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624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包括多个影像信息层与一光学元件层。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此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或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分别形成于此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影像。光学元件层与此些影像信息层上下相邻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分层组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影像成形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影像成形方式大多采用喷印(inject printing)、激光打印(laserprinting)或网板印刷(screen printing)的方式制作,以将油墨喷印或压印于被印物上。然而,常见的问题是:油墨在被印点会有晕开或扩散的现象,若被印点之间的间距较小时,相邻的被印点之间油墨重叠的比例会变大,而导致鬼影或重影(crosstalk)的范围加大,使影像的分辨率下降。尤其是在立体影像的成形上,若左、右眼接收的影像分离的不够彻底,导致原本应该进入左眼的画面被右眼看到,原本应该进入右眼的画面被左眼看到,从而导致观看者分别经由两眼接收、再经过大脑合成的立体影像存在鬼影,因而影像无法呈现出立体感的视觉效果,且从不同角度观看时因视域受限而无法显示出大视角的立体影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可增加影像的分辨率及不同角度观看时的视域数。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包括多个影像信息层与一光学元件层。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该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或该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分别形成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影像。光学元件层与此些影像信息层上下相邻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包括多个影像信息层与一光源阵列模块。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该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或该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分别形成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影像。光源阵列模块与此些影像信息层上下相邻配置。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分别为影像的显示方式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亮度层102:色调层103:透镜或柱状透镜104:光栅片200、210、220:影像分层组合结构201、202:影像信息层203、204:光学元件层205:光源206:光源阵列模块207:扩散片Vl?V4:视域影像【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是利用双层或更多层影像信息层的组合方式将不同的影像信息分层配置,以使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分别形成于此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影像,以改善鬼影或重影。一般来说,人眼的视觉系统对于影像的亮度(lightness/value)敏感,而相对于影像的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彩度(color)或色度(chromaticity)相对地较不敏感。若只有单层影像层,人眼对于同一影像层中的亮度及色彩只有单一灵敏度(sensitivity),—旦影像发生鬼影,人眼势必无法根据天生对亮度的高灵敏度来改善影像的分辨率。但是,若以分层的方式配置色调层以及亮度层时,人眼对于不同影像信息层中的亮度及色调将有不同的灵敏度,因此影像的鬼影是依据人眼对各影像信息层的灵敏度的比例总合来决定,亦即若人眼对于亮度较敏感,则鬼影主要是受亮度层的分辨率所支配(换句话说,因色调层所产生的鬼影的比例相对地较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人眼将可根据天生对亮度的高灵敏度来改善影像的分辨率。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分层组合的概念,亮度层例如以非压印(例如刻印)的方式来表现灰阶的深浅,以呈现影像的明暗度。相对于以喷印或压印的方向来制作色调层,以非压印的方式制作亮度层可使各亮度点的间距及扩散量被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避免像打印的油墨在被印点会有晕开或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亮度层的分辨率,以减少产生鬼影的区域。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层组合的概念可应用在二维影像或立体影像的显示上。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绘示影像的显示方式。将影像信息分离为亮度层101以及色调层102,通过人眼对亮度的高灵敏度,使得人眼观看立体影像时存在的鬼影主要由亮度层101的分辨率来取决,只要亮度层101的分辨率够高,不同视域上的影像Vl?V4可经由透镜(或柱状透镜)103的成像或光栅片104的隔离而显示在不同视角上,如此便可使影像呈现出较佳立体感的视觉效果,且从不同角度观看或移动位置观看影像时,因亮度层101的视域数增加,且立体影像的变化比较缓和,进而能在较自然及较舒适的情况下显示出大视角的立体影像。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不限定将影像信息分离为亮度层以及色调层,也可根据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将影像信息分离,例如根据三原色分光模式(红/绿/蓝RGB)、四分色模式(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CMYK)或色调/饱和度/明暗度分色模式(HSV)等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A及图2B,其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200的示意图。影像分层组合结构200包括多个影像信息层201、202以及一光学元件层203或204。此些影像信息层201、202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用以组成一影像,例如是以双层或更多层的影像信息层组成二维影像或立体影像,再以叠加的方式显示影像。光学元件层203或204与影像信息层201、202上下相邻配置。光学元件层例如是一维视差或二维视差的光学元件,一维视差的光学元件例如是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片或光栅片(grating or barrier),而二维视差的光学元件例如是透镜阵列(lensarray)片或针孔阵列(pin hole array)片。如图2A所示,光学元件层203例如是柱状透镜片或透镜阵列片。如图2B所示,光学元件层204例如是光栅片或针孔阵列片。在图2B中,光学元件层204及影像信息层201可以上下相邻紧贴也可以不相邻紧贴。例如:光学元件层204及影像信息层201之间可加入PC板或玻璃板等基板(未绘示)以控制观看立体影像的距离。因此,如图1A及图1B所绘示的情形,不同视域Vl?V4上的影像可经由光学元件层203或204的作用而显示在不同视角上,如此便可使影像呈现出立体感的视觉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分层组合的概念,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组成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将影像信息分为色调层以及亮度层,或是根据影像三原色(RGB)所定义的一色彩空间将影像信息分为双层或三层,或是根据影像四分色(CMYK)所定义的一色彩空间将影像信息分为双层、三层或四层;或是根据影像色调/饱和度/明暗度(HSV)所定义的一色彩空间将影像信息分为双层或三层。因此,通过影像分层组合的方式,只要人眼对于分层之后的某一影像信息层201或202较敏感,即可通过人眼对该影像信息层201或202的高灵敏度来改善影像的分辨率。上述的影像信息层201及202,层与层之间是可调换的,无论是影像信息层201在另一影像信息层202的上方或是在另一影像信息层202的下方均可具体实现本实施例。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A及图3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包括:多个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该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或该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分别形成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该影像;以及光学元件层,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下相邻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8 TW 1021053351.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包括: 多个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该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或该影像的一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分别形成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并以叠加的方式显示该影像;以及光学元件层,与该些影像信息层上下相邻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中该光学元件层为一光栅片或一针孔阵列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中该光学元件层为柱状透镜片或透镜阵列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还包括扩散片,与该光学元件层上下相邻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中该些影像信息层使用一环境光源显示该影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中该色彩空间的分色模式包括三原色分光模式(RGB)、四分色模式(CMYK)或色调/饱和度/明暗度分色模式(HSV)。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其中该些影像信息层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息及明暗度信息分为色调层以及亮度层。8.一种影像分层组合结构,包括: 多个影像信息层,彼此相叠或上下相邻配置,以组合一影像,该影像的至少二影像信息根据该影像的色彩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硕陈武立蔡朝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