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287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狭缝的位置和大小无偏差的阀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有该阀体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外壳和阀体。外壳具有流道、以及与流道连通的阳连接器连接部。阀体利用模具成形,并堵塞阳连接器连接部。该阀体具有变形部、以及固定于阳连接器连接部的固定部。变形部具有从阳连接器连接部露出的顶面、在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以及由设置在模具上的突起成形并在顶面开口的直线形的顶面侧狭缝部。顶面侧狭缝部的与开口侧相反的前端位于变形部内。变形部的顶面侧是椭圆柱体,顶面侧狭缝部沿短径方向延伸。(*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可液密地连接例如各种医疗设备和输液容器等的阳连接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进行输液、输血、人工透析等情况中,使用医疗用管将液体输送至体内。而且,向管内液体混合药液等其他液体时,使用可将注射器、鲁尔锥头部件等阳连接器和医疗用管液密地连接的连接器。另外,有时将注射器、鲁尔锥头部件等阳连接器称为阳鲁尔,将与该阳鲁尔连接的连接器称为阴鲁尔。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作为可以连接这种阳连接器的连接器。该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连接器中,如果将活塞头定位在第一部分内,则活塞头以堵塞气孔的方式变形。另一方面,如果将活塞头定位在第二部分内,则活塞头不变形,气孔开口。由此,确保连接口和出口孔之间的流道。而且,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作为可以连接阳连接器的其他连接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连接器中,使用切割机的刀片(刀片部件)在作为阀体的再密装元件上设置狭缝。再密装元件的狭缝通过再密装元件进行弹性变形来开闭。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9-10836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表2002-5161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连接器是死体积大,容易滞留药液和空气的结构。而且,由于狭缝被设置为从顶面至底面大小相同,因此当断开所连接的阳连接器时,狭缝有可能无法被原样堵塞。而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连接器中,由于用切割机的刀片在再密装元件上刻上痕迹而形成狭缝,因此,在再密装元件成形后进行加工狭缝的操作。由此,出现狭缝的位置和大小广生偏差的问题。而且,如果狭缝的大小和位置产生偏差,则插入阳连接器时的狭缝的打开状态也产生偏差。其结果,可能制造出无法确保密封性的再密装元件,以及液体难以流动的再密装元件。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狭缝的位置和大小无偏差的阀体的连接器。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具有液体流过的流道和阳连接器连接部,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大致圆形的管孔;以及阀体,通过利用模具将弹性材料成形而形成,并堵塞所述外壳的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其中,所述阀体具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从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露出的顶面、在所述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以及由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突起成形且在所述顶面开口的直线形的顶面侧狭缝部;以及固定部,从所述变形部的外周面上的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中间部突出,并被固定于所述外壳,其中,所述顶面侧狭缝部的与开口侧相反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内,所述变形部的顶面侧是椭圆柱体,所述顶面侧狭缝部沿所述变形部的顶面侧的短径方向延伸。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通过模具使阀体的狭缝成形,因此可以减少操作工时。而且,可以确保狭缝加工的均匀性,因此可以使得成形的阀体的狭缝的位置和大小相同。因此,使用有该阀体的连接器可以确保密封性,并使经由阳连接器供给的液体可靠地向流道流动,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而且,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如果将阳连接器连接到外壳的阳连接器连接部上,则阀体的变形部的顶面被管体推压。由此,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变形部的狭缝前端的延长线部分裂开,形成变形部的狭缝的内面卷起而与外壳的流道的相对。并且,顶面形成与流道连通的开口部。其结果,管体通过阀体的顶面形成的开口部连通至外壳的流道。因此,管体的前端部不会插入流道内。而且,可以缩短从管体的前端部至外壳的流道之间的路径,并且阀体内不形成或难以形成空间。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液体滞留在阀体内。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结构的连接器,可以确保狭缝加工的均匀性,并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使经由阳连接器供给的液体可靠地流向外壳的流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体的立体图。图3A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体的俯视图,图3B是阀体的仰视图。图4是沿图3A的S-S线的截面图。图5A是表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阳连接器相对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B是表示阀体的顶面被阳连接器推压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C是表示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有阳连接器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使本技术的阀体成形的模具的上模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使本技术的阀体成形的模具的下模的立体图。图8A是说明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体的制造方法所涉及的装配工序的说明图,图8B是说明填充工序的说明图,图SC是说明脱模工序的说明图。图9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体的截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体的截面图。图11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11对本技术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共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而且,本技术的连接器并不仅限于下列方式。1.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连接器的结构例首先,参照图1对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图1所不,连接器I具备:夕卜壳2、以及固定于该外壳2的阀体3。外壳作为外壳2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戊烯-1)、离聚物、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甲醇酯(PC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甲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其他氟类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或者包含这些当中的一种以上的混合体、聚合物合金等。而且,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出各种玻璃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等。外壳2具有外壳主体5、以及与该外壳主体5接合的阳连接器连接部6。外壳主体5由大致圆柱状的中空的箱体形成,具有作为轴方向的一端的上表面5a、作为另一端的下表面5b以及外周面5c。在外壳主体5的外周面5c上设置有第一管连接口 11及第二管连接口 12。这些管连接口 11、12形成为从外壳主体5的外周面5c突出的圆筒状。而且,第一管连接口 11的轴心和第二管连接口 12的轴心与外壳主体5的径向一致。在外壳主体5的内部设置有从第一管连接口 11到达第二管连接口 12的流道13。即,流道13沿外壳主体5的径向延伸。在外壳主体5的上表面5a上形成有与流道13连通的贯通孔15。与该贯通孔15相对的流道13的底面13a形成为凸状。而且,外壳主体5的上表面5a的贯通孔15的周围形成有圆形的嵌合凹部16。阳连接器连接部6与该嵌合凹部16嵌合。阳连接器连接部6被安装在外壳主体5的贯通孔15的上方,连通至外壳2的流道13。该阳连接器连接部6由与外壳主体5接合的第一部件21、以及与该第一部件21接合的第二部件22构成。第一部件21形成阳连接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外壳,具有液体流过的流道和阳连接器连接部,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大致圆形的管孔;以及 阀体,通过利用模具将弹性材料成形而形成,并堵塞所述外壳的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 其中,所述阀体具有: 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从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露出的顶面、在所述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以及由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突起成形且在所述顶面开口的直线形的顶面侧狭缝部;以及 固定部,从所述变形部的外周面上的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中间部突出,并被固定于所述外壳, 其中,所述顶面侧狭缝部的与开口侧相反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内, 所述变形部的顶面侧是椭圆柱体, 所述顶面侧狭缝部沿所述变形部的顶面侧的短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25 JP 2011-066966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外壳,具有液体流过的流道和阳连接器连接部,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大致圆形的管孔;以及 阀体,通过利用模具将弹性材料成形而形成,并堵塞所述外壳的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 其中,所述阀体具有: 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从所述阳连接器连接部露出的顶面、在所述顶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以及由设置于所述模具的突起成形且在所述顶面开口的直线形的顶面侧狭缝部;以及 固定部,从所述变形部的外周面上的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中间部突出,并被固定于所述外壳, 其中,所述顶面侧狭缝部的与开口侧相反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内, 所述变形部的顶面侧是椭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泰央辻敏教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