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渣蓄热球,其原料配比(Wt%)为:稻壳20~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5~20%,羧甲基纤维素钠0.5~2.0%,各原料协同调节化渣蓄热球的粘度和熔化温度,该化渣蓄热球配比合理、熔化速度适宜、保温效果好、吸附夹杂物能力好,能够保证连铸炼钢得以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渣蓄热球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化渣蓄热球。
技术介绍
炉外精炼和连铸技术正在炼钢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冶金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连铸过程中钢水降温快,温度低是阻碍连铸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钢水温度的调整和控制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各种钢水再加热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化学加热法由于操作简单,升温速度快,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得到重视,在国内外各大钢厂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从目前钢水化学加热法的应用情况来看,基本上是用铝作发热剂,由于钢水中残留的酸溶铝较多,容易造成水口结瘤从另一方面影响连铸的生产,而且在生产低铝和铝镇静钢过程中钢水中铝的成份也很难控制。针对传统的以稻壳作为钢水覆盖剂,目前的改进技术,多采用将稻壳进一步加工,制备碳化稻壳或稻壳灰,再作为复合覆盖剂的主要原料,碳化稻壳成本偏高,而稻壳灰覆盖剂产生的覆盖层,往往结构松散、强度差、气密性差。石墨尾矿渣是石墨选矿厂生产石墨后排放的工业矿渣,由于其排放量大,可利用性差,在石墨选矿厂周围大量、长期堆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对区域生态环境也产生不利影响。按照目前35万t/a的鳞片石墨生产能力计算,全国石墨矿山的尾矿排放量超过350万t/a,在众多的矿山中只有少数选矿厂建立了尾矿库,因此尾矿的乱排,乱堆有一定普遍性,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相当严重。目前,石墨尾矿的用途主要为:一是用作高速公路路基层材料;二是制备复合国际空心砖和性能良好免烧砖等。尽管已经探索了这些尾矿渣处理新技术,但仍有大量的尾矿渣未得到利用。李洪君在199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石墨选矿尾矿砂生产复合型保护渣》,采用尾矿砂生产复合型保护渣,所述保护渣配方(%)为:尾矿65~85、大理岩10~30、酸化石墨2~8、萤石5~25、固体水玻璃5~20,粉状石墨5~25。LF系列复合型保护渣的主要化学成份(%):SiO230~45、CaO10~30、Al2O34~18、Fe2O3≤5、MgO≤7、C6~15,主要物理性能:熔点1120~1200℃,熔速≤38s,水份<0.7%,膨胀倍数>2。该技术方案中:①单一采用尾矿渣作为基料,用量过大即达到65~85%,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但是会导致冷却析出的结晶矿相变得比较复杂,使保护渣的粘度偏高。②该保护渣中为了提高保温性能、改善成渣速度和渣的流动性等,增加了2~8%酸化石墨、5~25%粉状石墨,使得保护渣的碳含量在6~15%,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护渣对钢液增碳的问题,但是相对于现在市场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仍急需进一步改善。③5~25%的萤石和5~20%的固体水玻璃的加入量,一方面增加了成本,而且使保护渣中含有含量偏高的CaF2、Na2O等表面活性物质易使熔渣吸附在器壁上引起渣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化渣蓄热球,该蓄热球配比合理、熔化速度适宜、保温效果好、吸附夹杂物能力好。一种化渣蓄热球,其原料配比(Wt%)为:稻壳20~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5~20%,羧甲基纤维素钠0.5~2.0%。所述化渣蓄热球的化学成份(Wt%)包括:SiO229~39%、CaO15~25%、MgO≤5%、Fe2O3≤5%、Al2O36~10%、C固≤9%;其水分(Wt%)含量≤0.50%,熔点≤1280℃,粒径1~10mm。所述化渣蓄热球原料的材料要求为:稻壳粒度≤3mm,粘土粒度100目,石墨尾矿渣粒度150目,碳渣粒度150目。所述化渣蓄热球,其原料配比(Wt%)为:稻壳26~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10~20%,羧甲基纤维素钠0.5~12份;所述化渣蓄热球的化学成份(Wt%)包括:SiO229~39%、CaO15~25%、MgO3.2~5%、Fe2O33~4.8%、Al2O36~10%、C固4.5~8.5%;其水分(Wt%)含量≤0.50%,熔点≤1280℃,粒径3~10mm。下面结合有益效果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1)本专利技术原料中,石墨尾矿渣中含有多种矿物组分,含有大量玻璃体,具有较大的潜能;石墨尾矿渣和碳渣在熔化过程中,可通过化学产热和辐射散热补充钢水损失热量,将原料制粒,保证熔化速度不至过快,使散热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再加上与粘土和稻壳结合,促使钢液能形成最佳的固-烧结-液三层结构,起到良好的绝热保温作用,克服了传统工艺中铝做发热剂的缺点。2)原料碳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盐,可以调节化渣蓄热球熔点粘度和熔化温度的作用,与潜能大的石墨尾矿渣一起,协同控制使化渣蓄热球达到最佳的凝固温度;采用25~40%石墨尾矿渣和5~20%碳渣相结合,加上稻壳和粘土协同控制传热和碳渣的润滑作用,使化渣蓄热球能够迅速溶解吸收钢液中的夹杂物,稀释熔渣中夹杂物的含量,减少钢液表面张力波动。3)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制备化渣蓄热球的粘结剂,控制各原料的粒度,便于原料充分混匀,保证化渣蓄热球颗粒强度和成品率,使化渣蓄热球熔化时获得良好的结构层;采用所述原料配比制得的化渣蓄热球,水分(Wt%)含量≤0.50%,使得化渣蓄热球在熔融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因水分挥发而产生的排气现象,从而减少了产生钢表面脆变和纵裂纹等质量问题的可能;化渣蓄热球粒径在1~10mm,有利于改善保护渣成渣速度和流动性。4)关于化渣蓄热球成分设计,29~39%SiO2和15~25%CaO使化渣蓄热球碱度和粘度适宜,使化渣蓄热球具有较大的硅氧基复合离子团,形成稳定的渣系;同时降低钢液溶解Al2O3的能力;C固成分含量小于9%,进一步有效解决了保护渣对钢液增碳的问题,能满足现在市场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MgO有利于保护包衬,具有稀渣作用,提高渣线区;控制Fe2O3≤5%,用来降低熔渣的表面张力和控制夹杂物的上浮。5)化渣蓄热球中采用的五种原料,不但原料易得、价格便宜,且对环境污染小,同时为石墨尾矿渣和碳渣这些工业废料,提供一条新的开发途径;本专利技术化渣蓄热球可以用于钢包和中包,在加入钢包或中包后,生成的CaO-SiO2-Al2O3渣系,能吸收钢水中悬浮的杂质将其固定,加入量按0.8~1.2kg/吨钢加入即可,原料用料小,引入杂质少,吸附杂质、净化钢水性能好。6)经现场试用,该化渣蓄热球配比合理、性能稳定,熔化速度适宜,吸附夹杂物能力好,在使用过程中不粘壁、不结壳,化渣蓄热球熔点在1280℃以下,润滑性能好,有效的解决了钢包或中包中钢水的温降问题,达到了对钢水温度调节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绝热保温作用,能够保证连铸炼钢得以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化渣蓄热球,所述化渣蓄热球原料配方(Wt%)为:稻壳20~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5~20%,羧甲基纤维素钠0.5~2.0%。所述化渣蓄热球的化学成份(Wt%)包括:SiO229~39%、CaO15~25%、MgO≤5%、Fe2O3≤5%、Al2O36~10%、C固≤9%;其水分(Wt%)含量≤0.50%,熔点≤1280℃,粒径1~10mm。所述化渣蓄热球原料的材料要求为:稻壳粒度≤3mm,粘土粒度100目,石墨尾矿渣粒度150目,碳渣粒度150目。所述化渣蓄热球的生产工艺流程为:①配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渣蓄热球,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配比(Wt%)为:稻壳20~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5~20%,羧甲基纤维素钠 0.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渣蓄热球,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配比以质量百分比wt%计为:稻壳20~30%,粘土10~25%,石墨尾矿渣25~40%,碳渣5~20%,羧甲基纤维素钠0.5~2.0%;将原料制粒;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制备所述化渣蓄热球的粘结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渣蓄热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渣蓄热球的化学成份以质量百分比wt%计包括:SiO229~39%、CaO15~25%、MgO≤5%、Fe2O3≤5%、Al2O36~10%、C固≤9%;其水分以质量百分比wt%计含量≤0.50%,熔点≤1280℃,粒径1~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渣蓄热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渣蓄热球原料的材料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卓,高云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鹏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