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202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09:20
公开了一种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向内塌陷的连接器。在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11)中,上侧连接器(17)装接到电线(15)的一端。上侧连接器(17)包括:利用绝缘合成树脂以管状形状形成的上侧外壳(23);用于封闭上侧外壳(23)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开口(39)的盖(41);通过嵌件成型在上侧外壳(23)内侧形成的多个汇流条(13),在汇流条(13)中,一端(65)布置在上侧外壳(23)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的用于耦接的开口(59)中,并且另一端(61)连接到电线(15)的一端;以及用于覆盖外侧上侧外壳(23)的上侧屏蔽外罩(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电动车辆中,用于将来自电池的DC电力转换成AC电力并且供应AC电力的逆变器连接到三相AC马达。为了将逆变器连接到马达,已知一种连接器装接结构,在该连接器装接结构中,通过电线连接到马达的屏蔽连接器装接到逆变器的屏蔽壳(例如,见专利参考文献I)。这种连接器装接结构包括使用图4到6所示的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501的结构。在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501中,如在图4中所示,一对上侧连接器(连接器)505装接到电线503的一端并且下侧连接器507装接到电线503的另一端。如在图5和6中所示,上侧连接器505包括具有基本椭圆形截面的管状上侧外壳(连接器外壳)509、用于封闭上侧外壳509的后侧的开口的盖511、作为安装在上侧外壳509的外周边表面513上的密封部件的衬垫515、一端布置在上侧外壳509内侧并且另一端分别地连接到多根电线503的导体的多个汇流条(端子配件)517,和用于覆盖上侧外壳509的外侧的上侧屏蔽外罩519。如在图4中所示,连接到各个汇流条517的电线503的外侧集中地被织带(金属网)521覆盖。织带521连接到上侧连接器505的上侧屏蔽外罩519和下侧屏蔽外罩525,该下侧屏蔽外罩525用于覆盖下侧连接器507的下侧外壳523。如在图6中所示,在汇流条517中,布置在上侧外壳509内侧的一端形成以L形状弯曲从而垂直于连接器装配方向的自由端并且竖立,并且紧固孔527在该自由端中开孔,用于与另一个端子(未示出)形成连接的螺栓540插入该紧固孔527中。上侧外壳509向内设置有用于汇流条紧固的空间529。当另一个连接器(未示出)的装配部从外部插入上侧连接器505的上侧外壳509的外侧中时,利用构成密封部531的衬垫515防水密封上侧外壳509与另一个连接器的装配部之间的间隙。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专利公布 N0.JP-A-2011-124062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由于向内平行地布置连接到另一个端子的多个汇流条517并且还形成了用于汇流条紧固的空间529,所以上述上侧连接器505的上侧外壳509形成为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的扁平管状形状。因此,当另一个连接器的装配部装配到外侧中时,由于通过衬垫515受到挤压,上侧外壳509可能向内变形(向内塌陷)。而且,在成型上侧外壳509时,可能发生由于成型树脂的收缩引起的向内塌陷从而不利地影响密封部531。已经鉴于上述情况实现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形成为管状形状的连接器外壳向内塌陷的良好的连接器。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以下配置实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I) 一种连接器,包括:利用绝缘合成树脂以管状形状形成的连接器外壳;用于封闭连接器外壳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开口的盖;以及通过嵌件成型在连接器外壳内侧形成的多个端子配件,每一个端子配件的一端都布置在连接器外壳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的用于耦接的开口中,并且每一个端子配件的另一端连接到电线的一端,其中,从连接器外壳的一个内壁部引出的每一个端子配件的该一端穿越用于耦接的开口,并且每一个端子配件的末端埋设在与该一个内壁部相对的另一个内壁部中。根据具有以上(I)的构造的连接器,跨连接器外壳的用于耦接开口地彼此对置的一个内壁部和另一个内壁部被端子配件的一端结合并且固定,从而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的向内塌陷。而且,连接到另一个端子的端子配件的一端处于两端受到跨用于耦接的开口地彼此对置的一个内壁部和另一个内壁部支撑的支撑状态中,从而到另一个端子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2)在具有以上(I)的构造的连接器中,末端在另一个内壁部内侧折叠。根据具有以上(2)的构造的连接器,埋设在另一个内壁部中的端子配件的末端被紧紧地保持。因此,在连接到另一个端子的情形、或者防止连接器外壳向内塌陷的情形中,在端子配件的一端中的保持效果得以改进。(3)在具有以上(I)或者(2)的构造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外壳以大致矩形角管形状形成,其中一个内壁部和另一个内壁部设置在长边侧处并且端子配件沿着连接器外壳的长边相互等间隔地隔开。根据具有以上(3)的构造的连接器,在以大致矩形角管形状形成的连接器外壳中,长边侧中的一个内壁部和另一个内壁部受到在该两个内壁部之间结合并且固定的端子配件的一端的支撑,相对于短边侧,在长边侧中长距离没有支撑,从而即使在短边与长边之间的比率(纵横比)高的扁平连接器外壳的情形中,仍然能够防止在长边侧中一个内壁部和另一个内壁部的向内塌陷。(4)在具有以上⑴到(3)中任何一项的构造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外壳的外侧被屏蔽外罩覆盖。根据带有以上(4)的配置的连接器,能够构造一种用于防止连接器外壳的向内塌陷的良好的屏蔽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防止以管状形状形成的连接器外壳的向内塌陷的良好的连接器。以上已经简要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此外,通过阅读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模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的透视图,该屏蔽连接器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图2是图1所示上侧连接器的放大前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D-D截取的截面视图。图4是带有屏蔽连接器的传统电线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A的放大前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1...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13...汇流条(端子配件)15...电线17...上侧连接器(连接器)21...另一个连接器23...上侧外壳(连接器外壳)25...上侧屏蔽外罩(屏蔽外罩)39...开口41...盖51...衬垫(密封部件)53...外周面55...装配部59...用于耦接的开口61...另一端63...—个内壁部65...一端67...末端69...另一个内壁部75...直线折叠部77...长边【具体实施方式】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适当地在例如装接到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11的屏蔽连接器中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应用于任何连接器,只要端子配件通过嵌件成型形成在管状连接器外壳内侧即可。例如,在其中通过电线15连接到马达的上侧连接器(连接器)17装接到例如电动车辆中的逆变器的屏蔽壳的情形中,使用带有该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电线11。如在图1中所示,在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线11中,上侧连接器17装接到电线15的一端并且下侧连接器19装接到电线15的另一端。马达侧的另一个连接器21 (见图3)连接到上侧连接器17,并且逆变器连接到作为屏蔽连接器的下侧连接器19。根据该实施例的上侧连接器17包括:利用绝缘合成树脂以管状形状形成的上侧外壳(连接器外壳)23 ;用于封闭上侧外壳23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图3中的右侧)的开口 39的盖41 ;通过嵌件成型在上侧外壳23内侧形成的多个汇流条(端子配件)13,汇流条13的一端65布置在上侧外壳23的轴向方向的另一个端侧(图3中的左侧)的用于耦接的开口 59中,而另一端61连接到电线15的一端;以及用于覆盖上侧外壳23的外侧的上侧屏蔽外罩(屏蔽外罩)2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的端子配件构造成与电线15的带板形导体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由绝缘合成树脂以管状形状形成;盖,该盖用于封闭所述连接器外壳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开口;以及多个端子配件,该多个端子配件通过嵌件成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侧,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一端都布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的用于耦接的开口中,并且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另一端连接到电线的一端,其中,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一个内壁部引出的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一端穿越所述用于耦接的开口,并且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末端埋设在与所述一个内壁部相对的另一个内壁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8 JP 2011-2889591.一种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由绝缘合成树脂以管状形状形成; 盖,该盖用于封闭所述连接器外壳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开口 ;以及多个端子配件,该多个端子配件通过嵌件成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侧,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一端都布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的用于耦接的开口中,并且每一个所述端子配件的另一端连接到电线的一端, 其中,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雅宏加藤元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