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设置在车身顶盖的后部或者后备箱舱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顶部位置;车辆后扰流板呈门型结构,包括扰流板主体和在扰流板主体的两端向下弯折且左右对称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对地固定在车身或或者后备箱舱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为圆角过度区域。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使空气和高速行驶的车辆分离点后移,减小车辆后部紊流区范围,达到降低风阻系数的目的。【专利说明】 —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
技术介绍
扰流板安装在车位上方,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较少车辆尾部的升力。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节能环保性等成为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减小风阻是汽车行业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统计表明: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70km/h时,风阻就成为外部行驶阻力的主要来源。由于高速公路的增多及车速的提高,风阻对油耗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减小风阻已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另外,汽车行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设置在车身顶盖的后部或者后备箱舱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顶部位置;车辆后扰流板呈门型结构,包括扰流板主体和在扰流板主体的两端向下弯折且左右对称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对地固定在车身或或者后备箱舱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为圆角过度区域;所述扰流板主体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圆角过度区域上均匀分布若干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怡平,镇新,宋邢璟,邓亚东,苏楚奇,江涛,李卓,钟绵秀,王文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