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210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3:39
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它涉及一种炉灶,具体涉及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炉灶内的染料不能完全燃烧,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炉体、导热杆、温差发电片、风扇和通风室,通风室设置在炉体的前侧,温差发电片和风扇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通风室内,导热杆水平设置在炉体的炉膛内,导热杆的导热端与通风室内的温差发电片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的电流输出端与风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通风室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灶,具体涉及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
技术介绍
家用炉灶多以煤和生物质为主要燃料,常见于没有集中供暖或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采暖费用较低,是取暖的理想选择。由于家用采暖炉燃料燃烧效率本来就不高,燃料在炉内燃烧不充分,燃烧后灰样里面常伴有明显的颗粒状未燃尽燃料存在,如果在无风天或风力较小的天气,炉中的空气流动量减少,燃烧效率会更低。常用的家用炉灶由于其与外界通风单纯依靠底部的进风口,常常由于风量小,供氧量不足而导致炉内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除此之外,炉膛及燃烧火焰产生的热辐射直接散发到空气中,又造成了另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炉灶内的染料不能完全燃烧,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炉体、导热杆、温差发电片、风扇和通风室,通风室设置在炉体的前侧,温差发电片和风扇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通风室内,导热杆水平设置在炉体的炉膛内,导热杆的导热端与通风室内的温差发电片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的电流输出端与风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通风室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普通炉灶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按照燃烧学原理,炉灶内燃料的燃烧处于扩散燃烧区,普通炉灶炉膛内燃料的燃烧由于空气对流强度低,供氧量不足,将导致燃料无法充分燃烧,并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本专利技术通过温差发电片带动风扇产生一次风和二次风,通过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引入炉膛底部和顶部两个区域,在底部促进了燃料初次燃烧,在炉膛顶部促使燃料的少部分不完全燃烧产物再次燃烧,保证了燃料燃烧的充分进行。本专利技术加快了燃料的燃烧热量释放速度,通过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鼓入,炉内燃料得到充分的氧化剂,二氧化碳等燃烧产物也由于对流强度的加大被更换的排出炉体,这样加快了燃料的燃烧速率,提高了燃烧的热量释放速度,风扇安装在散热片正前方,以增加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温差产生电能,带动风扇向炉内鼓风,以加大炉内对流强度,为煤燃烧提供足够的氧量,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符合温差发电原理和燃烧学原理。这种高效燃烧炉灶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解决无电人口的生活用电问题,减小CO中毒的可能性。适用于以燃烧煤、木材或秸杆等生物质为燃料的炉灶,成本低、效率高,特别适合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包括炉体1、导热杆2、温差发电片3、风扇5和通风室8,通风室8设置在炉体I的前侧,温差发电片3和风扇5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通风室8内,导热杆2水平设置在炉体I的炉膛内,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通风室8内的温差发电片3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3的电流输出端与风扇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通风室8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8-1。【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的温差发电片3与风扇5之间设有散热片4,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散热片4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3的散热面与散热片4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还包括一次风管6和二次风管7,通风室8的下部通过一次风管6与炉体I的炉膛下部连通,通风室8的上部通过二次风管7与炉体I的炉膛上部连通。[0011 ]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如此设置,一次风管6和二次风管7将高速气流引入炉内,产生由煤炉下端进入炉体的一次风和从煤炉上部进入炉体的二次风,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排放,提高燃烧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的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温差发电片3之间涂有硅胶层,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散热片4的连接处涂有硅胶层,温差发电片3的散热面与散热片4的连接处涂抹硅胶层。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是:如此设置,使导热杆2与温差发电片3、导热杆2与散热片4、温差发电片3与散热片4之间充分接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工作原理温差发电片3在两侧温差的推动下产生电压,并带动安装在通风室内的风扇5转动,风扇5 —方面可以加速散热片的散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次风管6和二次风管7将高速气流引入炉内,产生由炉体I下端进入炉膛的一次风和从炉体I上端进入炉体的二次风,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排放,提高燃烧效率。实施例:用本专利技术炉灶和普通炉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分别取传统炉灶和加装温差发电鼓风装置的炉灶燃烧后的灰样进行对比,采用加装自身发电及自通风装置后的炉灶,煤的燃烧效率提高,黑粒部分明显减少,在炉膛下部通入一次风,使固体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小,在炉膛上部通入二次风,使煤燃烧形成的CO进行二次燃烧,不产生CO,气体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少,说明加燃料在本专利技术炉内的燃烧更加充分。用质量均为Ikg的水进行试验,分别在传统煤炉及温差发电煤炉中加入2kg的煤并引燃,记录水温从30°C升至40°C的时间,得到使用传统煤炉时所需时间为h = 88s,使用温差发电煤炉所需时间为t2 = 65s,煤处于扩散燃烧区,炉底通入一次风后,加快了煤的燃烧速度,由此可见温差发电煤炉工作时的热量释放速度较普通炉灶大,相同条件下可提供的功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包括炉体(1)、导热杆(2)、温差发电片(3)、风扇(5)和通风室(8),通风室(8)设置在炉体(1)的前侧,温差发电片(3)和风扇(5)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通风室(8)内,导热杆(2)水平设置在炉体(1)的炉膛内,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通风室(8)内的温差发电片(3)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3)的电流输出端与风扇(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通风室(8)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包括炉体(I)、导热杆(2)、温差发电片(3)、风扇(5)和通风室(8),通风室(8)设置在炉体⑴的前侧,温差发电片⑶和风扇(5)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通风室⑶内,导热杆(2)水平设置在炉体(I)的炉膛内,导热杆(2)的导热端与通风室(8)内的温差发电片(3)的受热面连接,温差发电片(3)的电流输出端与风扇(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通风室(8)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身发电及自通风燃烧炉灶,其特征在于:温差发电片(3)与风扇(5)之间设有散热片(4),导热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阳张会广王若玉姚凤菊顾文波朱群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