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室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25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客室行李架,包括至少两层整体结构,其中每层整体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内壁上具有一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设有一组连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前端通过安装座与车厢侧墙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左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屏风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电器柜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行李架设置在客室车厢的端部,不仅可以方便乘客存放行李,还增加了车厢内乘客的站立区域,避免了行李挤占乘客空间而导致的人员拥挤、行走不便等问题,可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室行李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铁车辆内装结构,尤其是一种客室行李架,属于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等高速轨道车辆的发展越来越快,乘客对车辆车厢内装部件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轨道车辆的各项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客室行李架是车厢内重要的内装部件之一,以往的行李架是安装在客室车厢的上部,位于座位上方,不仅会妨碍乘客安置行李,还会对乘客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地铁项目中也有部分车辆增加了落地式行李架,该行李架是通过紧固件与车体底架和侧墙骨架连接,占用面积大,单件重量也比较大,影响了车辆对减重方面的需求,同样降低了车辆的内装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质量轻便,便于乘客拿放行李的客室行李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客室行李架包括至少两层整体结构,其中每层整体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内壁上具有一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设有一组连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前端通过安装座与车厢侧墙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左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屏风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电器柜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截面为L形,在所述L形安装座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一、第二螺孔配合设有第一、第二沉头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头钉与设置在左、右支撑杆前端的螺纹孔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沉头钉将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左、右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沉头钉与设置在车厢侧墙上的沉头孔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沉头钉将带安装座的左、右支撑杆固定在车厢侧墙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拐角处设有加强钢。进一步的,在所述屏风上与左支撑杆衔接处设有焊接块,所述焊接块上具有沉头孔,与所述沉头孔配合设有第三沉头钉,所述第三沉头钉插入设置在左支撑杆后端的螺纹孔中,通过所述第三沉头钉将左支撑杆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屏风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电器柜上与右支撑杆衔接处具有螺栓孔,与所述螺栓孔配合设有螺栓,所述螺栓插入设置在右支撑杆后端的看螺纹孔中,通过所述螺栓将右支撑杆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器柜上,且在所述螺栓上套有弹性垫片。进一步的,所述左、右支撑杆上分别制有六个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设有六根连杆。进一步的,所述行李架包括上、下两层整体结构。这样,就将行李区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其中上、中个区域可以存放小型包裹,下部的地板区域可以放置行李箱等较大的物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行李架设置在客室车厢的端部,不仅可以方便乘客存放行李,还增加了车厢内乘客的站立区域,避免了行李挤占乘客空间而导致的人员拥挤、行走不便等问题,并且行李架包括至少两层结构,不仅可有效地增加行李的存放量,而且能够防止行李堆积对乘客造成存取不便的问题,可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客室行李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客室行李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杆与客室侧墙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左支撑杆与屏风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右支撑杆与电器柜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F-F向剖视图。图中:1.左支撑杆,2.右支撑杆,3.安装座,4.第一沉头钉,5.电器柜,6.屏风,7.第二沉头钉,8.螺栓,9.弹性垫片,10.第三沉头钉,11.安装孔,12.连杆,13.客室侧墙,14.焊接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客室行李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层行李架整体结构,其中每一层的行李架整体结构均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支撑杆1、2,且在左、右支撑杆1、2的内壁上具有六个安装孔11,与安装孔11配合设有六根连杆12,通过将六根连杆12的两端插入到左、右支撑杆1、2的安装孔11中,连接为一层行李架整体结构,每一层行李架整体结构由左、右支撑杆1、2及中间的连杆12组成,在安装时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调节量,以避免车辆装配公差对于行李架安装造成影响,便于不同车辆中行李架的安装。其中左、右支撑杆1、2为不锈钢条,中部连杆12采用壁厚2_的不锈钢管,整个行李架的重量仅为12公斤,在保证行李架足够承重性能的基础上,还实现了车辆的轻质化。左、右支撑杆1、2的前端通过安装座3与客室侧墙13固定连接,其中左支撑杆I的后端与位于客室端部的屏风6固定连接,右支撑杆2的后端与位于客室端部的电器柜5固定连接(见图2)。在行李架安装时巧妙地利用了电器柜5、屏风6等周边结结构作为支承及紧固点,减少了额外的支撑座结构,进一步减少了行李架的重量和部件种类,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另外,安装座3的截面为L形,且在安装座3的拐角处设有加强钢。在组成L形安装座3的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螺孔,另一侧板上设有第二螺孔,与第一螺孔配合设有第一沉头钉4,与第二螺孔配合设有第二沉头钉7,其中第一沉头钉4与设置在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前端的螺纹孔相配合,通过该第一沉头钉4将安装座3固定在其中一层行李架整体结构的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上;第二沉头钉7与设置在客室侧墙13上的沉头孔相配合,通过该第二沉头钉7将带安装座3的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固定在客室侧墙13上(见图3)。屏风6上与左支撑杆I衔接处设有焊接块14,焊接块14上具有沉头孔,与沉头孔配合设有第三沉头钉10,第三沉头钉10插入设置在左支撑杆I后端的螺纹孔中,通过该第三沉头钉10将其中一层行李架整体结构的左支撑杆I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屏风6上(见图4)。电器柜5上与右支撑杆2衔接处具有螺栓孔,与螺栓孔配合设有螺栓8,螺栓8插入设置在其中一层行李架整体结构的右支撑杆2后端的螺纹孔中,通过该螺栓8将右支撑杆2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电器柜5上,且在螺栓8上套有弹性垫片9 (见图5、6)。安装时,首先在左、右支撑杆1、2的内壁上分别加工六个安装孔,并在左、右支撑杆1、2的前、后两端各加工一螺纹孔,即在左、右支撑杆1、2的前端加工与第一沉头钉4相配合的螺纹孔,在左支撑杆I的后端加工与第三沉头钉7相配合的螺纹孔,在右支撑杆2的后端加工与螺栓8相配合的螺纹孔。其次采用第一沉头钉4将安装座3上的第一螺孔与位于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前端的螺纹孔对准固定后,拧紧第一沉头钉4将安装座3固定在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上。再次将六根连杆12的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杆1、2对应的安装孔11中,通过连杆12将左、右支撑杆1、2连接为一体,构成组成行李架的一层整体结构。在屏风6与电器柜5之间的客室侧墙13上划出安装点,在安装点位置加工与第二沉头钉7相配合的沉头孔。然后将该层整体结构放置在客室侧墙13上的安装点后,采用第二沉头钉7将安装座3上的第二螺孔与客室侧墙13上的沉头孔对准固定,拧紧第二沉头钉7将带安装座的左支撑杆I/右支撑杆2固定在客室侧墙13上,即将该层整体结构固定在客室侧墙骨架上。左支撑杆I固定在客室侧墙13上后在屏风6的焊接块14上加工与第三沉头钉10相配合的沉头孔,采用第三沉头钉10将焊接块14上的沉头孔与位于左支撑杆I后端的螺纹孔对准固定,拧紧第三沉头孔10将左支撑杆I的后端固定在屏风6上。最后在电器柜5上加工与螺栓8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客室行李架,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层整体结构,其中每层整体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内壁上具有一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设有一组连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前端通过安装座与车厢侧墙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左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屏风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电器柜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客室行李架,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层整体结构,其中每层整体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内壁上具有一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设有一组连杆;所述左、右支撑杆的前端通过安装座与车厢侧墙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左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屏风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撑杆的后端与位于车厢端部的电器柜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室行李架,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的截面为L形,在所述L形安装座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一、第二螺孔配合设有第一、第二沉头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室行李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沉头钉与设置在左、右支撑杆前端的螺纹孔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沉头钉将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左、右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沉头钉与设置在车厢侧墙上的沉头孔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沉头钉将带安装座的左、右支撑杆固定在车厢侧墙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玲崔周森王春萌李云川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