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刚专利>正文

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056 阅读:6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泵部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在所述主动轮和活塞泵部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地连接在主动轮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泵部件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处的轴心、电机的轴心、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杆与主动轮的连接端面、所述连杆与活塞杆的连接面、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无噪音,低能耗,实现无损注墨,成本低;能交替产生正、负气压,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气路系统;还适合其它行业使用,如医疗器械等。(*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形式转换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连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用注墨机,大都采用真空注墨工作原理。工作中的真空环境由真空泵提供,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将墨盒抽真空,然后利用大气压力及墨水自身重力实现注墨;其不足之处是气源单一,只能产生负压;工作不稳定;整机体积大;工作噪音大;成本高。另外,国外现有技术的墨水填充设备是由气源生产动力,正压是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负压是由真空发生器产生,其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整机体积大;工作噪音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机械连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体积小,无噪音,低能耗,成本低;无需破坏墨盒结构,实现无损注墨。本技术的连动机构能交替产生正、负气压,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气路系统;并还适合其它行业使用,例如医疗器械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泵部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在所述主动轮和活塞泵部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地连接在主动轮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泵部件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处的轴心、电机的轴心、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杆与主动轮的连接端面、所述连杆与活塞杆的连接面、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工作时无噪音;2.由于本技术的连动机构采用的是机械连动机构,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气动结构相比,其稳定性好; 3.采用本技术的连动机构可以省去现有技术的注墨装置中的气路系统,从而减小了注墨装置的整机体积,降低制造成本;4.由于上述优点,本技术的连动机构还可适用于其它行业,例如医疗器械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以下是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1——支架 2——电机30——活塞泵部件31——活塞杆32——活塞 33——泵体4——主动轮 5——连杆6——主动轮端面 7、8——轴心9——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 10——连接端面11——连接面12——密封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置有电机2,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泵部件30;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4,在所述主动轮4和活塞泵部件30之间设置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一端偏心地连接在主动轮端面6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泵部件30的活塞杆31连接,所述活塞杆31与活塞32相连,活塞32在泵体33内受力作往复运动。所述连杆5与所述活塞杆31连接处的轴心7、电机的轴心8、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9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杆5与主动轮4的连接端面10、所述连杆5与活塞杆31的连接面11、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9在同一平面内。为了保证充墨装置的整体性和外观的美观,将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的支架固定在墨水填充装置的箱体内。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的连动机构的工作过程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其工作过程。第一部分生产负压的工作部分。电机2通电开始转动并带动固定于电机轴上的主动轮4也开始转动,连杆5受力于主动轮4的转动,带运活塞杆31连动,活塞杆31带动活塞32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当主动轮4与连杆5的连接点运动到与连杆5、活塞杆31为一条中心线的最低点时,此时,活塞32与泵体33形成的密封腔体12的体积最小。随着电机2的继续转动,电机2依次带动主动轮4,连杆5和活塞杆31连动,活塞杆31带动活塞32向上运动,这时由于活塞32与泵体33的相对运动,使密封腔体12的体积增大,密封腔体12内产生负压,从而导致墨水被吸入;当主动轮4与连杆5的连接点运动到与连杆5、活塞杆31为一条中心线的最高点时,此时活塞32向上运动也达到了最高点,即活塞32与泵体33所形成的密封腔体12的体积达到最大,这时密封腔体12内的负压达到最大,被吸入的墨水量达到最多。第二部分产生正压的工作部分。随着电机2的继续转动,主动轮4依次带动连杆5和活塞杆31连动,活塞32开始向下运动,随着活塞32在泵体33内的向下运动,活塞32与泵体33的密封腔体12也随之减小,活塞32向下运动时产生的推力为正压,开始将密封腔内12的墨水排出;当活塞32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密封腔体12的体积为最小,墨水被完全排出。活塞泵部件30下端口分别接两个单向阀,当本技术连动机构转动,在密封腔体12内产生负压时,吸墨的单向阀自动导通,注墨的单向阀自动关闭。当在密封腔体12内产生正压时,吸墨的单向阀自动关闭,注墨的单向阀自动导通。利用这一工作原理可以完成墨盒清洗、墨水填充和墨盒气压平衡的工作。若泵体33的下端口外接于未清洗的带有残墨的墨盒时,密封腔体12内产生负压时,吸出墨盒内的残墨;产生正压时,将吸出的残墨排到废墨收集瓶中;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墨盒中的残墨吸尽为止,从而完成墨盒清洗工作。若泵体33的下端外接于欲填充墨水的墨盒时,密封腔体12内产生负压时,将储存瓶内墨水吸到密封腔体12内;产生正压时,将密封腔体12内的墨水注入墨盒中,达到设定的墨水填充时间为止,从而完成墨水填充工作。若泵体33的下端口外接于墨盒的喷墨头,密封腔体12内产生负压时,吸出墨盒内的空气气泡;产生正压时,将吸出的空气排到废墨收集瓶中,反复上述过程直至墨盒喷头有墨水吸出为止,从而完成了墨盒气压平衡工作。总之,由于本技术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的连动机构采用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工作时无噪音;由于本技术的连动机构采用的是机械连动机构,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气动结构相比,其稳定性好;采用本技术的连动机构可以省去现有技术的注墨装置中的气路系统,从而减小了注墨装置的整机体积,降低制造成本;由于上述优点,本技术的连动机构还可适用于其它行业,例如医疗器械等。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泵部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在所述主动轮和活塞泵部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地连接在主动轮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泵部件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处的轴心、电机的轴心、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杆与主动轮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自动墨水填充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泵部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在所述主动轮和活塞泵部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地连接在主动轮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泵部件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处的轴心、电机的轴心、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杆与主动轮的连接端面、所述连杆与活塞杆的连接面、活塞泵部件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刚
申请(专利权)人:付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