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领域的一种炼钢工艺,涉及高强钢冶炼过程中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钢中氮含量对钢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钢中氮含量的增加,钢的塑性下降,延展性降低;氮还可加重钢材的时效、降低钢材的冷加工性能、造成焊接热影响区脆化、使铸坯开裂及引起晶间腐蚀。因此降低钢水氮含量一直都是冶炼高品质钢追求的目标,特别是耐磨、磨具钢冶炼过程合金量大,LF炉合金化难度大、冶炼周期长,为了提高合金化效率、缩短冶炼周期,保证连铸的生产节奏,通常LF炉采取大氩气搅拌促使合金化,这种大氩气强动力学条件与氮含量控制相矛盾,导致冶炼该系列钢种氮含量偏高,使连铸坯内部和表面质量较差,影响钢板及后续加工性能,最终使钢铁效益得不到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缺陷,提供,有效控制钢水中氣的含量,提闻冶炼钢品质。本专利技术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将冶炼高强钢过程中钢水增氮工艺进行转炉冶炼工艺、精炼炉冶炼工艺及连铸保护浇铸工艺三个阶段的优化,通过脱氧造渣、合金化顺序的改进,控制三阶段增氮节点;A、转炉冶炼工艺优化:(1)原辅料控制:控制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冶炼高强钢过程中钢水增氮工艺进行转炉冶炼工艺、精炼炉冶炼工艺及连铸保护浇铸工艺三个阶段的优化,通过脱氧造渣、合金化顺序的改进,控制三阶段增氮节点;A、转炉冶炼工艺优化:(1)原辅料控制:控制原辅料及合金中氮含量、含铝原辅料氮含量;(2)转炉操作:提高转炉一倒命中率95%以上,严禁转炉后期补吹增氮;转炉出钢前1min提前打开钢包底吹氩气,排走钢包内空气,控制出钢合金化后钢包底吹氩流量,防止钢水大翻裸露和空气接触增氮;(3)出钢合金化:出钢30s后合金化按钢包造渣料→脱氧剂→合金顺序加入,严禁出钢结束后加钢包造渣料;B、精炼炉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冶炼高强钢过程中钢水增氮工艺进行转炉冶炼工艺、精炼炉冶炼工艺及连铸保护浇铸工艺三个阶段的优化,通过脱氧造渣、合金化顺序的改进,控制三阶段增氮节点; A、转炉冶炼工艺优化: (1)原辅料控制:控制原辅料及合金中氮含量、含铝原辅料氮含量; (2)转炉操作:提高转炉一倒命中率95%以上,严禁转炉后期补吹增氮;转炉出钢前Imin提前打开钢包底吹氩气,排走钢包内空气,控制出钢合金化后钢包底吹氩流量,防止钢水大翻裸露和空气接触增氮; (3)出钢合金化:出钢30s后合金化按钢包造渣料一脱氧剂一合金顺序加入,严禁出钢结束后加钢包造潘料; B、精炼炉冶炼工艺优化: (I)LF炉前期操作:钢水到站后,仅用氩气破渣壳,供电化渣4~5min后取样分析,化渣阶段禁止加任何脱氧剂; (2 )LF炉加热升温钢包底吹工艺:电极加热期间,钢包底吹氩气流量400~500NL/min,加热期间,LF炉执行微正压操作,确保电极孔处有微量烟溢出; (3)LF炉过程控制:根据精炼炉第一个钢样成分及渣况粘稠情况,加入石灰、萤石和铝丝造渣脱硫,控制脱硫过程氩气流量,喂铝线补钢水中酸溶铝,控制喂铝线和氩气流量,喂铝线后进行成分和温度的微调;LF炉保温阶段,控制钢包底吹氩气流量,以钢水不裸露为原则; (4)RH炉过程控制:真空处理过程,RH炉真空度控制在3MPa以内,抽真空时间^ 20min,真空结束后进行钙处理,控制钙处理钢包底吹氩气流量; C、连铸保护浇铸工艺优化: (1)钢包准备:加强钢包下水口清扫工作,确保钢包下水口清洁度,保证与连铸长水口的密切配合; (2)保护浇铸:开始浇铸前5min,通过氩气管用氩气吹扫中间包内腔,排除内部空气;开始浇铸,待中间包钢水漫过钢包下水口时,开始添加中间包覆盖剂,同时拔出氩气管;浇铸过程多批次小批量加入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林,王之宇,曹余良,周春生,王书民,李春,崔孝炜,王毅梦,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