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回转台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332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台驱动器,它包括推动器(1)、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的一端用第一销轴(4)铰接在机架(9)上,第一连杆(2)绕第一销轴(4)摆动,第一连杆(2)的中部用第二销轴(5)与推动器(1)推杆端头铰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装有第三销轴(6),第三销轴(6)插接在第二连杆(3)的滑槽中并沿滑槽滑动,第二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能回转的立柱(8)上,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立柱(8)位于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摆动弧线之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能将驱动机构提供的往返运动变换为回转台的回转运动,回转角度达到180º,特别适用于流体压力驱动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回转台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回转台驱动器,应用于汽车调头转向或物流传输过程中物件变向输送的回转台。
技术介绍
生产线上使用的回转台依靠电机驱动,经减速机构的齿轮与回转组件的齿轮啮合,完成回转台的转动,这类结构仅适用于小型物件的回转;对于大型物件例如汽车的转向,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201991281U于2011年9月28日公开的一种“汽车回转台驱动器”,它包括汽车回转台和回转台驱动器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电机驱动组件,驱动摩擦轮组件和张紧轮组件,驱动摩擦轮组件与汽车回转台连接。汽车回转台驱动器设置有一个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设置于安装板的一侧和安装板连接。其工作原理是:电机主轴转动通过链条传递到驱动摩擦轮组件,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汽车回转台,张紧轮组件保证链条张紧,预紧组件调节并张紧安装板,以提 供摩擦所需要的压力。由此可见,现有的回转台驱动器都是将驱动机构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回转台的回转运动。目前,还没有将驱动机构的往返运动变换为回转台的回转运动的相关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回转台驱动器,它能将驱动机构提供的往返运动变换为回转台的回转运动,回转角度达到18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推动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用第一销轴铰接在机架上,第一连杆绕第一销轴摆动,第一连杆的中部用第二销轴与推动器推杆端头铰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装有第三销轴,第三销轴插接在第二连杆的滑槽中并沿滑槽滑动,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能回转的立柱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立柱位于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摆动弧线之内。当推动器推杆伸出时,推动第一连杆围绕第一销轴摆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作弧线运动,弧线运动的第三销轴位于第二连杆滑槽内,推动第二连杆带动立柱转动,立柱驱动上部的回转台回转。当第一连杆摆动最大角度β时,第二连杆带动立柱及回转台转动180°,当推动器推杆缩回时,回转台复位。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能将驱动机构提供的往返运动变换为回转台的回转运动,回转角度达到180°,特别适用于流体压力驱动的场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转动示意图。图中:1.推动器;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6.第三销轴;7.滚动轴承;8.立柱;9.机架;10.回转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推动器1、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的一端用第一销轴4铰接在机架9上,第一连杆2绕第一销轴4摆动,第一连杆2的中部用第二销轴5与推动器I推杆端头铰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装有第三销轴6,第三销轴6插接在第二连杆3的滑槽中并沿滑槽滑动,第二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能回转的立柱8上,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立柱8位于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摆动弧线之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当推动器I推杆伸出时,推动第一连杆2围绕第一销轴4摆动,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作弧线运动,弧线运动的第三销轴6位于第二连杆3滑槽内,推动第二连杆3带动立柱6转动,立柱6驱动上部的回转台10回转。当第一连杆2摆动最大角度β时,第二连杆3带动立柱及回转台转动180°,当推动器I推杆缩回时,回转台复位。由第一连杆2的摆动位置能控制回转台停留在0-180°范围内任一角度。由图2看出,在第一连杆2长度确定时,第一连杆2最大摆动角度β跟第一销轴4与立柱8的距离有关。当立柱8越靠近第一连杆2自由端摆动弧线的顶端,第二连杆3回转180°对应的第一连杆2最大摆动角度β越小;反之,当立柱8越靠近第一销轴4,第一连杆2最大摆动角度β越大。由于推动器I推杆端头 铰接在第一连杆2的中部,当推动第一连杆2围绕第一销轴4摆动时,推动器I推杆端头也随第一连杆2上各位置点作弧线运动,为了避免推动器I推杆端头的弧线运动给推动器I造成振动,在第一连杆2中部与推动器I推杆端头铰接处开设一个径向滑槽,第二销轴5穿过该径向滑槽,第二销轴5的两端固定在推动器I推杆端头的叉形件两边。这样,推动器I推杆作往返运动,第二销轴5在第一连杆2的径向滑槽内滑动,克服了推动器I推杆端头径向运动造成推动器I的振动。第三销轴6与第二连杆3滑槽之间装有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的外圈与第二连杆3滑槽为间隙配合,滚动轴承7在滑槽中滚动,将第三销轴与第二连杆3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轴承7与滑槽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传动阻力。同样,第二销轴5与第一连杆2径向滑槽之间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连杆2径向滑槽为间隙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台驱动器,其特征是:包括推动器(1)、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的一端用第一销轴(4)铰接在机架(9)上,第一连杆(2)绕第一销轴(4)摆动,第一连杆(2)的中部用第二销轴(5)与推动器(1)推杆端头铰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装有第三销轴(6),第三销轴(6)插接在第二连杆(3)的滑槽中并沿滑槽滑动,第二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能回转的立柱(8)上,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立柱(8)位于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摆动弧线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台驱动器,其特征是:包括推动器(I)、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的一端用第一销轴(4)铰接在机架(9)上,第一连杆(2)绕第一销轴(4)摆动,第一连杆(2)的中部用第二销轴(5)与推动器(I)推杆端头铰接,第一连杆(2)的自由端装有第三销轴(6),第三销轴(6)插接在第二连杆(3)的滑槽中并沿滑槽滑动,第二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能回转的立柱(8)上,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立柱(8)位于第一连杆(2 )的自由端摆动弧线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刚尹艺臻李卓蔓沈重衡尹俊皓尹冬尹松张艳怡尹平尹在之白家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