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电芯体以及所述电解液封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体包括:隔膜、正极片、负极片,在任一正极片、负极片之间分别间隔有一所述各隔膜,所述电解液充满所述壳体内腔,浸泡所述电芯体并且渗入所述电芯体;在所述胶囊中封装有第二电解液,所述胶囊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电芯体外。(*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由于其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以及汽车,已经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专利技术人在进行本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陷:现有锂电池在经过倍率循环一段时间后,其内部的电解液会逐渐减少,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的电芯体、电解液、至少一可挤破的胶囊,所述电芯体、电解液以及所述胶囊以及封装于所述壳体内,在各所述胶囊中分别密封有预设的液体。结合第一方面,在至少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电解液。结合第一方面,在至少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阻燃剂,在至少另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绝缘剂。结合第一方面,所述阻燃剂为烷基二苯磷酸酯。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电芯体还包括:无尘布,所述无尘布位于所述电芯体内部。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电芯体为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层叠的各所述负极片、隔膜、正极片,所述无尘布层叠在所述层叠体的任意一层叠层。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无尘布的尺寸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一致。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无尘布为至少两片。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电芯体为卷绕体,所述卷绕体由一所述负极片、一所述隔膜、一所述正极片、以及至少一所述无尘布层叠后由内到外卷绕组成;所述无尘布的尺寸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一致。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无尘布为至少两片。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当用户在将本实施例的电池应用一定时间后,当电池的容量衰减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电芯体表面的方式挤破电解液胶囊,从而使胶囊中的电解液补充到电芯体中,参与电解反应,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对比试验I中提供的液失量分布对比示意图;图3、4、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对比试验I中提供的样品5、样品6、样品11、样品12、样品25、样品26在循环测试时容量随时间衰减的曲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对比试验I中的样品1、样品2、样品3作为示意得到的电池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对比试验3中的样品11、样品12、样品13作为不意得到的电池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示意图。附图标记:101:电芯体;102:胶囊;10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的电芯体101的壳体内固定设置胶囊102,并且在胶囊102中密封封装有确定的液体。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比如:可以在胶囊中密封电解液,这样,应用一定时间后,当电池的容量衰减时,用户可以挤破壳体内的胶囊102,从而使胶囊102中的电解液补充到电芯体101中,参与电解反应,为锂离子电池补充新的电解液,恢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恢复提闻电池的循环性能。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示意,还可以在胶囊中密封阻燃剂、绝缘剂,当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发生异常时,用户可以刺穿胶囊,使胶囊中的阻燃剂、绝缘剂流出,使电池内部停止工作,防止异常的进一步发生。其中阻燃剂、绝缘剂可以装配在一个胶囊内,也可以装在不同的多个胶囊内。还可以设置多个胶囊,部分胶囊装配电解液,部分胶囊装配阻燃剂、绝缘剂,在装配时根据不同的设计将各胶囊装配在壳体内,以供用户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选用二苯磷酸酯作为本实施例的阻燃剂。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但不限于在电芯体101的壳体的转角部位设置上述的胶囊102,该胶囊1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电池的尺寸设置。由上可见,由于本实施例锂离子电池内还设置有密封的胶囊,可以在胶囊中密封电解液以在电池容量衰减时补充电解液恢复电池的循环性能,还可以在胶囊中密封阻燃齐U、绝缘剂以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紧急阻止电池内部的反映,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实施例2: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与实施例1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的电芯体中还设置有无尘布层,该无尘布层位于电芯体101内部的任意位置。在制备时,按照电芯体101的类型,将无尘布设置在电芯体101内,然后将电芯体101置入壳体103的内部,封装壳体103,注电解液,化成,分容,即得本实施例的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注电解液时,使电解液浸泡电芯体101,电解液渗入电芯体101内,被无尘布吸收,从而可以提高在有限的壳体103内的电解液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能提高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特别是,在电池的应用过程中,其内部的电解液减少时,无尘布吸收的电解液能够被释放补充被损耗的电解液,有利于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叠片锂离子电池时,其中的电芯体101为由多片负极片、隔膜、正极片层叠组成的层叠体,在层叠时,将预裁好的无尘布层叠在层叠体的任一层或者任意多层中即可得到带无尘布的层叠电芯体101。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层叠电芯体101的外观平整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无尘布的尺寸剪裁成与正极片的尺寸一致或者近似,在叠片作业时加入到层叠体中即可。其中无尘布的片数以及层叠的层数以及层叠的位置可以任意或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卷绕锂离子电池时,其中的电芯体101为由一条状的负极片、一条状的隔膜、一条状的正极片、以及至少一条状的无尘布层叠后,通过卷针由内到外卷绕得到卷绕电芯体101。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层叠电芯体101的外观平整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无尘布的尺寸剪裁成:使无尘布的宽度与对应的卷针的宽度(即卷绕体的宽度)一致或者近似,使无尘布的长度与正极片的长度一致。其中无尘布的片数以及其位置可以任意或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试验数据分析: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以下通过试验分析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适宜说明。对比试验1:应用于卷绕电池的失液率以及循环性能试验分析以AP5034076-1 lA-1300mAh批次按照相同制备工艺以及相同试验工艺得到的各组电池作为试验样品对应的液失量分布对比示意图。上述试验样品的尺寸规格为50*34*076,放电倍率为1C,容量为1300mAh。在电池化成抽气二次封装后,对分别对四个抽样试验样品进行测试,对锂离子电池内的电解液进行测量,并与之前的注液量进行比对,将比对的差值与注液量比值作为本实施例的失液量。得到图2所示的电解液流失率比对示意图。在图中:201示意了在卷芯中设置了一层与正极片同长与卷芯同宽的无尘布的试验样品对应的液失量示意图;202示意了在卷芯中设置了两层与正极片同长与卷芯同宽的无尘布的试验样品对应的液失量示意图;203示意了在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的电芯体、电解液、至少一可挤破的胶囊, 所述电芯体、电解液以及所述胶囊以及封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各所述胶囊中分别密封有预设的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胶囊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的电芯体、电解液、至少一可挤破的胶囊, 所述电芯体、电解液以及所述胶囊以及封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各所述胶囊中分别密封有预设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在至少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电解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在至少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阻燃剂,在至少另一所述胶囊中密封有绝缘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所述阻燃剂为烷基二苯磷酸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 所述电芯体还包括:无尘布,所述无尘布位于所述电芯体内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安轩,曾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