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513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间的上轧辊与下轧辊,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两端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上、下轴承座对应连接的上预紧液压缸及下预紧液压缸,还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所述辊缝调整装置包括穿过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并将其连接在一起的丝杆、套装在丝杆上的上螺母与下螺母及驱动丝杆转动的压下装置,所述上螺母嵌装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下螺母嵌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内的螺纹旋向相反;采用液压缸施加预应力,丝杆实现辊缝对称调整,能快速打开辊缝,可根据轧制工况调整预应力,提高了轧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有效地提高了轧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间的上轧辊与下轧辊,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两端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上、下轴承座对应连接的上预紧液压缸及下预紧液压缸,还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所述辊缝调整装置包括穿过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并将其连接在一起的丝杆、套装在丝杆上的上螺母与下螺母及驱动丝杆转动的压下装置,所述上螺母嵌装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下螺母嵌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内的螺纹旋向相反;采用液压缸施加预应力,丝杆实现辊缝对称调整,能快速打开辊缝,可根据轧制工况调整预应力,提高了轧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有效地提高了轧制效率。【专利说明】预应力轧机
本技术属于金属轧制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预应力轧机。
技术介绍
预应力轧机就是使轧机在轧制前就处于受力状态的轧机,施加预应力可以消除或减少轧机中各零部件间的间隙量,减小轧钢时引起的弹跳,从而提高轧件尺寸精度。目前的预应力轧机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I)偏心套筒式,用蜗杆传动偏心套来调整辊缝;(2)空心拉杆式,通过空心拉杆内充高压油施加短应力;(3)半机架式,用拉杆把上下半机架连接起来。上述三种轧机中,偏心套筒式和半机架式主要存在轧制中心线不恒定的问题,由于辊缝调整时仅能单独调整上轧辊或下轧辊,使得轧机的轧制辊缝相较于同一生产线上其他设备的中心线发生变动,从而引发轧件导入困难及操作不稳定等问题,同时,现有预应力轧机主要通过液压螺母或液压千斤顶施加预应力,调节精度较差,难以根据轧制工况实现快速调整;虽然空心拉杆式轧机在结构上改进了上述缺陷,但其属于无牌坊式轧机,应力线基本上是沿着轴承座的方向呈近似圆形,所以轧制过程中,由轧制力矩产生的轧制力由轧辊传至轧辊轴承,进而传至安装轧辊轴承的丝杆,轧机负荷较大时,即会发生撕裂问题,因而仅适用于小型材及线材的轧制,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轧制工况快速调整预应力大小、并能快速对称调节辊缝大小的高刚度轧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间的上轧辊与下轧辊,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两端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上、下轴承座对应连接的上预紧液压缸及下预紧液压缸,还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所述辊缝调整装置包括穿过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并将其连接在一起的丝杆、套装在丝杆上的上螺母与下螺母及驱动丝杆转动的压下装置,所述上螺母嵌装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下螺母嵌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内的螺纹旋向相反。进一步,所述上、下预紧液压缸与上、下轴承座之间均设有凸面垫或凹面垫。进一步,所述上、下轴承座与上、下螺母之间均设有球面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可轧范围大,可靠性高;采用液压缸施加预应力,丝杆实现辊缝对称调整,与现有的预应力轧机相比,能快速打开辊缝,可根据轧制工况调整预应力,提高了轧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同时减少了轧制过程中堆钢的处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轧制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I间的上轧辊2与下轧辊3,设置在上轧辊2与下轧辊3两端的上轴承座4与下轴承座5,固定在机架I上并与上轴承座4、下轴承座5对应连接的上预紧液压缸6及下预紧液压缸7,还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所述辊缝调整装置包括穿过上轴承座4与下轴承座5并将上下轴承座连接在一起的丝杆8、套装在丝杆8上的上螺母81与下螺母82及驱动丝杆8转动的压下装置9,所述上螺母81嵌装在上轴承座4上,所述下螺母82嵌装在下轴承座5上,所述上螺母81与下螺母82内的螺纹旋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预紧液压缸6固定在机架I的上横梁11上并与上轴承座4相连,下预紧液压缸7固定在机架I的下横梁12上并与下轴承座5相连,丝杆8穿过上横梁11将上轴承座4与下轴承座5连接在一起,同时丝杆8上对应套装有上螺母81与下螺母82’此处上、下螺母81、82对应嵌在上、下轴承座4、5上,保证螺母与轴承座间不产生相对转动,但螺母与轴承座未固定,两者之间仍可在丝杆8的轴线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为保证机架I整体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的丝杆8设有四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紧液压缸6、下预紧液压缸7与上轴承座4、下轴承座5的连接部之间均设有凸面垫10,用来传递预紧液压缸与轴承座之间的力,以便在大轧制压力下机架I产生变形时减轻或避免对预紧液压缸或轴承座的损坏,此处的凸面垫10亦可为凹面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座4、下轴承座5与上螺母81、下螺母82之间均设有球面垫13,用来传递轴承座与丝杆8之间的力,以便在大预应力下减轻或避免对轴承的损坏。辊缝调节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开启的压下装置9驱动丝杆8旋转,因上、下螺母81,82无法在上、下轴承座4、5上转动,且共同套装在丝杆8上的上螺母81及下螺母82的旋向相反,故上、下螺母81、82沿丝杆8轴线进行相向或反向移动;打开辊缝时,丝杆8正转,上螺母81通过设置在上轴承座4上的球面垫13顶起上轴承座4,下螺母82通过设置在下轴承座5上的球面垫13下压下轴承座5,闭合辊缝时,丝杆8反转,上、下预紧液压缸6、7同时对上、下轴承座4、5施加一个较小的作用力,使上、下轴承座4、5能够随着上、下螺母4、5进行相对移动,以保证轧制中心的恒定不变;当上、下轴承座4、5在丝杆8的作用下到达设定位置时,根据轧制工况调整上下预紧液压缸的压力等级,进而对轧机施加预应力;因螺纹具有自锁特性,故在压下装置9未驱动丝杆8旋转的情况下,上轴承座4可在上预紧液压缸6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而无法向下运动,下轴承座5可在下预紧液压缸7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无法向上运动,在无需控制辊缝精确时,亦可直接通过开启上预紧液压缸6带动上轴承座4向上运动,下预紧液压缸7带动下轴承座5向下运动,实现辊缝的快速打开。预应力状态下力的传递路线为:上、下轴承座4、5位置设定好后,施加预应力,上预紧液压缸6腔体充油对上轴承座4施加一个向下的预紧力,该预紧力通过球面垫13及上螺母81后传递至丝杆8,同时下预紧液压缸7腔体充油对下轴承座5施加一个向上的预紧力,该预紧力通过球面垫13及下螺母82后传递至丝杆8,在上、下预紧液压缸6、7的共同作用下,消除各零部件的间隙;因丝杆8受到来自上、下预紧液压缸6、7的压力,此时的机架I则承受到来自上、下预紧液压缸6、7的反作用力,既机架I受拉,整个应力在机架I内形成封闭应力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间的上轧辊与下轧辊,设置在上、下轧辊两端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固定在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间的上轧辊与下轧辊,设置在上、下轧辊两端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并与上、下轴承座对应连接的上预紧液压缸及下预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所述辊缝调整装置包括穿过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并将其连接在一起的丝杆、套装在丝杆上的上螺母与下螺母及驱动丝杆转动的压下装置,所述上螺母嵌装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下螺母嵌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内的螺纹旋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崎李图学郭显平牛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