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861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下模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入子连接,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与下模限位导柱;上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上模的上模限位孔内;下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下模的下模限位孔内。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退出行程,能够实现管状塑胶件的顺利开模,而且模具不用设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产品的外观也不会收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下模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入子连接,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与下模限位导柱;上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上模的上模限位孔内;下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下模的下模限位孔内。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退出行程,能够实现管状塑胶件的顺利开模,而且模具不用设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产品的外观也不会收到损伤。【专利说明】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地,涉及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在模具制造业,对于管状类的塑胶产品的成型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特别是长度比较大的产品,这类产品顶出或退出行程比较大,模仁的入子或退出机构的入子会与产品形成较紧的粘合力,产品的取出较为困难;而且,有一些为产品的外观件,产品的表面不能有顶针印,因此,模具不能水平开模,只能采用产品竖立开模的模具结构,这样会增加模仁的厚度及模座的尺寸,同时产品嵌入模仁较深,吸附力大,产品顶出不良的现象更易于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状类的塑胶产品顶出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下模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入子连接,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与下模限位导柱;上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上模的上模限位孔内;下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下模的下模限位孔内。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与入子之间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固定在上模或下模上,在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驱动装置的伸缩轴穿过导向孔与入子连接。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伸缩轴穿过导向孔与入子连接。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上设置的上模限位导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下模限位导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进一步地,两个退出机构的入子的长度相等。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退出行程,能够实现管状塑胶件的顺利开模,而且模具不用设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产品的外观也不会收到损伤。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优选实施例开模的示意图一;以及图3是本技术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优选实施例开模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1、上模;102、下模;103、驱动装置;104、上模限位孔;105、上模限位导柱;106、下模限位导柱;107、下模限位孔;108、导向板;109、入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01与下模102,下模102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103,驱动装置103与入子109连接,驱动装置103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105与下模限位导柱106 ;上模限位导柱105的一端与驱动装置103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上模101的上模限位孔104内;下模限位导柱106的一端与驱动装置103连接,另一端穿设在下模102的下模限位孔107内。两个退出机构的入子109对应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型芯。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请参阅图2与图3,模具开模时,上模101与下模102打开,在上模限位导柱105与下模限位导柱106的限制下,驱动装置103被拉起,成型好的产品脱离模具的型腔;然后,驱动装置103的伸缩轴缩回带动入子109从产品中退出,完成入子109的退出与产品的取出。这种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退出行程,能够实现管状塑胶件的顺利开模,而且模具不用设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产品的外观也不会收到损伤。为防止驱动装置103的伸缩轴摆动,进一步提高退出机构的稳定性,优选地,驱动装置103与入子109之间设置有导向板108,导向板108可以固定在上模101或下模102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板108固定在下模102上。导向板108上开设有导向孔,驱动装置103的伸缩轴穿过导向孔与入子109连接,在导向孔的限制下可以防止驱动装置103的伸缩轴左右摆动。优选地,驱动装置103可以采用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杆的伸缩轴穿过导向孔与入子109连接。气压杆成本低廉,但产生的拉力较小,液压缸成本高,但产生的拉力较大,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优选地,为进一步提高驱动装置103的稳定性,防止驱动装置103运行时摆动,驱动装置103上设置的上模限位导柱105的数量为至少两根,下模限位导柱106的数量为至少两根。优选地,两个退出机构的入子109的长度相等。这样两个入子109与产品间的结合力相等,两个退出机构运行更加稳定。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具有较大的退出行程,能够实现管状塑胶件的顺利开模,而且模具不用设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产品的外观也不会收到损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所述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入子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与下模限位导柱;所述上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上模的上模限位孔内;所述下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下模的下模限位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入子之间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在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上,在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驱动装置的伸缩轴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入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或液压缸,所述气压缸或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入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的所述上模限位导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下模限位导柱的数量为至少两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退出机构的入子的长度相等。【文档编号】B29C33/44GK203726683SQ201420124151【公开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退出机构;每一所述退出机构均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入子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上模限位导柱与下模限位导柱;所述上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上模的上模限位孔内;所述下模限位导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下模的下模限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禄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创机械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