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机构以及送风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614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机构以及送风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套筒壳具有覆盖套筒以及板部的外周的圆筒部和封闭所述圆筒部的下部的底部。所述底部包括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沿周向排列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且分别向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套筒的所述下表面接触。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板部在径向对置。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机构以及送风风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流体动压的轴承机构。轴承机构例如用于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马达的轴承机构,有的轴承机构利用了流体动压。关于这样的轴承机构之一,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2005-282779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8-138713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公开2008-163969号公报中所例示的那样,记载了将套筒收纳在套筒壳中的轴承机构。润滑油被保持在套筒壳内。当使用粘接剂将套筒固定在套筒壳中时,需求一种避免粘接剂与轴承机构的旋转部件干涉的结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08-138713号公报中,在将轴承套筒压入壳体之后,将粘接剂充填到粘接剂充填部。在日本专利公开2008-163969号公报中,在套筒的下表面设置环状凸部,由此,能够防止剩余的粘接剂流入轴向动压轴承部。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282779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需要设置粘接剂充填部,因此使轴承机构大型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8-163969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根据粘接剂的量,粘接剂呈环状夹在套筒的下表面以及套筒壳的与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对置的环状台阶部之间,因而套筒相对于套筒壳的轴向位置的管理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降低由于粘接剂的存在而导致套筒相对于套筒壳的轴向位置的精度下降。本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轴承机构具有:轴,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套筒,所述轴插入在该套筒中;板部,其呈从所述轴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板状,且与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对置,并且该板部的直径比所述下表面的直径小;套筒壳,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位于该套筒壳的内侧;粘接剂,其粘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壳;以及润滑油。所述套筒壳具有:圆筒部,其覆盖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的外周;以及底部,其封闭所述圆筒部的下部。所述轴承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沿周向排列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且分别向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套筒的所述下表面接触。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板部在径向对置。所述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所述润滑油连续存在于包括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套筒壳的部位与包括所述轴以及所述板部的部位之间。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本技术能够容易地减少套筒相对于套筒壳的轴向位置的精度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送风风扇的纵剖视图。图2为马达部附近的纵剖视图。图3为套筒的纵剖视图。图4为套筒的俯视图。图5为套筒的仰视图。图6为轴承部附近的纵剖视图。图7为套筒壳的立体图。图8为套筒壳的俯视图。图9为套筒壳的纵剖视图。图10为示出台阶部的其他例子的纵剖视图。图11为示出套筒壳的其他例子的纵剖视图。图12为示出套筒壳的另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图13为示出套筒壳的另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套筒壳的俯视图。图15为示出轴承机构的其他例子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送风风扇I的中心轴线Jl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不表示被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上下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与中心轴线JI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图1为本技术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风扇I的纵剖视图。送风风扇I为离心风扇。送风风扇I例如装设在个人笔记本电脑中,用于冷却电脑壳体内部的设备。送风风扇I包括马达部2、叶轮3以及机壳5。叶轮3的中心轴线与马达部2的中心轴线Jl 一致。叶轮3包括多个叶片31。多个叶片3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沿周向排列。马达部2使多个叶片31绕中心轴线Jl旋转。机壳5收纳马达部2以及叶轮3。机壳5包括上板部51、下板部52以及侧壁部53。上板部51覆盖多个叶片31的上侧。下板部52覆盖多个叶片31的下侧。在下板部52固定马达部2。侧壁部53覆盖多个叶片31的侧方。由上板部51、侧壁部53以及下板部52构成包围叶轮3的风洞部50。上板部51以及下板部52通过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薄板状。侧壁部53通过铝合金的压铸或树脂而成型。侧壁部53的下端部与下板部52的周缘部通过螺纹固定等方式被紧固在一起。上板部51通过铆接等固定在侧壁部53的上端部。上板部51以及下板部52分别包括吸气口 54。吸气口 54位于叶轮3的上方以及下方。通过上板部51、侧壁部53以及下板部52,在多个叶片31的侧方构成送风口。另外,下板部52也为马达部2的后述的静止部21的一部分。图2为马达部2附近的纵剖视图。马达部2为外转子型。马达部2包括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1和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22。如后所述,由于通过静止部21的一部分和旋转部22的一部分构成轴承机构4,因此将轴承机构4当做一个构成要件时,马达部2包括静止部21、轴承机构4以及旋转部22。旋转部22通过轴承机构4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1旋转。静止部21包括定子210、轴承部23、衬套24以及下板部52。轴承部23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轴承部23包括套筒231和套筒壳232。套筒231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筒状。套筒231为金属烧结体。在套筒231中含浸有润滑油40。由于轴承部23由两个部件构成,因而能够提高轴承内周部在材料选择上的自由度。并且,通过使套筒231为烧结体,能够容易地增大在轴承部23处的润滑油40的保持量。套筒壳232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套筒壳232覆盖套筒231的外周面以及下表面。套筒231通过粘接剂233固定在套筒壳232的内周面。套筒壳232由树脂形成。优选使用粘接以及压入两种方式将套筒231与套筒壳232固定。套筒231的下表面中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与套筒壳232的内底面在上下方向分离。通过套筒231的下表面与套筒壳232的内周面以及内底面构成板收纳部239。衬套24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衬套24优选使用绝缘部件。衬套24更优选通过树脂而成型。衬套24包括衬套主部241以及衬套突出部242。衬套主部241和衬套突出部242优选为连成一体的部件。衬套主部241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筒状。衬套突出部242也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筒状。衬套突出部242的径向的厚度比衬套主部241的径向的厚度小。衬套突出部242从衬套主部24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向上方关出。套筒壳232的外周面下部使用粘接剂固定在衬套主部241的内周面。也可以使用粘接以及压入两种方式固定套筒壳232和衬套24。衬套24的外周面下部固定在设置于下板部52的孔部中。定子210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定子210固定在衬套24的外周面。定子210包括定子铁芯211和多个线圈212。定子铁芯211由呈薄板状的硅钢板层叠而形成。定子铁芯211包括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13和从铁芯背部213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214。通过分别在齿214卷绕导线而构成多个线圈212。将衬套24压入到铁芯背部213中。铁芯背部213的内周面固定在衬套主部241的外周面的上部以及衬套突出部242的外周面的下部。衬套突出部242的上端位于比铁芯背部213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机构,其具有:轴,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套筒,所述轴插入在所述套筒中;板部,其呈从所述轴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板状,且与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对置,且所述板部的直径比所述下表面的直径小;套筒壳,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位于所述套筒壳的内侧;粘接剂,其粘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壳;以及润滑油,所述套筒壳具有:圆筒部,其覆盖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的外周;以及底部,其封闭所述圆筒部的下部,所述轴承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沿周向排列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上,且分别向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套筒的所述下表面接触,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板部在径向对置,所述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所述润滑油连续存在于包括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套筒壳的部位与包括所述轴以及所述板部的部位之间,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4 JP 2013-1256381.一种轴承机构,其具有: 轴,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 套筒,所述轴插入在所述套筒中; 板部,其呈从所述轴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板状,且与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对置,且所述板部的直径比所述下表面的直径小; 套筒壳,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位于所述套筒壳的内侧; 粘接剂,其粘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壳;以及 润滑油, 所述套筒壳具有: 圆筒部,其覆盖所述套筒以及所述板部的外周;以及 底部,其封闭所述圆筒部的下部, 所述轴承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包括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沿周向排列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上,且分别向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套筒的所述下表面接触, 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板部在径向对置, 所述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所述润滑油连续存在于包括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套筒壳的部位与包括所述轴以及所述板部的部位之间, 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套筒壳的所述圆筒部的所述内周面在径向相连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出部的与所述套筒接触的上端面从所述套筒壳的所述圆筒部的所述内周面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包括多个接触部,该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沿周向排列,且分别沿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以压入状态插入在所述套筒壳内。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冈健人福岛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