电流、电压、开关柜内各开关状态量以及台区总表数据等数据,以便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全面监测、控制。要达到这一功能,则需要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然而目前情况是低压开关柜内没有空余的地方安装智能配变终端,同时没有用来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的其他装置。在实际操作中,配电变压器往往是安装在电线杆上的,因此对安装在电线杆上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测、控制时,要求智能配变终端也能安装在相应的电线杆上。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来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能够固定在电线杆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用来解决智能配变终端的安装问题,且该终端箱能固定在电线杆上。所述智能配变终端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后面板背对箱门的一面上安装有抱箍,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正对箱门的一面上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安装有智能配变终端和安装空气开关及接线端子的导轨,所述空气开关、接线端子和智能配变终端互连,所述箱体底部开有通行导线的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导线与外部开关柜子连接,所述箱门开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大小与位置和智能配变终端显示屏的大小与位置相适应。优选地,所述抱箍焊接在箱体的后面板背对箱门的一面上。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后面板背对箱门的一面上还安装有担架,所述担架上开有孔, 所述抱箍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担架上,所述抱箍的数量与所述担架的数量一致。优选地,所述抱箍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所述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所述左、右两半片抱箍通过两端的螺丝联接,所述左半片抱箍或右半边抱箍固定在箱体后面板背对箱门的一面上。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形状为内凹形状,所述空气开关与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轨上。优选地,所述孔还安装有PVC管,所述PVC管内通行连接接线端子与外部开关柜的导线。优选地,所述导轨的侧面还安装有安放所述导线的走线槽。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侧面开有百叶状的孔。优选地,所述箱体和箱门通过转动装置连接。优选地,箱门还包括防盗锁。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其箱体的后面板背对箱门的一面上安装有抱箍,通过该抱箍就可将智能配变终端箱固定在电线杆上。终端箱的箱体绝缘板上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绝缘板的导轨上安装空气开关与接线端子,通过智能配变终端与空气开关、接线端子的互相连接以及接线端子与外部开关柜子的连接,实现智能配变终端对开关柜子内各元件数据的采集,连接接线端子与开关柜子的导线通过底部开孔通行,通过箱门上的观察窗,则可查看智能配变终端显示的数据。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解决了智能配变终端的安装问题,且满足了智能配变终端箱需固定在电线杆上的工作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一,箱门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一,箱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一,箱体与抱箍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各部分名称为箱体1,箱门2,绝缘板3,智能配变终端4,导轨5,孔6, 观察窗7,走线槽8,铰链9,防盗锁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箱门为开启状态时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箱门为关闭状态时的智能配变终端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箱体与抱箍安装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智能配变终端箱包括方形箱体1和箱门2,箱体1的后面板正对箱门2的一面上通过螺纹、螺母安装有绝缘板3,绝缘板3可为塑料材质的板状物,箱体1的后面板为箱体1与箱门2相对的面板。绝缘板3上通过螺纹、螺母安装有智能配变终端4,智能配变终端4下侧的绝缘板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导轨5,导轨5为内凹形状,导轨5上通过螺钉安装有空气开关及接线端子,空气开关、接线端子与智能配变终端互相连接,接线端子的一端用于连接智能配变终端,另一端连接终端箱外部的开关柜子,通过接线端子使智能配变终端与外部开关柜子间导线的连接更加方便,从而更便捷的完成对开关柜子内部元件数据的采集;当智能配变终端4的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可自动断开,实现对智能配变终端箱内部元件的保护。导轨5的侧面通过螺钉安装有走线槽8,走线槽8内部通行连接外部开关柜子与接线端子的导线,箱体1的底部开有一圆孔6,圆孔6通行走线槽8内通行的导线,通过圆孔6实现了智能配变终端与外部开关柜子内元件的导线连接。箱体1不与箱门2正对的两侧面还开有百叶状的孔12,孔12用于箱体内部的散热通风。箱体设计高度可为50厘米,此高度不仅利于智能配变终端箱在电线杆上的安装,还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箱体1的后面板背对箱门2的一面上焊接有两个横担。如图3所示,a为箱体1 的后面板背对箱门2的一面上的其中一个横担,b为抱箍,直径约为30厘米,呈左右两半圆环状,c为螺丝,d为抱箍b的支架。箱体1的后面板背对箱门2的一面焊接的每个横担上都开有2个孔,抱箍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 左、右两半片抱箍的两端都开有2个孔,通过螺丝联接左右两半片抱箍,左半片抱箍上焊接有横向的支架,支架上开有两孔,抱箍的支架与箱体的横担间通过螺丝紧固。通过螺丝将抱箍固定在智能配变终端箱的横担上,就可实现智能配变终端在电线杆上的固定。由于抱箍是由呈半圆环状的左右两半片抱箍通过螺丝联接组成,这样不仅利于将智能配变终端箱安装在电线杆上,而且还能调节抱箍的直径大小,满足智能配变终端箱在不同直径大小的电线杆上的安装。显然,抱箍与箱体间的安装方式不仅限于此,还可直接将抱箍焊接在箱体1 的后面板背对箱门2的一面上。只要是能实现抱箍与箱体间安装的方法都应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箱门2上开有一方形观察窗7,观察窗7的大小与智能配变终端4的显示屏上下相适应,观察窗7的位置与智能配变终端4在箱体1内的位置相适应,通过观察窗7即可在箱体1与箱门2相合的情况下,对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王吉庆,高颂九,李光军,张彦,王伟,徐鲜泉,李金海,张惠芳,胡余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供电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