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8025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2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隧道(6),在岩溶洼地内有径向排水沟(1)和环向截水沟(2),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1)相交,径向排水沟(1)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连接,底部环形积水池(4)与底部消能池(5)连接,底部消能池(5)通过排水隧道(6)与出水口消能池(7)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洼地内产生内涝灾害,减少对洼地内工程项目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洼地工程的排水,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处理在岩溶洼地工程实施过程中降雨造成的内涝灾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岩溶洼地排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岩溶是指可溶性岩层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岩石受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独特地质,其中岩溶洼地是岩溶地区,特别是石漠化地区一种数量庞大、生态脆弱的地貌单元。岩溶洼地没有地表排水出路,地下河常常埋藏很深,几乎所有的大气降水均要通过入渗管道、输入到排水管道。一般情况下,地下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能够适应当地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但当大暴雨和连续降雨量过大时,因排水不畅而使洼地发生内涝。因此对于选址在该类岩溶洼地的工程项目而言,洼地内及时解决排水问题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岩溶洼地内涝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利用生态环境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环境措施是以封山育林、保持水土、防止泥石堵塞地下岩溶管道,水利工程措施则是以扩大落水洞入口,增加地下水系瓶颈过水断面,及开挖明渠疏导为主,尚无针对岩溶洼地工程的具体措施技术,在岩溶洼地中实施工程项目,容易因降雨造成内涝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解决在岩溶洼地工程实施过程中降雨造成的内涝灾害问题。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隧道,在岩溶洼地内有径向排水沟和环向截水沟,环向截水沟与径向排水沟相交,径向排水沟与底部环形积水池连接,底部环形积水池与底部消能池连接,底部消能池通过排水隧道与出水口消能池连接。径向排水沟至少有三条。环向截水沟至少有一条。环向截水沟与径向排水沟相交处设有消能池,消能池为无顶盖消能池。底部消能池与底部环形积水池连接处设有格栅。底部消能池为半地上类型且设有顶盖。出水口消能池的进口宽度与排水隧道宽度相同。底部消能池与排水隧道连接处设置有消能阻沙台阶。消能阻沙台阶高度为排水隧道高度的20%_30%。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环向截水沟汇集的洪水分段分别排入径向排水沟中,每段排水沟设计洪水流量根据实际汇水面积计算,在环向截水沟与径向排水沟交接处设置消能兼拦沙消能池一座,经过消能池拦沙和消能后的水流通过径向排水沟进入洼地底部环形积水池,再流入底部消能池,底部消能池的主要作用是消能和收集泥沙,为确保安全,按照岩溶地下通道堵塞的极端情况,设计与底部消能池连接的排水隧道,通过排水隧道将水排到出水口消能池,出水口消能池将水排至低于该洼地的临近河流或洼地内,本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洼地内产生内涝灾害,减少对洼地内工程项目的影响,本技术适用于洼地工程的排水,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处理在岩溶洼地工程实施过程中降雨造成的内涝灾害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1处首I]面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消能池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底部消能池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排水隧道与出水口消能池连接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见图1),它包括排水隧道6,在岩溶洼地内有径向排水沟I和环向截水沟2,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I相交,径向排水沟I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连接,底部环形积水池4与底部消能池5连接,底部消能池5通过排水隧道6与出水口消能池7连接。径向排水沟I至少有三条,环向截水沟2至少有一条。具体条数及各种消能池的尺寸大小根据岩溶洼地的汇水面积、表面形状、周边地形、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径向排水沟I选择五条,环向截水沟2选择二条进行举例说明。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I相交处设有消能池3,消能池3为无顶盖消能池,径向排水沟I和环向截水沟2均采用浆砌石外加砼抹面,消能池3为无顶盖、半地上类型,消能池3设计为无顶盖目的是为了确保环向截水沟2和径向排水沟I均能顺利与消能池3连通,并且易于清理淤积泥沙(见图3),径向排水沟I进水口位于消能池3上侧面上方,径向排水沟I出水口位于消能池3下侧面下方,环向截水沟2进水口位于消能池3左右侧面。底部消能池5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连接处设有格栅8 (见图4),底部消能池5为有顶盖、半地上类型,底部消能池5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格栅8用于阻止泥沙进入底部消能池5,以免造成排水隧道6阻塞。底部消能池5与排水隧道6连接处设置有消能阻沙台阶9,消能阻沙台阶9高度为排水隧道6高度的20%-30%,以便能够有效消除水流的动能冲刷排水隧道6。排水隧道6采用无压隧道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在V级和IV级围岩条件下增设工字钢和钢筋格栅拱架支护,排水隧道6出口设置出水口消能池7 (见图5),出水口消能池7的进口宽度与排水隧道6宽度相同,水流经过出水口消能池7再流入临近洼地或河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隧道(6),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洼地内有径向排水沟(1)和环向截水沟(2),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1)相交,径向排水沟(1)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连接,底部环形积水池(4)与底部消能池(5)连接,底部消能池(5)通过排水隧道(6)与出水口消能池(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隧道(6),其特征在于:在岩溶洼地内有径向排水沟(I)和环向截水沟(2),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I)相交,径向排水沟(I)与底部环形积水池(4)连接,底部环形积水池(4)与底部消能池(5 )连接,底部消能池(5 )通过排水隧道(6)与出水口消能池(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排水沟(I)至少有二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向截水沟(2)至少有一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向截水沟(2)与径向排水沟(I)相交处设有消能池(3 ),消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平孙洪余永康姚亮蔡聪王鸿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