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320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能够解决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磁熔电加热技术时成本较高的问题。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磁干扰EMI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PFC校正电路、充电电路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充电电路与转换开关电路连接,转换开关电路分别与加热感应线圈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涉及新能源汽车
,能够解决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磁熔电加热技术时成本较高的问题。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磁干扰EMI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PFC校正电路、充电电路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充电电路与转换开关电路连接,转换开关电路分别与加热感应线圈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本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汽车。【专利说明】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用电加热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PTC (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电加热技术,一种是磁熔电加热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应用PTC电加热技术较为广泛,但效率较低,价格也较贵;磁熔电加热技术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电磁辐射非常低。磁熔电加热器一般由加热线圈、控制及电流转换装置两部分组成,两者为串联关系,控制及电流转换装置产生高频电流,高频电流流过线圈使线圈产生高频磁场,产生的高频磁场通过金属导体使其感应生热,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磁熔电加热技术在工业上有应用,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很少,在应用时需要以加热线圈作为载体额外增加控制部分及电流转换装置来实现磁熔电加热器正常工作,因此要为加热线圈专门设计开发一套控制及电流转换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能够解决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磁熔电加热技术时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包括依次串联的电磁干扰EMI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PFC校正电路、充电电路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转换开关电路连接,所述转换开关电路分别与加热感应线圈和所述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以及控制开关管导通的控制信号源,所述转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S极与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一管脚相连、D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与所述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二管脚相连。优选的,所述转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D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相连、S极与所述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中的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相连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相连。优选的,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三管脚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四管脚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其中,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三管脚同时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五管脚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后与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部分管脚相连,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部分管脚与滤波电感的一端相连,所述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同时与加热继电器的第一管脚和滤波储能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滤波储能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部分管脚相连,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部分管脚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其中,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同时与滤波储能电容的一端、电池的负极和加热继电器的第二管脚相连。其中,所述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第五管脚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优选的,所述转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续流二极管和加热继电器,所述控制信号源分别与所述续流二极管和所述加热继电器串联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与所述加热继电器并联,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第一管脚依次通过所述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中的滤波储能电容及第二电流传感器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第二管脚通过所述滤波储能电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第三管脚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接地供电管脚相连、第四管脚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正极供电管脚相连;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第一管脚和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第四管脚通过开关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第二管脚和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第三管脚通过开关连接。其中,所述电磁干扰EMI滤波电路的电源接入端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在原有的充电电路中加入转换开关电路,并将转换开关电路分别与加热感应线圈和原有的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从而将充电电路产生的原本为电池充电的高频交流电通过转换开关电路接入到加热感应线圈两端,通过转换开关的控制,实现磁熔电加热技术。与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为加热感应线圈设计开发一套控制及电流转换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只需在原有充电电路基础上提供一个转换开关和控制信号,降低了额外设计开发一套控制及电流转换装置的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串联的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PFC (Power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校正电路、充电电路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在充电电路与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之间通过转换开关电路进行连接,转换开关电路还与加热感应线圈(L5)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Q4)、第三开关管(Q5)、第四开关管(Q6)以及控制开关管导通的控制信号源CS,所述转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Q8),所述第五开关管的S极与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一管脚相连、D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与所述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二管脚相连。基于上述的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在使用时,通过依次串联的EMI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和PFC校正电路为充电电路提供直流电压,充电电路通过控制信号源先控制Q3和Q6导通,然后关闭Q3和Q6,再控制Q4和Q5导通,实现交替循环导通,从而利用提供的直流电压产生高频交变电流;当需要进行磁熔电加热时,控制信号源将Q8导通,电流的流向包括两条路径:一条是由+400V处经过Q3的D极和S极到达A点,从A点经过Q8的D极和S极后达到线圈L5,经过L5后到B点,从B点经过Q6的D极和S极后到达PGND,另一条是由+400V处经过Q4的D极和S极到达B点,从B点经过L5再经过Q8的S极和D极后到达A点,从A点经过Q5的D极和S极后到达PGND,高频电流流过L5使L5产生高频磁场,产生的高频磁场通过金属导体使其感应生热。因此,通过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熔电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磁干扰EMI滤波电路、预充及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PFC校正电路、充电电路和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与转换开关电路连接,所述转换开关电路分别与加热感应线圈和所述高频隔离变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以及控制开关管导通的控制信号源,所述转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S极与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一管脚相连、D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S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D极之间的交点与所述加热感应线圈的第二管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会聪秦晓魁刘雪涛张巧然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