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854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压力稳定的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在所述泵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齿圈,所述的低压腔通过内齿圈上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口相连通,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上下两端中部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安装槽相互配合的引流槽,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两排与安装槽相互配合的引流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栗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泵,尤其涉及一种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介绍
齿轮泵用于输送粘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和燃烧油,不宜输送粘性较低的液体(例如水和汽油等),不宜输送含有颗粒杂质的液体(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可作为润滑系统油泵和液压系统油泵,广泛用于发动机、汽轮机、离心压缩机、机床以及其他设备,齿轮泵的加工工艺要求叫高,不易获得精确的匹配。齿轮泵可分为外齿轮泵和内齿轮泵,在排出压力和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内齿轮泵的外形尺寸较外齿轮泵小。内齿轮泵的两个齿轮形状不同,齿数也不一样,其中一个为环状齿轮,能在泵体内浮动,中间一个是主动齿轮,与泵体成偏心位置,主动齿轮带动环状齿轮一起转动,利用两齿间空间的变化来输送液体。还有一种内齿轮泵在两齿轮间装有一块固定的弧形隔板,把吸排空间明显隔开了。现有的内啮合齿轮泵,普遍存在主动齿轮的外表面与环状齿轮内表面之间的磨损问题,同时泵体内部的压力也不稳定。虽然有的设计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磨损问题,但结构复杂,工艺性差,制造成本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稳定的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结构,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泵体左侧的左内盖板和左外盖板,设置在泵体右侧的右内盖板和右外盖板,所述的泵体、左内盖板、左外盖板、右内盖板和右外盖板通过固定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泵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齿圈,在所述内齿圈的内部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的内齿轮与内齿圈的一侧内壁啮合中心互相互偏离,在所述转轴与所述左内盖板和右内盖板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在所述转轴与所述左外盖板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在所述泵体与左内盖板和右侧的右内盖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的内齿圈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内齿轮相互配合的齿槽,在所述的内齿圈的齿圈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相互连通的进油孔,在所述内齿圈内壁与内齿轮之间设置外弧形限位板、内弧形限位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左内盖板和右内盖板上,在所述内弧形限位板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与内弧形限位板之间的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和弹簧片,在弹簧片力的作用下内弧形限位板的内表面与内齿轮紧密贴合,外弧形限位板的外表面与内齿圈紧密贴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内弧形限位板将内齿圈内壁与内齿轮之间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的高压腔通过内齿圈上进油孔与所述进油口相连通,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上下两端中部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安装槽相互配合的引流槽,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两排与安装槽相互配合的引流孔。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出油口处泵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调压槽,所述调压槽的一端与内齿圈中心之间夹角a的范围是8?15度,所述调压槽的另一端与内齿圈中心之间夹角b的范围是75?87度。本技术的优点是:上述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成本低,耐磨性能优越,压力高而且稳定,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外弧形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2、进油口,3、出油口,4、左内盖板,5、左外盖板,6、右内盖板,7、右外盖板,8、固定螺栓,9、螺母,10、内齿圈,11、转轴,12、内齿轮,13、滑动轴承,14、骨架密封,15、密封圈,16、齿槽,17、进油孔,18、外弧形限位板,19、内弧形限位板,20、定位板,21、安装孔,22、安装槽,23、密封条,24、弹簧片,25、高压腔,26、低压腔,27、引流槽,28、引流孔,29、调压槽,30、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图2、图3所示,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I上的进油口 2和出油口 3,设置在泵体I左侧的左内盖板4和左外盖板5,设置在泵体I右侧的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所述的栗体1、左内盖板4、左外盖板5、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通过固定螺栓8和螺母9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螺栓8穿过泵体I上的螺栓孔30,在所述泵体I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齿圈10,在所述内齿圈1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1,在转轴11上设置有内齿轮12,所述的内齿轮12与内齿圈10的一侧内壁啮合中心互相互偏离,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内盖板4和右内盖板6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13,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外盖板5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14,在所述泵体I与左内盖板4和右侧的右内盖板6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15,在所述的内齿圈10内壁上均勻设置有若干与内齿轮12相互配合的齿槽16,在所述的内齿圈10的齿圈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16相互连通的进油孔17,在所述内齿圈10内壁与内齿轮12之间设置外弧形限位板18、内弧形限位板19和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孔21固定在左内盖板4和右内盖板6上,在所述内弧形限位板19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22,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与内弧形限位板19之间的安装槽22内设置有密封条23和弹簧片24,在弹簧片24力的作用下内弧形限位板19的内表面与内齿轮12紧密贴合,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与内齿圈10紧密贴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内弧形限位板19将内齿圈10内壁与内齿轮12之间分为高压腔25和低压腔26,所述的高压腔25通过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与所述进油口 2相连通,所述的低压腔26通过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与所述出油口 3相连通,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上下两端中部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安装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槽27,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的内部设置有两排与安装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孔28。工作过程中高压油可以通过引流槽27和引流孔28进入安装槽22,当压力油作用于外弧形限位板18和内弧形限位板19之间的表面时,使得内弧形限位板19的内表面始终紧贴于内齿轮12,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始终紧贴于内齿圈1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油口 3处泵体I的内壁上设置有调压槽29,所述调压槽29的一端与内齿圈10中心之间夹角a的范围是8?15度,所述调压槽29的另一端与内齿圈10中心之间夹角b的范围是75?87度。调压槽29位置和角度设定可以使泵内压力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长。上述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使用时,动力装置带动转轴11旋转,转轴11带动内齿轮12,内齿轮12与内齿圈10相互啮合从而带动内齿圈10转动,在弹簧片24弹力的作用下内弧形限位板19的内表面与内齿轮12紧密贴合,油从进油口 2进入,先后通过进油口 2、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低压腔26、高压腔25、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从出油口 3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上的进油口(2)和出油口(3),设置在泵体(1)左侧的左内盖板(4)和左外盖板(5),设置在泵体(1)右侧的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所述的泵体(1)、左内盖板(4)、左外盖板(5)、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通过固定螺栓(8)和螺母(9)固定连接,在所述泵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齿圈(10),在所述内齿圈(1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1),在转轴(11)上设置有内齿轮(12),所述的内齿轮(12)与内齿圈(10)的一侧内壁啮合中心互相互偏离,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内盖板(4)和右内盖板(6)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13),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外盖板(5)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14),在所述泵体(1)与左内盖板(4)和右侧的右内盖板(6)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15),在所述的内齿圈(10)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内齿轮(12)相互配合的齿槽(16),在所述的内齿圈(10)的齿圈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16)相互连通的进油孔(17),在所述内齿圈(10)内壁与内齿轮(12)之间设置外弧形限位板(18)、内弧形限位板(19)和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孔(21)固定在左内盖板(4)和右内盖板(6)上,在所述内弧形限位板(19)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22),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与内弧形限位板(19)之间的安装槽(22)内设置有密封条(23)和弹簧片(24),在弹簧片(24)力的作用下内弧形限位板(19)的内表面与内齿轮(12)紧密贴合,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与内齿圈(10)紧密贴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内弧形限位板(19)将内齿圈(10)内壁与内齿轮(12)之间分为高压腔(25)和低压腔(26),所述的高压腔(25)通过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与所述进油口(2)相连通,所述的低压腔(26)通过内齿圈(10)上进油孔(17)与所述出油口(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上下两端中部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安装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槽(27),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的内部设置有两排与安装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孔(28)。...

【技术特征摘要】
1.定排量内啮合齿轮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I)上的进油口(2)和出油口(3),设置在泵体⑴左侧的左内盖板(4)和左外盖板(5),设置在泵体(I)右侧的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所述的泵体(I)、左内盖板(4)、左外盖板(5)、右内盖板(6)和右外盖板(7)通过固定螺栓(8)和螺母(9)固定连接,在所述泵体(I)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齿圈(10),在所述内齿圈(1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1),在转轴(11)上设置有内齿轮(12),所述的内齿轮(12)与内齿圈(10)的一侧内壁啮合中心互相互偏离,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内盖板(4)和右内盖板(6)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13),在所述转轴(11)与所述左外盖板(5)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14),在所述泵体⑴与左内盖板⑷和右侧的右内盖板(6)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15),在所述的内齿圈(10)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内齿轮(12)相互配合的齿槽(16),在所述的内齿圈(10)的齿圈周围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16)相互连通的进油孔(17),在所述内齿圈(10)内壁与内齿轮(12)之间设置外弧形限位板(18)、内弧形限位板(19)和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孔(21)固定在左内盖板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明周业刚危志飞郑建安孙步群范能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驰翔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