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于翻新的轮胎的胎面中提供通气的横向沟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370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具有凹入的横向沟槽的改进的轮胎胎面以及具有该轮胎胎面的轮胎。胎面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胎面厚度,该胎面厚度沿深度方向由顶侧面和底侧面界定,该顶侧面被构造成用以在轮胎操作期间与地表面接合,该底侧面被构造成用以附接到轮胎胎体,该厚度在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间沿横向延伸,并且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沿纵向延伸。胎面还包括与胎面厚度的顶侧面或底侧面流体连通的纵向沟槽以及与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的横向沟槽,该横向沟槽从第一侧边缘延伸,并且与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纵向沟槽延伸到第一侧边缘的通气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形成这样的胎面的方法及其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用于翻新的轮胎的胎面中提供通气的横向沟槽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用于翻新的轮胎的胎面,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横向沟槽以用于提供胎面中气体通气的预硫化胎面。
技术介绍
当对轮胎进行翻新时,通常已知的是将胎面替换为新的预硫化胎面。在这种情况下,胎面一般形成为具有沿着胎面的外侧布置的沟槽。在具体的例子中,纵向沟槽还可以沿着胎面的内侧或底侧布置,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胎面耐磨层,其中当胎面沿深度方向磨损到胎面厚度中时暴露不同的胎面特征。在轮胎翻新过程期间,新的预硫化胎面围绕之前已有的或用过轮胎胎体布置,通常在新的胎面和轮胎胎体之间布置有粘接材料,以促进胎面和轮胎胎体之间的粘合。翻新的轮胎通过硫化或固化轮胎组件以使得粘接材料将新的胎面附着到轮胎胎体而粘接在一起。如果纵向空隙在硫化操作期间闭合到外部胎面,那么由于在闭合的纵向空隙中捕集的空气而使得该纵向空隙可能经受与施加到外部胎面表面不同的内部压力。当真空施加到轮胎位于其中的硫化膜时和/或当通过高压釜向轮胎施加压力时,该压差可能增大。该压差可能导致硫化的轮胎中的胎面元件的扭曲。另外,在使用这样的现有的翻新轮胎期间,由于惯性、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胎面,其包括:胎面厚度,所述胎面厚度沿深度方向由顶侧面和底侧面界定,所述顶侧面被构造成用以在轮胎操作期间与地表面接合,所述底侧面被构造成用以附接到轮胎胎体,所述厚度在相对的侧边缘之间沿横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沿纵向延伸,纵向沟槽,所述纵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顶侧面或底侧面流体连通,以及横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从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并且与所述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和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的通气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胎面,其包括: 胎面厚度,所述胎面厚度沿深度方向由顶侧面和底侧面界定,所述顶侧面被构造成用以在轮胎操作期间与地表面接合,所述底侧面被构造成用以附接到轮胎胎体,所述厚度在相对的侧边缘之间沿横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沿纵向延伸, 纵向沟槽,所述纵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顶侧面或底侧面流体连通,以及 横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从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并且与所述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和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的通气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纵向沟槽是与所述胎面厚度的顶侧面流体连通的顶部纵向沟槽,所述胎面还包括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的底部纵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顶部纵向沟槽和底部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顶部纵向沟槽、所述底部纵向沟槽和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的通气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纵向沟槽是第一底部纵向沟槽,所述胎面还包括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底部纵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第一纵向沟槽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底部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第一底部纵向沟槽、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底部纵向沟槽和至少一个侧边缘中的每一个延伸的通气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纵向沟槽是第一顶部纵向沟槽,所述胎面还包括与所述胎面厚度 的顶侧面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额外的顶部纵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第一纵向沟槽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顶部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第一纵向沟槽、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顶部纵向沟槽和至少一个侧边缘延伸的通气通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纵向沟槽是底部纵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沿着所述横向沟槽的长度在所述胎面厚度内起伏,使得所述横向沟槽在所述顶部纵向沟槽下方延伸而不与顶部纵向沟槽交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还包括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的多个横向沟槽,所述多个横向沟槽从所述第一侧边缘延伸,并且与所述纵向沟槽交叉,以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延伸到所述第一侧边缘的多个通气通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横向沟槽从所述底侧面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连接部分从所述底侧面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并且在所述底侧面和所述横向沟槽之间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轮胎胎面是新的预固化胎面,其中所述底侧面粘接到用过的轮胎胎体,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轮胎胎体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通过所述第一侧边缘到大气环境的通气通路。10.一种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模具,所述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部分和第二模具部分,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能够配合地定位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与轮胎胎面相对应的腔体, 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包括与胎面厚度的顶侧面相对应的顶部内表面,所述顶侧面被构造成用以在轮胎操作期间与地表面接合,所述第二模具部分包括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相对应的底部内表面,所述底侧面被构造成用以附接到轮胎胎体, 所述模具包括分别与所述胎面厚度的第一侧边缘相对应的第一内部侧表面和与所述胎面厚度的第二侧边缘相对应的第二内部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中每一个沿着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纵向地延伸; 将纵向沟槽型芯布置在所述模具中,以伸入到所述腔体中,所述纵向沟槽型芯被定位成在所述胎面厚度中形成对应的纵向顶部沟槽或纵向底部沟槽; 将凹入的横向沟槽型芯布置成与所述第二模具部分的底部内表面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横向沟槽型芯被布置成从所述第一内部侧表面延伸并且至少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定位在一起时与所述纵向沟槽型芯接合,所述凹入的横向沟槽型芯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的顶部内表面下方一定距离处;以及, 在所述模具腔体中模制胎面材料以形成所述胎面,所述胎面包括在所述胎面中由所述横向沟槽型芯形成的横向沟槽,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以在所述胎面厚度中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到所述胎面厚度的所述第一侧边缘的通气通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纵向沟槽型芯连接到所述底部内表面,与所述胎面厚度中的纵向底部沟槽相对应,其中所述纵向沟槽型芯在模制步骤中在所述胎面中形成纵向底部沟槽,所述纵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纵向沟槽型芯连接到所述顶部内表面,与所述胎面厚度中的纵向顶部沟槽相对应,其中所述纵向沟槽型芯在模制步骤中在所述胎面中 形成纵向顶部沟槽,所述纵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顶部面流体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具有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二模具部分具有第二接合表面,当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定位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相对地定位,使得可压缩垫片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之间,以在所述横向沟槽型芯和所述顶部纵向沟槽型芯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按压在一起,以压缩所述可压缩材料,从而在所述横向沟槽型芯和所述顶部纵向沟槽型芯之间形成接触接合。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中胎面厚度在所述顶部沟槽和所述横向沟槽的交叉处将所述顶部沟槽与所述横向沟槽分隔开,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所述顶部沟槽与所述横向沟槽分隔开的所述胎面厚度中形成开口,从而形成从所述顶部沟槽通过所述第一侧边缘的所述通气通路。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横向沟槽型芯,所述横向沟槽型芯连接到所述底部内表面,伸入到所述腔体中,从所述第一内部侧表面延伸,并且当所述第一模具部分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定位在一起时与所述纵向沟槽型芯接触接合,以及 通过所述横向沟槽型芯在所述胎面中形成多个横向沟槽,所述多个横向沟槽与所述胎面厚度的底侧面流体连通,以在所述胎面厚度中形成从所述纵向沟槽通过所述胎面厚度的第一侧边缘的多个通气通路。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轮胎胎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横向沟槽型芯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的底部内表面之间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B·科尔比D·G·齐拉斯C·E·扎拉克M·L·伊科诺莫夫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