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色片及其印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055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作滤色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可变形的油墨图案沉积在片基上; 当所述油墨仍可变形时,使油墨图案变形,从而使厚度比所述变形前更均匀;并且 在所述变形的同时进行辐射干燥,以提高粘性或使所述油墨硬化。(*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板的滤色片,尤其涉及一种有源矩阵显示板和生产这种滤色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市场上出现小尺寸液晶显示器(LCD)已有二十多年了。近年来的进步在于开发笔记簿和台式计算机中使用的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显示器。这种LCD板,尤其是彩色LCD板用于平型屏幕的电视机、投影电视系统和摄象录象机取景器等,预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这类显示板可采取两种形式无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和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无源矩阵显示器在对面的玻璃板上使用成垂直条形阵列图案的透明电极。位于玻璃板之一内表面上的红、绿和蓝滤色片提供全色显示。无源矩阵显示比AMLCD容易制造,但其性能受到很大限制。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包含若干步骤。第一步是制备前玻璃板,包括将滤色片单元沉积在诸如玻璃等合适的片基上。滤色片的沉积一般包括将黑色矩阵图案和三原色(红、绿和蓝)图案沉积在黑色矩阵勾出的空间内。例如,在笔记簿计算机的应用中,每个彩色单元的宽度一般为70至100微米,长度一般为200至300微米。通过在滤色片单元上沉积一层透明的导电层,完成前玻璃片基的制作。在第二步中,用一分立(后面)的玻璃板形成薄膜晶体管或二极管,以及金属互连线。每个晶体管对显示板中的单个彩色象素起通/断开关的作用。最后第三步是组合这两块板,包括将液晶材料注入两块板之间,以形成液晶晶格(cell)。理想地,在LCD显示器中,一般为铟锡氧化物(ITO)的透明导电层应尽可能的光滑,以确保通电连续。另外,玻璃片基或涂层厚度的任何变化都会在最后的显示中产生可见的缺陷。因此,使填入前后板缝隙中的液晶层在整个显示器范围内尽可能均匀也是很重要的。由于形成前板的玻璃片基本身是一个对边平行且相当平整的部件,所以厚度的变化通常是在沉积滤色片阵列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由于一旦获得厚度均匀的滤色片/片基复合材料,沉积光滑ITO层的过程和前板与后板结合时获得均匀晶格空隙的过程就会相当顺利,所以希望沉积上表面光滑并且厚度尽可能均匀的滤色片图案。为此,由于照相平版印刷法能形成均匀的彩色阵列,所以目前在形成滤色片的印刷技术中,照相平版印刷技术是最佳的。但是,至今为止,包括照相平版印刷法的所有沉积方法本身还不能沉积足够光滑的彩色图案。因此,通常在彩色图案上加一层平面层,以减缓沉积过程引起的涂层光滑度或厚度均匀性的不足。透明平面层还用于防止离子在ITO和彩色图案层之间来回迁移。平面层也应该尽可能的光滑和平整。为了便于沉积平整的平面层,希望彩色图案光滑、平整,并且基本平行于玻璃片基的下表面。另外,由于图案的厚度如果变化,发射光的强度也将变化,所以截面积均匀的彩色图案才有希望获得最佳的显示对比度和彩色性能。目前用于制作滤色片的一种方法是照相平版印刷法,该方法用分立的步骤沉积滤色片中的每一个彩色图案。如上所述,由于照相平版印刷法可以沉积人们希望的更加平整的矩形截面积,所以过去照相平版印刷法曾经是沉积滤色片的较佳方法,尤其在与诸如无水平印、凹印和活版印刷术等油墨印刷方法相比时。另一方面,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印刷墨点一般具有顶部较圆或三角形的截面。另外,在一般印刷过程中,由于在滚筒(roll)至滚筒或滚筒至片基的转印期间,油墨会弄湿两个表面,所以所述转印期间油墨会在一定程度上粘裂。这会进一步会使墨点厚度不均匀,尤其对于粘着性较高的油墨。当由此产生的墨点沉积在片基上并固化时,其截面形状不均匀,从而产生一个用平面层也难以缓解的不均匀表面。另外,由于不同彩色图案间的对准是通过光学而非机械的方法来实现的,并且光学方法本质上较为精确,所以照相平版印刷方法显示出固有的高精度。鉴于所有这些原因,早期平板型显示器领域中的各工种工人都认为印刷方法对于制造LCD板的滤色片是劣等的。例如,Ueyama等作者在SEMI-SEMICON/West 92国际平板型显示器会议专集B第41-59页,“液晶显示器的滤色片”一文中,阐明虽然印刷方法较便宜,但油墨印刷方法的精度不足以可靠地制作高质量的彩色滤色片部分。如同上文所提及的那样,该文也指出,主要由于印刷点的截面成圆形,所以与照相平版印刷法相比,其印刷方法在质量上处于劣等。K.Mizuno和S.Okazaki在1991年11月日本应用物理杂志第30卷第118册第3313-3317页,建议通过下述工艺过程来产生滤色片,即在转印至片基之前,先在转印(传印)滚筒上连续制作油墨图案,并在紫外光(UV)的照射下干燥。每个干燥的彩色油墨图案单独转印至涂有粘着层的玻璃片基。美国专利第4,445,432号和第4,549,928号阐述了其他一些印刷方法。不幸的是,上述所有技术产生的墨点都具有传统的圆形或三角形截面。故希望开发一种能产生更适于滤色片应用的更光滑更均匀的墨点。另外,在制造LCD显示器期间,滤色片阵列一般要经历急剧加热和处理步骤。例如,一般为铟锡氧化物的透明导电层通常被真空喷涂在滤色片阵列板上,这常常在温度上升至250℃时进行,时间长达一小时或更长。另外,通过在压力下用可热固的粘着剂层压前后玻璃板,来装配液晶材料,该过程一般要求温度超过200℃。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承受如此高温的。美国专利第4,445,432号和第4,549,928号中揭示的印刷技术使用压敏热熔的油墨,它们由加热的凹版滚筒印刷。油墨在传印表面上充分冷却,使粘聚强度足以在传印滚筒和收集滚筒(collectorroll)之间和收集滚筒和片基之间转印100%的油墨。在某些方面,热熔性油墨不如辐射干燥型油墨理想。例如,映象或印品转印表面温度略有变化会导致对准定位的偏差。另外,辐照于200-250℃温度下是用来沉积透明电极的喷涂过程中常有的情况,这会使传统的热熔性油墨发生变形、氧化和挥发。希望提供具有良好分辨率和定位质量高且厚度均匀的油墨滤色片阵列,并且比现有滤色片阵列的制作容易且成本低。还希望提供能够承受制造液晶显示器时需经历的加热和处理步骤的滤色片阵列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的滤色片,和用于制造这种滤色片的方法和设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用油墨形成滤色片,并当油墨仍处于可塑变形状态时,压扁油墨以提高印刷墨点厚度的均匀性。由此,墨点将获得更光滑、顶部更平整,并且厚度和截面均匀的形状。该较光滑、厚度较均匀的形状可用各种技术来保持,例如如下所述,在挤压时固化油墨,利用保护转印层,或者两者都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挤压变形发生在多彩滤色片图像向片基转印期间。油墨最好在其被挤压转印至片基的同时干燥。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辐射干燥型油墨和透过透明处理滚筒(或透明片基)射出射线,或者通过在转印点(比如,在转印滚筒与片基形成的压印线处)发射射线,来实现这种同时干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滤色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透明转印层;将多个彩色油墨图案沉积在所述转印层上,以形成彩色油墨图案/转印层的复合物,油墨图案具有足够的粘性可以变形;并且将所述复合物转印至片基上,致使所述彩色油墨图案接触片基,并在转印时使油墨图案变形,使其厚度比所述转印前更均匀。更光滑。用这种方法,可使油墨沉积,直接与片基接触。由此,与片基接触的彩色油墨表面将与片基表面吻合。如果片基是平的,那么与片基接触的油墨表面也将是平的。变形步骤最好与转印步骤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劳伦斯·博科伯纳德·艾德罗纳德·埃德加·约翰逊威廉·爱德华·洛克罗伯特·唐纳特·肖普让皮埃尔·特芒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