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659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冲针固定板,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凹模,所述冲针固定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所述凹模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孔模具适用于冲压弧面孔,尤其适用于冲压密度高、长度大于孔径的弧面孔,采用多段逐步冲孔的方式,确保了冲孔质量,同时也延长了仿形冲针的使用寿命;而且冲压的废料无需人工清理,通过一设置了凸块的顶板即可将废料顶出,然后再辅以吹扫设备进行吹扫即可清除废料,安全且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冲针固定板,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凹模,所述冲针固定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所述凹模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冲孔模具适用于冲压弧面孔,尤其适用于冲压密度高、长度大于孔径的弧面孔,采用多段逐步冲孔的方式,确保了冲孔质量,同时也延长了仿形冲针的使用寿命;而且冲压的废料无需人工清理,通过一设置了凸块的顶板即可将废料顶出,然后再辅以吹扫设备进行吹扫即可清除废料,安全且高效。【专利说明】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孔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在笔记本壳体、电视壳体、显示器壳体等产品的弧面位置冲孔的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笔记本壳体,为了确保散热性能,在图中所示的A、B两处均形成有数量多、孔径小(1.0-1.5mm)的散热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散热孔处于弧面位置,而且长度远远大于其孔径,冲孔难度高,传统的冲孔模具无法满足冲孔质量和冲孔精度,同时模具的强度也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孔模具,适用于在弧面位置冲孔,解决了弧面孔难以冲压成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冲针固定板,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凹模,所述冲针固定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所述凹模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所述仿形冲针包括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冲孔时,所述第一冲头最先冲压产品,所述第三冲头的截面形状、面积与产品的冲孔形状、面积一致。在经过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的先后冲压后,产品上即形成了要求的冲孔。前述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并且第一冲头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均小于第二冲头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由于产品的冲孔长度远远大于其孔径,所以采取了这种“多段逐步冲孔”的方式,既保证了冲孔质量,又延长了冲针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前述第一冲头与第二冲头的冲头深度之和小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所述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的冲头深度之和大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优选地,前述凹模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块,用于从四周对产品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前述凹模下方还设有一顶板,所述顶板上形成有能够容纳于落料孔中的凸块以将落料顶出,以实现自动脱料,无需人工手动清除废料。优选地,前述凸块的高度大于落料孔深度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之和。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顶板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冲孔模具适用于冲压弧面孔,尤其适用于冲压密度高、长度大于孔径的弧面孔,采用多段逐步冲孔的方式,确保了冲孔质量,同时也延长了仿形冲针的使用寿命;而且冲压的废料无需人工清理,通过一设置了凸块的顶板即可将废料顶出,然后再辅以吹扫设备进行吹扫即可清除废料,安全且高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冲压成型后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其中一个仿形冲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模座、2、上垫板、3、冲针固定板,4、下模座、5、下垫板、6、凹模,61、落料孔,7、仿形冲针,71、第一冲头,72、第二冲头,73、第三冲头,8、定位块,9、顶板,91、凸块,10、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中,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冲针固定板3,下模组包括:下模座4、下垫板5、凹模6,冲针固定板3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7,而凹模6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61。所谓“仿形冲针7”,是指冲针的形状模仿冲孔的形状设置,参见图1和图2,由于冲孔密集度高而且长度远远大于孔径,而且又成型于弧面A、B附近,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具一次冲压成型的话,会造成冲孔彼此之间连通,影响冲孔质量,造成次品,同时,也容易折断冲针。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仿形冲针7包括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冲头71、第二冲头72及第三冲头73,冲孔时,第一冲头71最先冲压产品,上模组下行,第二冲头72对产品进行冲压,最后,第三冲头73对产品进行冲压,完成冲孔。其中,第三冲头73的截面形状、面积与产品的冲孔形状、面积一致。作为一种具体结构,第一冲头71和第二冲头72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并且第一冲头71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均小于第二冲头72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由于产品的冲孔长度远远大于其孔径,所以采取了这种“多段逐步冲孔”的方式,既保证了冲孔质量和产品质量,又延长了冲针的使用寿命。第一冲头71与第二冲头72的冲头深度之和小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第一冲头71、第二冲头72及第三冲头73的冲头深度之和大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这样一来,经过三个冲头的分段冲压,即可形成冲孔。为了确保冲孔位置的准确性,在凹模6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块8,用于从四周对产品进行定位。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参见图3,在凹模6下方还设有一顶板9,顶板9上形成有能够容纳于落料孔61中的凸块91以将落料顶出,优选地,凸块91的高度大于落料孔61的深度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之和。此外还设置了一个用于驱动顶板9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10。这样一来,冲孔完成后,废料掉入落料孔61但并不会全部从落料孔61中漏出,然后在驱动装置10的作用下,顶板9向上运动,凸块91将落料从落料孔61顶出至产品的表面,再辅以吹扫装置等即可将废料清除,无需人工手动清除废料,安全而且高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冲针固定板,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凹模,所述冲针固定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所述凹模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所述仿形冲针包括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冲孔时,所述第一冲头最先冲压产品,所述第三冲头的截面形状、面积与产品的冲孔形状、面积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并且第一冲头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均小于第二冲头的截面矩形的长和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头与第二冲头的冲头深度之和小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所述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的冲头深度之和大于待冲压产品的料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块,用于从四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弧面孔的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冲针固定板,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凹模,所述冲针固定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仿形冲针,所述凹模上形成有与待冲压产品的冲孔位置对应的落料孔;所述仿形冲针包括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及第三冲头,冲孔时,所述第一冲头最先冲压产品,所述第三冲头的截面形状、面积与产品的冲孔形状、面积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兴牛石建王胜柱马阳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