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后视镜及装有该内后视镜的出租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781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后视镜及装有该内后视镜的出租车,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支架、安装在壳体正面的镜面,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空车牌,在所述空车牌的电路板上安装有发光件阵列;所述发光件阵列通过线缆与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所述发光件阵列的亮/灭。该空车牌与内后视镜为固定连接的一体式结构;在待客或运行的过程中不必频繁的转动空车牌,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颠簸造成空车牌的自转动或脱落;由于空车牌是安装在内后视镜壳体的后面,它的面积远远小于内后视镜的面积,所以并没有减小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视野面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后视镜及装有该内后视镜的出租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后视镜及装有该内后视镜的出租车。
技术介绍
目前,出租车空车牌作为独立的设备安装在出租车的内后视镜的下面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驾驶员的右前方视野,给行车安全带来一定隐患。特别是对于长时间驾驶汽车的出租车驾驶员来说尤为重要。安装在后视镜下面的空车牌进一步减小了驾驶员的可视范围,增大了产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此外,这种将空车牌铰接在内后视镜的下部,驾驶员通过转动空车牌来实现提示车外待乘乘客的方式容易造成空车牌与内后视镜之间的连接部件产生松动。车辆长时间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容易造成空车牌突然自转动或自脱落,造成驾驶员视野范围变小或给驾驶员造成车辆前方有移动的物体或行人的错觉,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空车牌的内后视镜,该空车牌与内后视镜为一体式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视野面积;该内后视镜装配简单、结构稳定合理、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后视镜,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支架、安装在壳体正面的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空车牌;所述空车牌的电路板上安装有发光件阵列;所述发光件阵列通过线缆与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所述空车牌的启闭。优选的是,所述发光件阵列为LED灯。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光件阵列为IXD灯。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光件阵列的形状构成“空车” 二字。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光件阵列的形状构成“运营” 二字。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空车牌通过螺钉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螺钉至少为一个。作为另一种替代连接方式优选的是,所述空车牌通过粘性材料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凹槽。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底部的四个角上开设有连接孔。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设有圆形孔。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路板通过穿过所述圆形孔的线缆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壁面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租车,该出租车采用本技术中的内后视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空车牌与内后视镜为固定连接的一体式结构;在待客或运行的的过程中不必频繁的转动空车牌,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颠簸造成空车牌的自转动或脱落;由于空车牌是安装在内后视镜壳体的后面(面向车外),它的面积远远小于内后视镜的的面积,所以并没有减小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视野面积;该内后视镜装配简单、结构稳定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内后视镜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内后视镜图1所示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内后视镜,包括与壳体I铰接的支架2、安装在壳体正面的镜面,壳体I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空车牌3 ;空车牌3的电路板上安装有LED灯阵列;该LED灯阵列构成空车二字。该LED灯通过线缆与安装在壳体I底部上的电源开关4连接,电源开关4控制所述空车牌3送给你的LED灯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空车牌3通过四个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具体是:所述壳体I的背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底部的四个角上开设有连接孔。空车牌3通过四个螺钉固定在壳体I上。在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中心设有圆形孔。所述电路板通过穿过所述圆形孔的线缆与所述电源开关4连接,所述电源开关4通过线缆与出租车内的电瓶连接。通过控制LED灯的亮/灭实现提醒乘客的目的。LED灯可设置成多种颜色的灯光。例如,红光、蓝光、白光,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通过设置LED灯光的不同颜色实现区分的目的。在本实施中,空车牌3与内后视镜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为一体式结构;在待客或运行的的过程中不必频繁的转动空车牌。此外,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颠簸造成空车牌的自转动或脱落;由于空车牌是安装在内后视镜壳体的后面(面向车外),它的面积远远小于内后视镜的的面积并没有减小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驾驶员视野面积。实施例2: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车牌3的电路板上安装有LCD灯阵列。实施例3: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车牌3通过粘性材料与所述壳体I固定连接。该粘性材料为:胶水。实施例4: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LED灯阵列构成运营二字。实施例5:与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IXD灯阵列构成运营二字。实施例6: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后视镜上还安装有行车记录仪。实施例7: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中电源开关4安装在车辆的中控台上。实施例8:与实施例7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开关4安装在车辆的方向盘上。实施例9:与实施例8说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开关4安装在车辆的仪表盘上。以上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并没有事无巨细的一一列出相关部件,但是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方案的理解。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后视镜,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支架、安装在壳体正面的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空车牌;所述空车牌的电路板上安装有发光件阵列;所述发光件阵列通过线缆与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所述空车牌的启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后视镜,包括与壳体铰接的支架、安装在壳体正面的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空车牌;所述空车牌的电路板上安装有发光件阵列;所述发光件阵列通过线缆与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所述空车牌的启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阵列为LED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阵列为LCD灯。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阵列的形状构成“空车” 二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阵列的形状构成“运营”二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飞廖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