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镇排水,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雨水蓄排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道路雨水利用技术已逐步开展起来,大多数情况是将步道作成透水铺装;道路两侧分隔带或绿化带建成的低凹浅水入渗区域或渗渠等;沿道路埋设的渗透管沟;沿道路分布的渗透井、渗透池等。这些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原地削减初期雨水,并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和给植物补水。但问题是对于雨水从表层入渗来说,可以利用土壤的净化功能,但表层残留的杂物清理困难;对于雨水透水管沟从地下入渗来说,初期入渗条件好,多次使用后就会产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很难清洗恢复;对于集中收集的雨水入渗地下来说,其道路下很难设置占地较大的渗透井、渗透池的,而且留存的雨水不能重力流退出,清淤也很困难。如果收集的雨水不入渗,那就必须经过初期雨水的弃流,才能将后期较干净的雨水储存使用,但初雨流量大,直接弃流到污水管道会影响污水的正常排水。特别是对于北方冬季降雪城市的道路来说,重要道路和高架路使用融雪剂除雪后,如雪水渗入地下,草木的生长就会受到损害,不弃流排入雨水管道,河道水体就会受到污染。总的来说,雨水入渗存在多次使用效率下降和不易管理的难度,而雨水储存使用又存在初期雨水弃流出路困难和难于找到集中蓄水的用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能够实现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弃流处理、后期雨水高位储蓄和自排,易于实施,管理方便,从而有效治理城市道路的面源污染和实现道路雨水的综合利用。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布置的雨水管道排水系统(1);沿道路布置的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一个或多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具有一个用来分流初雨的分流井(30),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通过其分流井(30)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1)连通,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通过一个初雨退水管道(3a)与所述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连通;具有后雨收集井(40)的后雨蓄水系统(4),通过后雨收集井(40)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1)连通,后雨收集井(40)位于一个所述分流井(30)的下游,并与所述一个分流井(30)相邻,后雨蓄水系统(4)的下游通过一个后雨退水管道(4a)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道路布置的雨水管道排水系统(I); 沿道路布置的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 一个或多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具有一个用来分流初雨的分流井(30),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通过其分流井(30)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I)连通,每个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通过一个初雨退水管道(3a)与所述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连通; 具有后雨收集井(40)的后雨蓄水系统(4),通过后雨收集井(40)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I)连通,后雨收集井(40)位于一个所述分流井(30)的下游,并与所述一个分流井(30)相邻,后雨蓄水系统(4)的下游通过一个后雨退水管道(4a)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I)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管道排水系统(I)包括:多个用来收集雨水的雨水口 ;通过雨水支线管道与雨水口连通的多个雨水检查井;和连通相邻雨水检查井的多个雨水管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包括: 所述分流井(30), 与所述雨水管道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31),初雨收集室(31)的顶部开有供初雨流入的初雨进口(31a),所述初雨进口(31a)处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 初雨蓄水管道(32),安置在所述雨水管道的正下方,其一端与所述初雨收集室(31)连通,另一端通过蓄排检查井(33)与一个雨水管道连通; 其中,所述初雨收集室(31)通过一个所述初雨退水管道(3a)与所述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雨蓄水系统(3)包括: 所述分流井(30),与所述雨水管道连通,其内设置有初雨收集室(31),初雨收集室(31)的顶部开有供初雨流入的初雨进口(31a),所述初雨进口(31a)处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 初雨蓄水管道(32),与所述雨水管道垂直布置,其一端与所述初雨收集室(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雨蓄水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初雨收集室(31)通过一个所述初雨退水管道(3a)与所述污水管道排水系统(2)连通。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30)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隔板(34),第一水平隔板(34)将分流井(30)内分成上下布置的排水室(35)和所述初雨收集室(31),所述排水室(35)上开有第一进水口(30a)和第一出水口(30b),第一进水口(30a)和第一出水口(30b)分别与一个雨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隔板(34)上开有所述初雨进口(31a)。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进口(31a)的一端形成台阶状,使得初雨进口( 31a)的顶部开口宽度大于初雨进口( 31a)的底部开口宽度;所述活动盖板装置包括: 水平盖板(50),其宽度与所述初雨进口(31a)的顶部开口宽度相等; 活页(51),分别与所述初雨进口(31a)的所述一端的内壁和所述水平盖板(50)相应一端的底面连接; 倒“7”形盖板(52),其竖板的一端与所述水平盖板(50)的另一端连接; 浮桶(79) (53), 固定在水平盖板(50)底部,并位于水平盖板(50)与倒“7”形盖板形成的夹角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雨蓄水系统(4)包括: 所述后雨收集井(40),与所述雨水管道连通,其内设置有后雨收集室(41)和用来提升后雨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