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渗融丝网印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49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烯烃塑制品渗融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油墨调配、印刷和火焰渗融;它用市售聚氨酯浓油型油墨为基料,辅以二甲苯、苯乙酮、环己酮、增粘剂和油墨稀释剂调配成印刷油墨浆料,对各种塑制品的光滑表面直接实施单色或多色丝网印刷,然后用瞬间火焰喷烧,使之渗融固化。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印刷的塑制品,其图文标记的渗融性好,粘附力强,耐酸碱、色泽鲜明稳定,富有立体感,经久不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塑料的印刷工艺。有机塑料,数量最大的莫过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聚烯择塑料。它们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饮料和食品的周转箱,各种工具箱,桶、盆、筐、篮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等的塑料配件;这些塑料制品通常需要在其表面印刷图文、商标、厂名、电话等各类标记。但聚烯烃塑料表面最大的缺陷是粘附力差,一般不对塑料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或者不使用特制的专用油墨,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印刷。在现有技术中,有文献①西班牙专利ES527132,于1984年11月16日公开,它是用全氯乙烯对塑料表面脱脂,以便它能对油墨有良好的粘附力,然后在170-200℃加热10秒钟,再用浸有氯化溶液的海绵揩拭敏化(Sensitifed),干燥后在表面涂一层透明清漆,再干燥,最后按要求进行印刷;有文献②中国专利CN1085584A,于1994年4月20日公开,它公开的是一种专用于塑料丝网印刷的油墨,由聚苯乙烯、环己酮、二甲苯、汽油、酚醛树脂、氯丁橡胶、偶联剂和颜料组成。文献①所介绍的技术,对塑料表面的预处理过程太复杂,对印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印刷质量很难确保经久不衰;文献②所介绍的专用油墨,最适合于钙塑瓦楞箱及塑料编织袋的印刷,但对硬质光滑表面的塑制品也很难确保印刷质量经久不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不需要对塑料表面进行任何预处理,又不需用塑料印刷专用油墨的渗融丝网印刷工艺,它对各种塑料制品的光滑表面,既能简便快捷地实施有效印刷,又能确保印刷质量经久不衰。本专利技术的塑料制品渗融丝网印刷工艺,由丝网版制作、油墨调配、印刷和火焰渗融四个部分组成。一.丝网版制作选用260-320目的机织平纹尼龙或涤纶丝网,在张力0.5-0.6兆帕下绷网,并用胶粘紧,使丝网下沉小于2mm;在暗室中,选用20-40um厚度的感光膜粘于丝网上,或者在丝网上连续数遍刮涂感光胶直至形成10-15um厚的干燥胶膜,再将照相复制的图文底片或手工描绘的图文底图固定于丝网上;经过灯光或日光感光后,先用温水洗去面层胶液,然后用清水冲洗显影,即在丝网上呈现出清晰透明、与底片或底图一致的图文;最后经修整,并在非着墨部分贴一层不干胶带封网,以保护版面。二.油墨调配选用所需色彩的市售聚氨酯浓油型油墨作基料,按以下配方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调配聚氨酯浓油型油墨80~88二 甲苯3~5苯 乙酮3~5环 己酮1~3增 粘剂0.5~1油 墨 稀 释 剂2~7调配时,在常温下均匀搅拌,使各组分相互渗融,相互交联,形成粘度适当的印刷油墨浆料,待用。油墨稀释剂可选用SS-783或者SS-719。三.印刷将调配好的油墨浆料适量倾入丝网版板框内,即可对待印的塑制品干净表面进行丝网印刷。它既可做单色印刷,也可做多色套印。单色印刷时,一次即可完成;多色套印时,须用多个丝网版板框,分别使用不同色彩的油墨浆料进行套印,并须将前次印刷自然干燥,待已印表面不粘手时再进行下一次套印,这样经多次套印即可获得多色图文的印刷表面。四.火焰渗融单色印刷或者多色套印完成后,立即用汽油喷灯对塑制品的印刷表面进行火焰处理将汽油喷灯的火焰喷口距印刷表面20-25cm,进行2-3秒钟的火焰喷烧,使印刷的油墨层与塑料表面的瞬时温度达到1000℃左右,从而导致油墨层与所依附的塑料表面相互渗融、相互交联、并瞬间固化,形成0.03-0.05mm厚的印刷渗融层。这样,就完成了塑料制品渗融丝网印刷的全工艺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印刷工艺适用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印刷。本专利技术的印刷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印刷各种塑料制品的光滑复杂表面(曲面和平面皆可),实用范围广,工艺操作简便快捷;覆盖效果好,油墨层厚,富有立体感,可得到色彩鲜明的多色印刷品;把印刷表面放入≥90℃的1%NaOH水溶液或稀酸溶液中浸泡2小时,风干后图文标记的颜色无任何变化;用尖刀在印刷标记部位以1.5-2mm间距划十字痕,再用一条粘附带紧贴该部位,随后撕开粘附带而标记部位不会脱落;印刷牢固度达到和超过国家GB5738-85标准和美国百事可乐集团标准。总之,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印刷的塑制品,其图文标记的渗融性好,粘附力强,耐酸碱,色泽鲜明稳定,经久不衰。实施例在黄色HDPE塑料啤酒周转箱上分别印刷″蓝带啤酒″红色字样和红、白、蓝三色的商标。1.选用260目的机织平纹尼龙丝网,在张力0.6兆帕下绷网,用缩醛胶粘紧;在暗室中,选用40um厚度的XH型兰菲林感光膜粘于丝网版上,再将手工描绘的″蓝带啤酒″字样底图和商标底图,分别固定于各自的丝网上;经过灯光感光后,先用温水洗去面层胶液,再用清水冲洗显影,在丝网上立即呈现出与底图一致的图文;最后经修整,并在非着墨部分贴一层不干胶带封网,以保护版面。这样,制得一个″蓝带啤酒″字样丝网版板框,和三个商标丝网版板框。2.选用聚氨酯浓油型红、白、蓝三种颜色的东洋牌油墨SSPPNK-112(红色)、SSPPNK-611(白色)、SSPPNK-037(蓝色),分别按以下配方组分(重量百分比)调配成粘度适当的印刷油墨浆料东洋牌油墨88,二甲苯3,苯乙酮3,环己为酮1,增粘剂0.5,SS-783(油墨稀释剂)4.5。3.将调配好的红、白、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油墨浆料,逐个适量倾入各自所需颜色的丝网版板框内,对待印的周转箱干净表面进行印刷。需要印刷红色″蓝带啤酒″字样的表面,只用相应的丝网版板框做红色单印一次即可;需要印刷红、白、蓝三色商标的表面,依次用相应的丝网版板框做三次套印。4.单色印刷和三色套印完成后,立即用汽油喷灯对印刷表面做相应的火焰处理将汽油喷灯的火焰喷口距印刷表面20-25cm,进行2-3秒钟的火焰喷烧,使印刷有″蓝带啤酒″字样和商标的油墨层与塑料表面的瞬时温度达到1000℃左右,从而导致油墨层与所依附的塑料表面相互渗融、相互交联、并瞬间固化,形成富有立体感的渗融印刷标记。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制品渗融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油墨调配和印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火焰渗融,即用汽油喷灯对塑制品的印刷表面进行火焰处理将汽油喷灯的火焰喷口距印刷表面20-25cm,进行2-3秒钟的火焰喷烧,使印刷的油墨层与所依附的塑料表面相互渗融、相互交联、并瞬间固化,形成0.03-0.05mm厚的印刷渗融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墨调配是选用所需色彩的市售聚氨酯浓油型油墨,按以下配方组分(重量百分比)调配成粘度适当的印刷油墨浆料聚氨酯浓油型油墨80-88,二甲苯3-5,苯乙酮3-5,环己酮1-3,增粘剂0.5-1,油墨稀释剂2-7。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丝网版制作是选用260-320目的机织平纹尼龙或涤纶丝网,在张力0.5-0.6兆帕下绷网,使丝网下沉小于2mm;在暗室中,选用20-40um厚度的感光膜粘于丝网上,或者在丝网上连续数遍刮涂感光胶直至形成10-15um厚的干燥胶膜,再将照相复制的图文底片或手工描绘的图文底图固定于丝网上;经过灯光或日光感光后,先用温水洗去面层胶液,然后用清水冲洗显影,最后经修整,并在非着墨部分贴一层不干胶带封网。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印刷是将调配好的油墨浆料适量倾入丝网版板框内,对待印的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制品渗融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油墨调配和印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火焰渗融,即用汽油喷灯对塑制品的印刷表面进行火焰处理;将汽油喷灯的火焰喷口距印刷表面20-25cm,进行2-3秒钟的火焰喷烧,使印刷的油墨层与所依附的塑料表面相互渗融、相互交联、并瞬间固化,形成0.03-0.05mm厚的印刷渗融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华曾依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跃华塑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