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2083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包括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倾斜传输带装置和混合物料室,倾斜传输带装置两端通过支撑架支撑,下端支撑架铰连接于倾斜传输带装置上,前端支撑架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前端靠近倾斜传输带装置下端,混合物料室设置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偏上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循环充分混合的问题,设计布局合理,物料通过传输带装置送入到混合室进行混合,混合时物料通过转动辊轴逆时针转动,将物料再次通过圆筒壳体口抛到倾斜传输带装置,进行如此循环混合,到混合好后直接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输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设备
,具体属于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一种专利技术采用新工艺加工GMT板材,将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通过,加料设备、共混设备、成型设备、定型设备、收卷设备和低压复合设备,使聚丙烯纤维和长玻璃纤维分布均匀、相互浸润,进行三步混合,其中第一步混合需要使物料混合充分,现有的物料混合设备只是再一个容器里进行混合,无法达到循环混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解决了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循环充分混合的问题,设计布局合理,通过在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设有混合物料室,物料通过传输带装置送入到混合室进行混合,混合时物料通过转动辊轴逆时针转动,将物料再次通过圆筒壳体口抛到倾斜传输带装置,进行如此循环混合,到混合好后直接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输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所述的该系统,包括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倾斜传输带装置和混合物料室,倾斜传输带装置两端通过支撑架支撑,下端支撑架铰连接于倾斜传输带装置上,前端支撑架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前端靠近倾斜传输带装置下端,混合物料室设置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偏上位置。所述的混合物料室,包括一个首尾不相接的圆筒壳体,圆筒壳体内设有转动辊轴,转动辊轴外壁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合刺,在转动辊轴外围按圆周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固定辊轴。所述的固定辊轴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刺。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设有混合物料室,物料通过传输带装置送入到混合室进行混合,混合时物料通过转动辊轴逆时针转动,将物料再次通过圆筒壳体口抛到倾斜传输带装置,进行如此循环混合,到混合好后直接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包括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1、倾斜传输带装置2和混合物料室3,倾斜传输带装置2两端通过支撑架4支撑,下端支撑架铰连接于倾斜传输带装置2上,前端支撑架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I前端靠近倾斜传输带装置2下端,混合物料室3设置于倾斜传输带装置2前端偏上位置,所述的混合物料室3,包括一个首尾不相接的圆筒壳体301,圆筒壳体301内设有转动辊轴302,转动辊轴302外壁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合刺303,在转动辊轴302外围按圆周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固定辊轴304,固定辊轴304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刺。物料通过传输带装置送入到混合室进行混合,混合时物料通过转动辊轴逆时针转动,将物料再次通过圆筒壳体口抛到倾斜传输带装置,进行如此循环混合,到混合好后直接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系统,包括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倾斜传输带装置和混合物料室,倾斜传输带装置两端通过支撑架支撑,下端支撑架铰连接于倾斜传输带装置上,前端支撑架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前端靠近倾斜传输带装置下端,混合物料室设置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偏上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混合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系统,包括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倾斜传输带装置和混合物料室,倾斜传输带装置两端通过支撑架支撑,下端支撑架铰连接于倾斜传输带装置上,前端支撑架通过液压控制升降,水平送料传输带装置前端靠近倾斜传输带装置下端,混合物料室设置于倾斜传输带装置前端偏上位置。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国吉宏伟李维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杰迈特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