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1708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它包括粒化塔,所述的粒化塔依次与转鼓、热水槽、蓄热调节池相连通,所述的蓄热调节池包括沉淀蓄热池和粒化蓄水池,所述的沉淀蓄热池通过余热供水泵组与换热装置的第一进口连接,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与粒化蓄水池相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二进口通过采暖供水泵组分别与采暖用户和制冷机构的第一出口连接,采暖用户和制冷机构的第一进口与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通,制冷机构的第二进口与室内制冷用户和脱湿鼓风用户相连通,室内制冷用户和脱湿鼓风用户与制冷机构的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粒化蓄水池通过粒化供水泵组与粒化塔相连通。该系统用于采暖、制冷或高炉脱湿鼓风三联供且水质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拥有着世界第二大能源系统,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2,整体能源使用效率相对于发达国家严重偏低。面对这个现实,节约能源的任务迫切而艰巨。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又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在消耗能源、推动物料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目前钢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相当低。如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大多被消费掉。因此钢铁产业的低温余热存在着巨大的回收潜力。转鼓法工艺是目前钢铁厂渣处理工艺之一,该工艺是直接将高温液态渣送至粒化塔,在粒化塔内由喷出的高速水流水淬冷却,形成颗粒状水渣,渣水混合物被输送到转鼓内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后的渣由水渣皮带运走,而剩下的冲渣水温度一般能达到90°C左右,高温的冲渣水由冲渣沟进入热水槽,经初步沉淀后由粒化供水泵循环再利用。在高炉冶炼工艺中,每生产It铁水产生约0.3t的高炉渣,高炉渣所带走的热量约占高炉总能耗的16%,这些热量基本全部进入冲渣水,并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它包括有粒化塔,所述的粒化塔依次与转鼓、热水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槽与蓄热调节池相连通,所述的蓄热调节池包括沉淀蓄热池和粒化蓄水池,所述的沉淀蓄热池的出口通过余热供水泵组与换热装置的第一进口连接,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与粒化蓄水池的进口相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二进口通过采暖供水泵组分别与采暖用户的出口和制冷机构的第一出口连接,采暖用户的进口和制冷机构的第一进口与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通,制冷机构的第二进口与室内制冷用户出口和脱湿鼓风用户出口相连通,室内制冷用户进口和脱湿鼓风用户进口与制冷机构的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粒化蓄水池的出口通过粒化供水泵组与粒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13 CN 201420017190.31.一种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它包括有粒化塔,所述的粒化塔依次与转鼓、热水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槽与蓄热调节池相连通,所述的蓄热调节池包括沉淀蓄热池和粒化蓄水池,所述的沉淀蓄热池的出口通过余热供水泵组与换热装置的第一进口连接,换热装置的第一出口与粒化蓄水池的进口相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二进口通过采暖供水泵组分别与采暖用户的出口和制冷机构的第一出口连接,采暖用户的进口和制冷机构的第一进口与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通,制冷机构的第二进口与室内制冷用户出口和脱湿鼓风用户出口相连通,室内制冷用户进口和脱湿鼓风用户进口与制冷机构的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粒化蓄水池的出口通过粒化供水泵组与粒化塔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蓄热池和粒化蓄水池通过隔墙连接,且沉淀蓄热池和粒化蓄水池的上部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炉转鼓法冲渣水余热利用三联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平朱少华赵金标丁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