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壮斗专利>正文

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829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浸酸鞣制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省去复杂的过滤、滤渣等程序,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废固物的产生,生产的蓝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革行业浸酸鞣制废水循环再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在制革浸酸鞣制过程中,废水循环技术已经实现,但是废水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致使工艺稳定性差,如仍需过滤、滤渣等程序,这些程序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实现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基本解决了浸酸鞣制过程对环境污染的难题,并且由此生产的蓝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浸酸鞣制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上述过滤废固物使用孔径为的设备进行,如滤网;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初始废水来自于传统的浸酸鞣制工序,废水的构成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浸酸鞣制废水中含有Cr3+、Cr、S042_、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油脂及其分解产物等,其中废水中残留的Cr3+通常为2.8g/l-3.2g/l, CF通常为7g/l_15g/l,废水中残留的酸根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45% ;以上废水如果任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会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而且可以反复循环再利用,几乎不排放污水,省去复杂的过滤、滤渣等程序,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废固物的产生,生产的蓝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在浸酸鞣制工序中,利用废水进行浸酸鞣制的工艺是:以灰皮的重量计,脱灰软化结束排液控干后,加0.25%防霉剂、0.5%甲酸,转10分钟,然后由耐酸泵把经硫酸调节pH值到0.7同时已降温的50%浸酸鞣制废水泵入到浸酸鞣制转鼓,转90分钟;0.6%甲酸钠,转30分钟;2.2%铬粉,转30分钟;1.5%铬粉,转90分钟;0.2%提碱剂,40%浸酸鞣制废水,升温至32°C转I小时;0.25%提碱剂,转2小时,60%浸酸鞣制废水,升温至37°C转4小时;鞣制工序结束,收集浸酸鞣制废水至废水池,蓝皮出鼓。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或实质特点的情况下,能以其它形式实施本专利技术,参照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书, 作为指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浸酸鞣制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过滤废固物;过滤废固物使用孔径为1mm‑5mm的设备进行;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浸酸鞣制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壮斗
申请(专利权)人:张壮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