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酯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4749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仅热成型后也能够维持光泽而且透明性、加工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酯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丙烯酸树酯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包含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不仅热成型后也能够维持光泽而且透明性、加工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丙烯酸树脂具有优秀的透明性和耐抗性,多样地利用于所有产业领域中,如作为电子产品壳体或装饰膜的外围层等。特别是,通过挤压或压延工序制膜为丙烯酸类片(sheet)或膜(film)状,而在金属、树木等层叠(laminate)而适用。但是,一般来说,丙烯酸膜因易碎性差、延伸率低,不宜用作层叠用膜。为了改善易碎性并提高延伸率,利用丁二烯(butadiene)系列的抗冲击改性剂(impactmodifier)时,虽然延伸率得以提高,但透明性显著降低,使用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情况下,根据使用量,表面粗糙度(roughness)变大,而影响膜的粗糙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成型后也能够确保高光泽且表面质量优秀的丙烯酸树脂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光泽及优秀的表面质量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包含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为了达成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混合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来形成树脂组合物;步骤(b),将上述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压,来形成树脂成型物;以及步骤(c),对上述树脂成型物实施干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丙烯酸树脂膜将高流动性丙烯酸树脂、高刚性丙烯酸树脂及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进行混合,从而具有不仅热成型后也具有高光泽而且加工性容易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的工序顺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更加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各种方式实施,本实施例只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完整,有助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仅由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的丙烯酸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膜,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可包含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优选地,上述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下。这时,上述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可包含70~9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30~10重量份丙烯酸甲酯(MA)。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这时,上述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可包含65~8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5~15重量份丙烯酸甲酯及5~10重量份苯乙烯(polystyrene)。另一方面,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中可包含丙烯酸丁酯,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具有芯壳(core-shell)叠层结构。这时,优选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平均直径为200~300nm。上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膜,利用丙烯酸丁酯系列的抗冲击改性剂,能够将与丙烯酸树脂间的相溶性最大化,维持透明性,而且能够维持加工性及光泽。特别是,上述丙烯酸树脂膜,通过调节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含量,能够在不抑制光学特性的情况下提高延伸率及表面光泽。对此,以下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的工序顺序图。参照图1,所示出的丙烯酸树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步骤S110,成型步骤S120及干燥步骤S130。混合混合步骤S110中,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混合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来形成树脂组合物。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及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起到确保规定的流动性及刚性的作用,以上述范围混合时,能够维持耐冲击性,并提高耐热性。并且,添加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目的地是提高加工性。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在树脂组合物总重量中所占含量小于5重量份的情况下,难以正常发挥上述效果。相反,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在树脂组合物总重量中所占含量大于20重量份的情况下,引起表面光泽急剧下降的问题。这时,优选地,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下,更具体为5~10万。这时,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可包含70~9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及30~10重量份丙烯酸甲酯。上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以上述范围的重量比共聚合时,既具有高流动性,也能够维持耐冲击性,并提高耐热性。另一方面,优选地,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更具体为15~25万。这时,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可包含65~8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5~15重量份丙烯酸甲酯及5~10重量份苯乙烯。使上述单体进行共聚合时,通过固相聚合进行聚合的情况下,可以合成平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高分子量的高分子,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的重量比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既具有高刚性,也能够维持耐冲击性,并提高耐热性。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将丙烯酸丁酯(butylacrylate)作为主成分,可由芯壳叠层结构形成。优选地,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平均直径为200~300nm。根据一实施例,芯(core)可由包含丙烯酸丁酯的单体的聚合物形成,壳(shell)附着于芯,可由包含丙烯酸丁酯的单体的聚合物形成。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平均直径小于200nm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冲击表达,存在耐冲击性急剧降低的问题。相反,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的平均直径大于300nm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耐白化性。成型成型步骤S120中,将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压,来形成树脂成型物.这时,作为树脂成型物的成型方法,利用由熔融柔韧法、T形模(T-die)法、压延成形法等,其中优选的是T形模法。上述树脂成型物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3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300μm。利用T形模法形成树脂成型物的情况下,一般,膜的厚度为100μm以上时,对于利用T形模形成的树脂成型物,利用金属型镜面接触辊进行加工的话,能够降低表面粗糙度,并制出雾度(Haze)低的膜。但是,膜的厚度为100μm以下时,难以适用镜面接触辊,并且将树脂成型物拉伸来调节厚度的情况下,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雾度可能变高。作为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案,可采用载体式镜面辊,或者采用压辊或钢带式的辊,也可以制备雾度最小化的膜。另一方面,优选地,熔融挤压以200~300℃实施。熔融挤压时,熔融温度低于200℃的情况下,产生无法充分熔融的忧虑。相反,熔融温度高于300℃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原材料炭化的问题,并引起高分子的分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280057531.html" title="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优秀的丙烯酸树酯膜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烯酸树酯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包含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3 KR 10-2011-01227501.一种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包含10~70重量份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10~70重量份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及5~20重量份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上述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包含70~9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及30~10重量份丙烯酸甲酯;上述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中包含65~8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5~15重量份丙烯酸甲酯及5~10重量份苯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流动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下。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刚性丙烯酸类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中包含丙烯酸丁酯,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具有芯壳叠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烯酸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类抗冲击改性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昌学李应基朴欧逸黄德律李敏熙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