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银溶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826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银溶液,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0g/L~45g/L新制备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分析纯的氰化钾KCN、0.5g/L~2g/L分析纯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组成,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镀银溶液,能够克服现有镀银技术镀层结合力差、且深凹部分无镀层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银溶液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镀工艺的设计方法,特别是针对铝及铝合金、镍及铜等金属材料的镀银溶液,属于金属表面处理

技术介绍
银是银白色的金属,原子量为108,密度为10.5,银的电化当量为4.025g/A.h,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81V,银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焊性,易于抛光,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目前,镀银工艺主要应用在电接插件上,尤其是近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铝材因其价格便宜,重量轻,易于加工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 领域中,因此,铝上镀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现行国内镀银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镀层结合力差;2)深凹部分无镀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镀银溶液,以克服现有镀银技术镀层结合力差、且深凹部分无镀层的缺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镀银溶液,其特征在于: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0g/L~45g/L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的氰化钾KCN、0.5g/L~2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组成。所述的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8g/L的氯化银AgCl、95g/L的氰化钾KCN、1.3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组成。所述的氯化银AgCl是通过氯化钠NaCl加到硝酸银AgNO3中制备、所述氰化钾KCN为分析纯、所述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为分析纯。一种镀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I)镀银溶液按30g/L~45g/L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的氰化钾KCN、0.5g/L~2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的浓度比组成,根据需要的镀银溶液的体积量,分别计算出需要的氯化银、氰化钾及硫代硫酸钠的质量;2)制备氯化银:将硝酸银及氯化钠按5.7:2的重量比例分别用适量的水溶解于单独的容器中,然后将氯化钠溶液慢慢倒入硝酸银溶液中,同时不停搅拌,使之沉淀出白色凝乳状的氯化银沉淀物,静置后用倾析法将上层的溶液倒出,将留在底部的氯化银用蒸馏水洗涤2-3次,以此除去Na+、N03_及多与的Cl-离子,按步骤I)所需量称量后备用,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暗室或避光处进行;3)秤取步骤I)计算所需的氰化钾、硫代硫酸钠,分别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于单独的容器中;4)将步骤2)中制备并称量的氯化银倒入步骤3)氰化钾溶液中使其溶解;5)将步骤4)制得的溶液及硫代硫酸钠溶液倒入工作槽中,加蒸馏水到规定的体积并搅匀,分析调整后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镀银溶液的优点是:采用本专利技术镀银溶液,能有效解决现有镀银技术镀层结合力差、且深凹部分无镀层的缺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1、制备100L镀银溶液:按38g/L氯化银AgCl、95g/L分析纯的氰化钾KCN、1.3g/L分析纯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的含量进行配制。其中,氯化银是通过氯化钠加到硝酸银中而制得的,将5.7公斤的硝酸银及2公斤的氯化钠分别用适量的水溶解于单独的容器中,然后将氯化钠溶液慢慢倒入硝酸银溶液中,同时不停搅拌,此时便沉淀出白色凝乳状的氯化银沉淀物,静置后用倾析法将上层的溶液倒出,将留在底部的氯化银用蒸馏水洗涤2~3次,以此除去Na+、N03_及多与的Cl—离子,备用,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暗室或避光处进行。随后将9.5公斤的氰化钾、120克硫代硫酸钠分别用60升和5升的蒸馏水溶解,将氰化钾溶液倒入新制得的氯化银中使其溶解,最后将此溶液及硫代硫酸钠溶液倒入工作槽中,加水到100升搅匀,分析调整后即可使用。2、镀银溶液在镀银工艺中的应用:将金属零件顺次经下述步骤处理:I)有机溶剂除油:在温度35°C用干净汽油或其它有机溶剂将金属零件浸泡5分钟,对于油污较大的螺纹或细槽状零件可用细毛刷刷去油污,除油后用压缩空气将金属零件吹干;2)超声波除油:将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53°C的超声波除油溶液中,浸泡3分钟;所述超声波除油溶液:按20g/L的工业纯碳酸钠Na2C03、20g/L的工业纯磷酸钠Na3P04、15g/L的工业纯硅酸钠Na2SiO3的含量进行配制。将2公斤碳酸钠、2公斤磷酸钠、1.5公斤硅酸钠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依次加入70升的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水至100升搅拌均匀,即可使用;3)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4)蚀洗:将金属零件放入蚀洗液中,在温度80°C时浸泡0.8分钟;所述蚀洗液组分是由55g/L的工业纯氢氧化钠NaOH组成。5)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6)酸洗:将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20°C的酸洗液中,浸泡1.5分钟;所述酸洗液:按500mL/L的工业纯硝酸HNO3U 10g/L的缓蚀剂的含量进行配制;所述缓蚀剂由氟化物和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00:2配制而成;将50升的工业纯硝酸加入40升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将11公斤的缓蚀剂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加水至100升即可;7)水洗:用流 动的水冲洗;8)活化:将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20°C的活化溶液中,浸泡0.8分钟;所述活化溶液:按500mL/L的工业纯硝酸HN03、4g/L分析纯的缓蚀剂的含量进行配制;将50升的工业纯硝酸加入40升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将400克的缓蚀剂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溶解,加水至100升即可;9)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10)浸锌:将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20°C的浸锌溶液中,浸泡25秒;所述浸锌溶液:按115g/L分析纯的氢氧化钠NaOH、18g/L工业纯的氧化锌Zn0、58g/L分析纯的酒石酸钾钠NaKC6H406.4H20、1.5g/L分析纯的硝酸钠NaNO3的含量进行配制;依次将11.5公斤的氢氧化钠、1.8公斤的氧化锌、5.8公斤的酒石酸钾钠、150克的硝酸钠加入到90升的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加水至100升即可。11)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12)化学镀镍:将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85°C、pH为5的镀镍溶液中,浸泡55秒;所述镀镍溶液:按25g/L工业纯的硫酸镍NiSO4.6H20、25g/L分析纯的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15g/L分析纯的乙酸钠CH3C00Na、I OmL/L分析纯的乙酸CH3C00H、15mL/L分析纯的稳定剂的含量进行配制;所述稳定剂由苹果酸和乳酸按质量比1:1组成;将2.5公斤的硫酸镍、2.5公斤的次亚磷酸钠、1.5升的乙酸和1.5公斤的乙酸钠依次溶于70升温度为30°C~40°C的蒸馏水中,加入200克活性炭,搅拌半小时后静置,将槽液过滤到工作槽中,加入1.5升稳定剂,再加水至100升,调整pH值到5即可使用;13)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14)预镀银:将化学镀镍后的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23°C的预镀银溶液中,电流密度控制在1.5A/dm、时间控制在8秒;所述预镀银溶液:按6g/L分析纯的氰化银钾KAg(CN) 2、80g/L分析 纯的氰化钾KCN的含量进行配制;将8公斤的氰化钾、600克的氰化银钾依次溶于70升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过滤到工作槽中,加水至100升搅匀即可使用;15)镀银:将预镀银后的金属零件放入温度为23°C的上述制备好的镀银溶液中,电流密度控制在0.35A/dm2 ;16)回收;17)水洗:用流动的水冲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银溶液,其特征在于: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0g/L~45g/L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的氰化钾KCN、0.5g/L~2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银溶液,其特征在于: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0g/L~45g/L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的氰化钾KCN、0.5g/L~2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银溶液组分是由38g/L的氯化银AgCl、95g/L的氰化钾KCN、1.3g/L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镀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银AgCl是通过氯化钠NaCl加到硝酸银AgNO3中制得,所述氰化钾KCN为分析纯,所述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 为分析纯。4.一种镀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镀银溶液按30g/L~45g/L的氯化银AgCl、70g/L~120g/L的氰化钾KCN、0.5g/L~2g/L的硫代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军李麦翠刘利于莉马健崔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光表面精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