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油箱托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在上模座上安装有凸模,在下模座上安装有凹模,在凹模内安装有成型块,成型块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成型块上开有成型槽,在下模座内开设有卸料腔体,卸料腔体内安装有挡板,挡板通过弹簧与卸料腔体底部连接,在挡板上安装有卸料杆,卸料杆贯穿下模座、凹模和成型块且高出成型的底部。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使得钢板整体受力,使得钢板在加工时受力均匀,减小在成型托架坯的折弯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避免托架在与油箱焊接后的使用过程中,托架的折弯处于焊接部分出现细微裂纹而形成疲劳源,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箱托架加工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弯结构,具体是指油箱托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油箱托架出现破坏的车型主要是牵引车,运行路面一般是在二级公路以上的路面条件,车辆在行驶7000 km左右时出现批量性的裂纹隐患或断裂。油箱托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承受油箱的质量载荷,同时会有动载系数的影响,即路面冲击,使油箱托架的受力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油箱托架破坏初步判断为疲劳断裂,由于托架为两件“几”型钢焊接而成,焊接位置没有外加强筋板,较为薄弱,且在工作期间经受冲击载荷,最后导致托架不能承受所加载荷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由此可见,油箱托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其整体结构的强度控制尤为重要。传统的油箱托架通常采用折弯模具对钢材进行加工,首先托架由于折边深度较大,不宜先弯再冲孔,因此先对钢材进行冲孔工序,再对钢材进行折弯处理,但是在传统的折弯处理中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即托架的折弯处在与油箱进行焊接后,油箱在工作期间托架的折弯处各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再加上可能存在的焊接缺陷,在应力集中点和焊接缺陷部位逐渐产生细微裂纹, 形成疲劳源,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裂纹逐渐扩展,构件的截面被逐渐消弱,以致不能承受所加载荷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油箱托架加工模具,方便钢材进行折弯工序,提高托架折弯处的强度,延长托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油箱托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在上模座上安装有凸模,在下模座上安装有凹模,在所述凹模内安装有成型块,成型块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成型块上开有成型槽,在下模座内开设有卸料腔体,所述卸料腔体内安装有挡板,挡板通过弹簧与卸料腔体底部连接,在挡板上安装有卸料杆,所述卸料杆贯穿下模座、凹模和成型块且高出成型槽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上模座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与下模座分离,将钢板原材料置于成型块上,驱动上模座向下移动,凸模与成型块接触,钢板受力且与凸模接触的部分继续下移,当凸模移动至槽底时停止移动,成型块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在凸模的下压作用下可将钢板压制成油箱托架所需的弯曲角度;在下模座内开设有卸料腔体,当凸模将钢板压至成型槽底部时,卸料杆受力下移,同时挡板也受力下移,导致弹簧被压缩,在钢板成型后,上模座上移,位于卸料腔体内的弹簧回复弹性,带动挡板上移,卸料杆将成型槽内的成型托架坯推出槽外,方便托架坯的快速收取;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折弯手段,而非传统的对钢板的一点进行折弯,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使得钢板整体受力,使得钢板在加工时受力均匀,减小在成型托架坯的折弯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避免托架在与油箱焊接后的使用过程中,托架的折弯处于焊接部分出现细微裂纹而形成疲劳源,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所述成型槽的槽壁为圆弧形,且成型槽的槽宽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小。成型槽的两壁为突出的圆弧形,使得成型槽的槽宽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小,光滑的圆弧面可减小钢板在槽内下移的摩擦力,降低凸模下移的阻力,达到在钢板下弯过程降低驱动设备的工作负荷,间接地减小生产成本。所述凸模为与成型槽相匹配的梯形块,在所述梯形块的两侧安装有平整板。凸模与成型槽的外形相匹配,可将钢板压弯成所需形状,在梯形块的两侧上安装的平整板可使钢板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增大托架与油箱的接触面积,保证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所述倾斜面所成的夹角为135°?155°。两个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大小直接影响托架的弯曲大小,根据油箱型号大小的不同,将两个倾斜面的夹角设为135°?155°,即托架的弯曲角度可为135°?155°,保证各类型号的油箱均可适用,大大提高可本专利技术的头用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油箱托架加工模具,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折弯手段,而非传统的对钢板的一点进行折弯,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使得钢板整体受力,使得钢板在加工时受力均匀,减小在成型托架坯的折弯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避免托架在与油箱焊接后的使用过程中,托架的折弯处于焊接部分出现细微裂纹而形成疲劳源,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油箱托架加工模具,成型槽的两壁为突出的圆弧形,使得成型槽的槽宽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小,光滑的圆弧面可减小钢板在槽内下移的摩擦力,降低凸模下移的阻力,达到在钢板下弯过程降低驱动设备的工作负荷,间接地减小生产成本; 3、本专利技术油箱托架加工模具,两个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大小直接影响托架的弯曲大小,根据油箱型号大小的不同,将两个倾斜面的夹角设为135°?155°,即托架的弯曲角度可为135°?155°,保证各类型号的油箱均可适用,大大提高可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成型槽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凹模、2-成型块、3-卸料杆、4-凸模、5-上模座、6-托架坯、7-下模座、8-弹簧、9-卸料腔体、10-挡板、11-成型槽、12-平整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油箱托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5和下模座7,在上模座5上安装有凸模4,在下模座7上安装有凹模I,在所述凹模I内安装有成型块2,成型块2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成型块2上开有成型槽11,在下模座7内开设有卸料腔体9,所述卸料腔体9内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通过弹簧8与卸料腔体9底部连接,在挡板10上安装有卸料杆3,所述卸料杆3贯穿下模座7、凹模I和成型块2且高出成型槽11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上模座5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与下模座7分离,将钢板原材料置于成型块2上,驱动上模座5向下移动,凸模4与成型块2接触,钢板受力且与凸模4接触的部分继续下移,当凸模4移动至槽底时停止移动,成型块2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在凸模4的下压作用下可将钢板压制成油箱托架所需的弯曲角度;在下模座7内开设有卸料腔体9,当凸模4将钢板压至成型槽11底部时,卸料杆3受力下移,同时挡板10也受力下移,导致弹簧8被压缩,在钢板成型后,上模座5上移,位于卸料腔体9内的弹簧8回复弹性,带动挡板10上移,卸料杆3将成型槽11内的成型托架坯6推出槽外,方便托架坯6的快速收取;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折弯手段,而非传统的对钢板的一点进行折弯,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使得钢板整体受力,使得钢板在加工时受力均匀,减小在成型托架坯6的折弯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避免托架在与油箱焊接后的使用过程中,托架的折弯处于焊接部分出现细微裂纹而形成疲劳源,提高托架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成型槽11的槽壁为圆弧形,且成型槽11的槽宽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小。成型槽11的两壁为突出的圆弧形,使得成型槽11的槽宽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小,光滑的圆弧面可减小钢板在槽内下移的摩擦力,降低凸模4下移的阻力,达到在钢板下弯过程降低驱动设备的工作负荷,间接地减小生产成本。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箱托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5)和下模座(7),在上模座(5)上安装有凸模(4),在下模座(7)上安装有凹模(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模(1)内安装有成型块(2),成型块(2)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成型块(2)上开有成型槽(11),在下模座(7)内开设有卸料腔体(9),所述卸料腔体(9)内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通过弹簧(8)与卸料腔体(9)底部连接,在挡板(10)上安装有卸料杆(3),所述卸料杆(3)贯穿下模座(7)、凹模(1)和成型块(2)且高出成型槽(1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箱托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5 )和下模座(7 ),在上模座(5 )上安装有凸模(4 ),在下模座(7)上安装有凹模(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模(1)内安装有成型块(2),成型块(2)上表面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倾斜面,成型块(2)上开有成型槽(11),在下模座(7)内开设有卸料腔体(9 ),所述卸料腔体(9 )内安装有挡板(10 ),挡板(10 )通过弹簧(8 )与卸料腔体(9)底部连接,在挡板(10)上安装有卸料杆(3),所述卸料杆(3)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庭文,叶维敏,张军,何晓鸣,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