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承载装置、吊臂承载系统和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9051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其中,所述蓄能器用于在所述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蓄能。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吊臂承载系统和起重机。该吊臂承载装置能够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其中,所述蓄能器用于在所述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蓄能。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吊臂承载系统和起重机。该吊臂承载装置能够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专利说明】吊臂承载装置、吊臂承载系统和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吊臂承载系统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起重机作为一种多动作的起重机械,正朝向智能化、大型化发展。我国的起重机行业在经过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之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其中,吊臂是起重机的重要构件之一。通过吊臂能够将货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改变吊臂倾角可达到变幅的目的,从而增大作业范围。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载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式起重机包括吊臂1、车体2,吊臂I通过变幅油缸3的伸缩运动而实现转动,且该吊臂I通过刚性吊臂支座4支撑,因此,该吊臂I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对车辆产生刚性冲击、造成整车结构件损坏、同时影响驾驶舒适性。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吊臂承载装置,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臂承载装置,该吊臂承载装置能够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臂承载系统,该吊臂承载系统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臂承载装置且能够对吊臂提供持续、可均匀变化的支持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臂承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臂承载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其中,所述蓄能器用于在所述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蓄能。优选地,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或者缸体用于接触并支撑所述吊臂,所述蓄能器连接至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吊臂承载系统,其中,该吊臂承载系统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吊臂转动的变幅液压缸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吊臂承载装置,所述支撑液压缸与所述变幅液压缸液压连接成使得在所述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所述支撑液压缸输出的液压油能够驱动所述变幅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优选地,所述支撑液压缸和所述变幅液压缸分别为一个,且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液压连接至所述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优选地,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第一液压增压装置连接至所述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二液压增压装置连接至所述变幅液压缸的有杆腔。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增压装置和第二液压增压装置分别为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杆被该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分为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有杆腔中,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有杆腔中,所述变幅液压缸连接至所述第一有杆腔,所述支撑液压缸连接至所述第二有杆腔。优选地,所述支撑液压缸包括第一支撑液压缸和第二支撑液压缸,以分别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关于所述吊臂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侧下部,所述第一支撑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支撑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优选地,所述吊臂的变幅转动通过两个所述变幅液压缸驱动,所述两个变幅液压缸包括第一变幅液压缸和第二变幅液压缸,所述第一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且所述第一变幅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所述第二变幅液压缸的有杆腔分别连接至油箱。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第一液压增压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第二液压增压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增压装置和第二液压增压装置分别为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所述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杆被该单活塞式双出杆液压缸的活塞分为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有杆腔中,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有杆腔中,所述第一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一液压增压装置的所述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二变幅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二液压增压装置的所述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一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一液压增压装置的所述第二有杆腔,所述第二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至所述第二液压增压装置的所述第二有杆腔。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吊臂和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基体,其中,所述起重机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吊臂承载装置,所述支撑液压缸和蓄能器连接于所述基体。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吊臂和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基体,其中,所述起重机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吊臂承载系统,所述支撑液压缸、蓄能器和变幅液压缸分别连接至所述基体。优选地,所述起重机为车载式起重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吊臂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所以在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能够通过蓄能器的蓄能作用实现对吊臂的柔性支撑,即该吊臂承载装置能够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载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臂承载系统的示意简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臂承载系统的示意简图。附图标记说明I吊臂2车体3变幅油缸4刚性吊臂支座5第一支撑液压缸 6第二支撑液压缸7第一变幅液压缸 8第二变幅液压缸9第一液压增压装置 10第二液压增压装置11第一蓄能器12第二蓄能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其中,该吊臂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其中,蓄能器用于在吊臂压缩支撑液压缸时蓄能,即能够将吊臂的动能转化为蓄能器的压缩能。如上所述,该吊臂承载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所以在吊臂压缩支撑液压缸时能够通过蓄能器的蓄能作用实现对吊臂的柔性支撑,即该吊臂承载装置能够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具体地,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或者缸体可以用于接触并支撑吊臂(显然,用支撑液压缸的缸体接触并支撑吊臂也是可以的),蓄能器连接至支撑液压缸的无杆腔,从而使得吊臂压缩支撑液压缸时由于活塞杆的缩回而使无杆腔体积减小,从而对蓄能器蓄能,以缓解吊臂产生的刚性冲击。参见图2和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吊臂承载系统,其中,该吊臂承载系统包括用于驱动吊臂转动的变幅液压缸和根据上述吊臂承载装置,支撑液压缸与变幅液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臂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臂的支撑液压缸和与该支撑液压缸液压连接的蓄能器,其中,所述蓄能器用于在所述吊臂压缩所述支撑液压缸时蓄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浩中王启涛刘学俭颜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