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3263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端子区、配线区、显示区,其中配线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第1区域,其靠近端子区,该区域驱动线为与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弯曲配线,且与显示驱动芯片相连;第2区域,其靠近显示区域,该区域驱动线为与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弯曲配线;第3区域,为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过度区域,该区域的驱动线连接第一区域的驱动线和第二区域的驱动线;其中,第1区域与第2区域为弯曲电阻配线区,第3区域为直线型斜线配线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满足在光电显示装置的框架变窄的情况下,使驱动线的电阻匹配,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电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区和一周围部分,该显示区具有一显示像素部分,用于根据输入到栅极线和信号线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显示所需图像,该周围部分作为一框架位于显示像素部分的周围部分。在周围部分中,通过同层或不同层的连接配线排列使显示像素部分与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驱动IC连接。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光电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等使用有源驱动阵列的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9上的驱动线71,如栅极线、数据线等,由显示驱动芯片KDriver 1C,包括栅极驱动芯片和数据驱动芯片)控制驱动。其中,显示驱动芯片I可设于印刷线路板82 (PCB)上,印刷线路板82连接柔性线路板81 (FPC),柔性线路板81连接阵列基板9。当然,显示驱动芯片I也可设于柔性线路板81上而形成覆晶薄膜(COF),或显示驱动芯片I也可直接设于阵列基板9上(COA)。其中,在端子区A中,显示驱动芯片I的多个输出端口通过多根位于印刷线路板82和柔性线路板81上的连接线72与多根驱动线71相连,或者显示驱动芯片I直接设于阵列基板9上则不需要连接线,通常每个显示驱动芯片I要连接数十根甚至数百根驱动线71,而这些驱动线71在阵列基板9上的分布范围的宽度显然远大于显示驱动芯片I的宽度,因此从显示驱动芯片I的输出端口接出的驱动线71不能直接进入阵列基板9的显示区92,而要先在配线区91 (Fan Out)展开到适当位置后再进入显示区92。参照图1,在配线区91中,与显示驱动芯片I中心的输出端口相连的驱动线71最短、而与显示驱动芯片I两端的输出端口相连的驱动线71最长;这种驱动线71在配线区91中部分的长度的差别会导致各条驱动线71的总长度(各条驱动线71在显示区92中的长度一般相等)不同,从而导致各条驱动线71的总阻抗值不同,即各输出端口对应的阻抗不匹配;而阻抗不匹配会影响显示质量。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开始采用轻薄化、窄边框、IC颗数减少、Fine Pith、COF、COG等技术,在采用这些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由阻抗不匹配的问题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其通过将阵列基板周边配线区划分为三个区域,整体调整各区域的线宽大小,实现各驱动线阻抗匹配,达到提高显示质量的效果。为达上述或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端子区,其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配线区,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且布置多根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所述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其中配线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第I区域,其靠近所述端子区,该第I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蛇形配线,且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第2区域,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该第2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蛇形配线;第3区域,为所述第I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过度区域,该第3区域的驱动线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驱动线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驱动线;其中,第I区域与第2区域为蛇形电阻配线区,第3区域为直线型斜线配线区。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驱动线宽度整体减少2um,所述第三区域的驱动线宽度整体增加2um。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端子区,其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配线区,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布置多根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所述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第I区域,其靠近端子区,该第I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蛇形配线,且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第2区域,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该第2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蛇形配线;第3区域,为所述第I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过度区域,该所述第3区域的驱动线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驱动线和所述第二区域的驱动线;其中,所述第I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为蛇形电阻配线区,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的接触点为中心点,所述第3区域,通过该中心点向左右两端发散的扇形区,其与通过中心点水平线的向上夹角为α,向下的夹角为β,该α角所覆盖的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同的蛇形电阻配线以及直线型斜线配线,该β角所覆盖的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同的蛇形电阻配线。优选地,所述第I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线宽整体减小2um,所述第3区域整体线宽增加2um,调整α角为0-45度,β角为0_15度。优选地,取α = 30, β = 10,所述第I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线宽整体减小O?3um,将第3区域整体线宽增加O?3um。优选地,若固定α角及β角,取α = 30, β = 10,第I区域与第2区域线宽整体减小2um,第3区域整体线宽增加2um。优选地,所述驱动线布置为从中心向左右两端辐射,线宽逐渐变宽。优选地,所述驱动芯片为栅极驱动芯片或数据驱动芯片,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栅极线或所述数据线通过连接的所述驱动线与对应的栅极驱动芯片或数据驱动芯片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装置,具有如上述实施例的阵列基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对其配线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配线区域,且分别控制该三个不同的配线区域的线宽同时增大或减小,以满足在液晶显示器的框架变窄的情况下,使驱动线的电阻均等,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的提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驱动IC与阵列基板连接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阵列基板一驱动IC对应配线区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阵列基板配线阻抗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阵列基板一驱动IC对应配线区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阵列基板配线阻抗分布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阵列基板一驱动IC对应配线区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阵列基板配线阻抗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
技术介绍
中光电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参照图1,在配线区91中,与显示驱动芯片I中心的输出端口相连的驱动线71最短、而与显示驱动芯片I两端的输出端口相连的驱动线71最长。由于驱动线71位于最外端和最中心的部分电阻不可能做的完全相同,因此,通过驱动线71向显示区的像素部分提供的扫描信号波形、数据信号波形的失真程度,根据配线之间的长度的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写入各像素的电压也不相等,从而使光电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或增加。其中,连接到栅极线的驱动线的阻值不相等表现在显示板上就是垂直方向的亮度发生变化,连接到信号线上的驱动线的阻值不相等表现在显示板上就是水平方向上的亮度的发生变化 。现在的光电显示装置中的IC颗数要求越少越好,及扩大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像素部分的面积,而降低光电显示装置的周围部分,其中,每个IC包含的配线约有几百至几千根,若每个IC包含配线数目越多,配线区宽度就越小。为了满足降低框架面积的需要,需要在保证连接配线阻值均等的基础上,降低排列连接配线的空间距离。考虑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同层配线之间的间距要求在6μπι及以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通过对其配线区划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端子区,其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配线区,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且布置多根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所述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其中配线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第1区域,其靠近所述端子区,该第1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蛇形配线,且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第2区域,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该第2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蛇形配线;第3区域,为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过度区域,该第3区域的驱动线连接所述第1区域的驱动线和所述第2区域的驱动线;其中,第1区域与第2区域为蛇形电阻配线区,第3区域为直线型斜线配线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 端子区,其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 配线区,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且布置多根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 其中配线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 第I区域,其靠近所述端子区,该第I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蛇形配线,且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 第2区域,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该第2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蛇形配线; 第3区域,为所述第I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过度区域,该第3区域的驱动线连接所述第I区域的驱动线和所述第2区域的驱动线; 其中,第I区域与第2区域为蛇形电阻配线区,第3区域为直线型斜线配线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I区域和第2区域的驱动线宽度整体减少2um,所述第3区域的驱动线宽度整体增加2um。3.—种阵列基板,其包括: 端子区,其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 配线区,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周边,布置多根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所述显示驱动-H-* I I心片; 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 第I区域,其靠近端子区,该第I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等节距的蛇形配线,且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 第2区域,其靠近所述显示区域,该第2区域驱动线为与所述显示区像素等节距的蛇形配线; 第3区域,为所述第I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刘飞何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