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盛福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排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876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排水槽,包括盖板和槽体,所述槽体的前端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顶部设置有大小与所述盖板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凹形槽内设置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呈L型,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穿过所述槽体底部通往所述槽体外部,而所述进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从所述凹形槽的尾部开始,贯穿所述槽体内部,一直延伸至所述槽体的尾部;所述排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所述凹形槽相通,与所述进出水管的出水口相对,而排水口则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尾部。一种建筑用排水槽通过设置分别与外部和排水通道相通的进出水管,使得排水槽的形状更加灵活,能够实现完全隐藏起来的安装方式,更加实用美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排水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槽,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排水槽。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建筑用排水槽都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将污水通过水槽的入水口直接排进水槽中,基于这种排水方式的限制,入水口的面积一般都较大,且往往要暴露于空气中,不够美观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建筑用排水槽,通过设置分别与外部和排水通道相通的进出水管,使得水槽能够完全隐藏起来,更加美观和耐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排水槽,包括盖板和槽体,前端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顶部设置有大小与所述盖板相匹配的开口 ;所述凹形槽内设置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呈L型,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穿过所述槽体底部通往所述槽体外部,用于与外部的污水排出装置相连接;而所述进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所述槽体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从所述凹形槽的尾部开始,贯穿所述槽体内部,一直延伸至所述槽体的尾部;所述排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所述凹形槽相通,与所述进出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另外,所述排水通道还设置有与所述槽体尾部相通的排水口。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槽体,经所述进出水管内部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排水槽,包括盖板和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前端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顶部设置有大小与所述盖板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凹形槽内设置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呈L型,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穿过所述槽体底部通往所述槽体外部,而所述进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从所述凹形槽的尾部开始,贯穿所述槽体内部,一直延伸至所述槽体的尾部;所述排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所述凹形槽相通,与所述进出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另外,所述排水通道还设置有与所述槽体尾部相通的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排水槽,包括盖板和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前端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顶部设置有大小与所述盖板相匹配的开口 ;所述凹形槽内设置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呈L型,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穿过所述槽体底部通往所述槽体外部,而所述进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所述槽体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从所述凹形槽的尾部开始,贯穿所述槽体内部,一直延伸至所述槽体的尾部;所述排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所述凹形槽相通,与所述进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福
申请(专利权)人:李盛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