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其具有:底座(11);对搭载在该底座(11)上的工件(W)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12、13);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12、13)的加工区域(Q)的罩(50);和在与底座(11)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罩(50)的罩支承部件(6)。机床还具有装载机(2A),其保持工件(W)而沿着导轨(22)行驶,并相对于加工设备(12)送入以及送出工件(W)。罩支承部件(6)兼作为支承导轨(22)的导轨支承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床本申请基于2011年12月2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81062号而要求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将其整体引用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床等机床,尤其涉及一种罩的构造,该罩会缓解因来自机械内外的振动而使加工受到影响的情况。
技术介绍
例如如图8所示,现有的机床中,在底座11上固定地设有罩支承部件6,在该罩支承部件6上安装有包围加工区域的罩(未图示)。罩支承部件6由左右的支架60、60构成。而且,在机床具有相对于加工设备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机的情况下,如该图8所示地大多情况下,在上述罩支承部件6上设置供装载机行驶的行驶轨道22。关于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如图9所示地还具有如下情况:以从底座11离开的方式将行驶轨道支承用的支架60、60设置在地面F上,并由该支架60、60支承行驶轨道2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065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1916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00011号公报如图8所示,若在固定于底座11上的罩支承部件6上安装有罩,则来自外部的振动会经由罩、罩支承部件6以及底座11而传递至加工设备,从而具有对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的情况。尤其,在机床为具有多组加工设备的多轴机械的情况下,即使供各组加工设备设置的底座11为相互独立的构成,基于一组加工设备的加工所产生的振动也会经由该组的底座11、罩支承部件6、其他组的底座11而传递至其他组的加工设备,从而对其他组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而且,若在上述罩支承部件6上设置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则基于装载机的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会传递至加工设备,而会对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如图9所示,在由以从底座11离开的方式设置的支架60来支承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的情况下,基于装载机的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加工设备。但是,为了将支架60以稳定状态设置在地面上,需要增大支架60对地面F的固定部位、即地基板61a,从而具有导致机床整体的设置面积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来自机械内外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加工设备的机床。本专利技术的机床具有:底座;对搭载在该底座上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的罩;和在与所述底座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罩的罩支承部件。根据该构成,罩支承在与底座为非接触的罩支承部件上,由此,来自机械外部的振动不会经由罩或罩支承部件传递至底座,不会对基于加工设备进行的加工产生影响。由此,能够进行稳定的加工。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为,在具有保持工件而沿着导轨行驶且相对于所述加工设备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机的情况下,所述罩支承部件兼作为支承所述导轨的导轨支承部件。若罩支承部件兼作为导轨支承部件,则不用另外地设置导轨支承部件,能够防止装载机的振动传递至加工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罩具有:箱形的加工区域罩,包围所述加工区域且兼作为所述罩支承部件的加强件;和板状的装饰罩,覆盖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加工设备的支承部。在该情况下,通过罩不仅包围加工区域,而且能够覆盖机床主体整体。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为,在具有多组所述加工设备的情况下,各组加工设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底座上。若各组加工设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底座上,则基于一组加工设备的加工而产生的振动不会经由底座而传递至其他组的加工设备,而不会对其他组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权利要求书以及/或者说明书以及/或者附图所公开的至少2个构成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尤其,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2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附图说明】能够从参考了附图的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只是用于图示以及说明,并不应被利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添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决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部分。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床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省略了上述机床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机床的机床主体的立体图。图4是上述机床的加工区域罩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机床的罩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上述机床的罩支承部件和加工区域罩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底座的设置的不同例的说明图。图8是现有的罩支承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9是现有的导轨支承用支架的一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一同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该机床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其一部分省略的立体图。该机床具有:机床主体I ;相对于该机床主体I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装置2 ;控制这些机床主体I以及装载装置2的控制板3 ;操作机床主体I以及装载装置2的操作板4 ;覆盖机床主体I的罩5 ;和支承该罩5的罩支承部件6。在图1中,机床主体I被罩5遮挡。图2表示将罩5的一部分(装饰罩51)拆除后的状态。图3表示机床主体I。该实施方式的机床主体I为平行双轴车床,具有相互独立地分别设置在地面F上的左右2个底座11,在各底座11上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作为加工设备的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主轴12为沿前后方向(Z轴方向)的轴,在前端具有握持工件的卡盘14。主轴1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设置于底座11上的主轴台15上,通过设置在主轴台15上主轴电机(未图示)而被旋转驱动。刀具台13例如由正面形状为多边形的转塔刀架(turret)构成,在其各外周面部分上安装有多个工具(未图示),能够将任意的工具旋转分度。刀具台13支承在设在底座11上且沿前后方向(Z轴方向)以及左右方向(X轴方向)移动自如的输送台16上。相对于握持在旋转的主轴12的卡盘14上的工件W而使工具接触来加工工件。通过使输送台16沿前后方向移动,而将工具沿主轴12的轴心方向输送,并通过使输送台16沿左右方向移动,而调整基于工具的工件W的切入量。在图1、图2中,装载装置2是在设置于机床主体I的左右两侧的材料供给部(未图示)以及产品送出部(未图示)、和机床主体I的各主轴12之间进行工件的交接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装载装置2为龙门式,在行驶轨道22上行驶的装载机2A握持工件,并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Y轴方向)移动来输送工件。具体地,行驶轨道22左右水平地设置在机床主体I的上方,装载机22A具有:沿着上述行驶轨道22行驶的行驶体23 ;和相对于该行驶体23升降的上下较长的升降杆24,在升降杆24的下端设有由装载机卡盘20握持工件的装载头21。罩5由包围加工区域Q的加工区域罩50、将机床主体I的底座11、作为主轴12的支承部的主轴台15、以及作为刀具台13的支承部的输送台16覆盖的装饰罩51、和设在加工区域Q的前面部上的左右一对的滑门52构成。加工区域Q是通过加工设备即上述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来加工工件的区域。如图4所示,加工区域罩50是由正面板部50a、背面板部50b、左右的侧面板部50c、上面板部50d以及底面板部50e构成的箱状。正面板部50a、上面板部50d以及底面板部50e的各左右中央部被切缺而成为开口。在正面板部50a的开口 53上安装有上述滑门52。上面板部50d的开口 54是用于使装载机2A的装载头21向加工区域Q内出入的开口。底面板部50e的开口 55是用于将因加工而产生的切割屑向下方排出的开口,底面板部50e成为越向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对搭载在该底座上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的罩;和在与所述底座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罩的罩支承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2 JP 2011-2810621.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对搭载在该底座上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的罩;和在与所述底座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罩的罩支承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装载机,该装载机保持工件而沿着导轨行驶,并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治明,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