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辆用空调器中,相对于执行通常的空气调节操作的情况,当操作用于司机座位(68)的集中的空气调节操作时,流过蒸发器(41)的第一通风部分(41a)的空气流速比流过蒸发器的第二通风部分(41b)的空气流速更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TEOK)以比目标蒸发器温度(TEO)高预定温度,并且,由蒸发器传感器(74)检测的检测温度(TE)接近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TEOK)。因此,可以限制第二通风部分(41b)结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器交叉引用相关的应用本应用基于2011年12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74953,在此通过引用其全部将其内容合并在本申请中。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中,空气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并且吹入车辆的车厢。
技术介绍
专利文件I公开了一种传统的车辆用空调器。在该车辆用空调器中,温度在布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的蒸发器、加热器芯等处被控制的调节空气从司机座位侧的空气出口和司机座位侧旁边的乘客座位侧的空气出口吹到车辆的车厢。当仅有司机在车厢中时,乘客座位侧空气出口是关闭的,以围绕司机座位集中执行空气调节操作。先前技术文件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出版物2009-292293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的调查,当乘客座位侧空气出口关闭以围绕司机座位集中执行空气调节操作时,流过蒸发器的空气的流速分布可能容易变得不均匀。例如,在通常的空气调节操作中,主要流过蒸发器的司机座位侧部分的空气被引导以流向司机座位侧空气出口,并且主要流过蒸发器的乘客座位侧部分的空气被引导以流向乘客座位侧空气出口。此外,在用于司机座位侧的集中空气调节操作中,流过蒸发器的乘客座位侧部分的空气流速减少。相应地,在用于司机座位的集中空气调节操作中,流过蒸发器的乘客座位侧部分的空气的温度趋于低于流过蒸发器的司机座位侧部分的空气的温度。因此,热敏电阻配置到蒸发器的司机座位侧部分,以检测作为冷却热交换器运行的蒸发器的冷却温度。然而,存在这种担心:当包括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基于由热敏电阻检测的检测温度被控制时,蒸发器的乘客座位侧部分可能容易结霜。鉴于前面的原因已经获得本公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器,其中甚至当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速分布不均匀时,也可以限制冷却热交换器结霜。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车辆用空调器包括:空气调节导管,将要被吹入车辆的车厢的空气在所述空气调节导管中流动;冷却热交换器,所述冷却热交换器配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并且冷却空气;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目标冷却温度,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以将由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检测温度控制到目标冷却温度。控制器在α)第一通风状态和(ii)第二通风状态之间选择通风状态,在所述第一通风状态中,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大致与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相同,在所述第二通风状态中,流过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快。温度检测器检测在第一通风部分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在第一通风状态中,控制器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确定目标冷却温度,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接近目标冷却温度。在第二通风状态中,控制器设定比目标冷却温度高预定温度的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所述目标冷却温度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确定,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接近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 因此,在第二通风状态中,即使温度检测器检测在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控制器(i)设置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所述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高于目标冷却温度,所述目标冷却温度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确定,并且[11]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接近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即,当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更快时,控制器不使用目标冷却温度而是通过使用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所述目标冷却温度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而检测,所述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比目标冷却温度高预定值。因此,即使温度检测器检测在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因为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受到控制,使得由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检测温度接近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因此可以限制第二通风部分结霜,该第二通风部分趋于比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的温度低。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车辆用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一空气出口和第二空气出口。第一空气出口配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使得流过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出口吹向车厢中的特定座位。第二空气出口配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使得流过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出口吹向车厢中除特定座位外的座位。当控制器将从第二空气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控制为比从第一空气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小时,设置第二通风状态。相应地,当包括特定座位的空间集中受到从第一流出口吹出的空气的空气调节时,虽然流过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更快,但是可以限制弟二通风部分结霜。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车辆用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具有打开或关闭第二空气出口的开关装置。控制器控制开关装置以关闭第二空气出口,或相对于第一通风状态在第二通风状态中减小第二空气出口的开口度。相应地,通过使用开关装置关闭第二空气出口或减小第二空气出口的开口度,吹自第二空气出口的空气流量可以容易地比吹自第一空气出口的空气流量小。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车辆用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具有将空气吹到空气调节导管的鼓风装置。相对于第一通风状态,在第二通风状态中,控制器控制空气流量使得从鼓风装置吹到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的流量比从鼓风装置吹到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量小。相应地,通过将从鼓风装置流动到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量控制到比从鼓风装置流动到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量小,吹自第二空气出口的空气流量可以容易地比吹自第一空气出口的空气流量小。特定座位可以是司机座位。在这种情况下,当车厢中的司机座位侧区域集中被从第一空气出口吹送的空气调节时,甚至当流过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更快时,也可以容易地限制第二通风部分结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车辆用空调器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空气出口位置的仪表板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控制面板的正视图;图4是显示空调电控制装置(即,空气调节ECU)的示意控制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图5是显示用于单个乘坐者的经济模式中空气调节ECU的示意控制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图6是显示经济模式中空气调节ECU的示意控制程序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7是显示目标蒸发器温度修正值的例子的示意图;图8(a)和8(b)是图示安装在右手驱动车辆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操作的例子的示意图;和图9 (a)和9 (b)是图示安装到左手驱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操作的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后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对应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的部分可以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于该部分的重复说明可以省略。当在一个实施例中仅描述构造的一部分时,另一个先前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到该构造的其它部分。即使没有明确地描述所述部分可以组合,所述部分也是可以组合的。如果在组合中没有坏处,即使没有明确地描述各实施例可以组合,各实施例也是可以局部地组合的。(第一实施例)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9在下面进行描述。图1是说明用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器100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仪表板50的正视图,并且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器,包括:空气调节导管(2),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在所述空气调节导管(2)中流动;冷却热交换器(41),所述冷却热交换器(41)设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并且冷却空气;温度检测器(74),所述温度检测器(74)检测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和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设定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目标冷却温度(TEO),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以将由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检测温度(TE)控制到目标冷却温度,其中控制器在(i)第一通风状态和(ii)第二通风状态之间选择通风状态,在所述第一通风状态中,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41a)的空气流速大致与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风部分(41b)的空气流速相同,在所述第二通风状态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所述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快;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在第一通风部分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在第一通风状态中,控制器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TAO)确定目标冷却温度(TEO),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TE)接近目标冷却温度(TEO),和在第二通风状态中,控制器设定比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TAO)确定的目标冷却温度(TEO)高预定温度的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TEOK),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TE)接近校正目标蒸发器温度(TEOK)。...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5 JP 2011-2749531.一种车辆用空调器,包括: 空气调节导管(2),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在所述空气调节导管(2)中流动;冷却热交换器(41),所述冷却热交换器(41)设置在空气调节导管中并且冷却空气;温度检测器(74),所述温度检测器(74)检测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和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设定在冷却热交换器处冷却的空气的目标冷却温度(TEO),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以将由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检测温度(TE)控制到目标冷却温度,其中 控制器在(i)第一通风状态和(ii)第二通风状态之间选择通风状态,在所述第一通风状态中,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风部分(41a)的空气流速大致与流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风部分(41b)的空气流速相同,在所述第二通风状态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比流过所述第二通风部分的空气流速快; 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在第一通风部分处冷却的空气的温度, 在第一通风状态中,控制器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TAO)确定目标冷却温度(ΤΕ0),并且控制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得检测温度(TE)接近目标冷却温度(TE。),和 在第二通风状态中,控制器设定比基于将要吹入车厢的空气的目标吹送温度(TAO)确定的目标冷却温度(TEO)高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公士,若林晃次,渡边雅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